《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应用案例故事——兵不血刃    陶侃平郭默

兵不血刃  陶侃平郭默

今天咱们讲的故事,是兵不血刃,这个成语的出处。东晋时期名将陶侃平定郭默叛乱的故事。

       陶侃,是东晋的名将,出身寒门,少年时生活很贫苦,他父亲曾经在孙吴做过中级军官,地位也并不高。两晋时期,做朝廷的官员主要靠举孝廉,或者承蒙先祖的荫庇继承爵位,获得官职,被郡县长官推举的孝廉,往往都被世代为官的家族,或者地方豪强垄断。被推举的孝廉,是可以直接任命为地方长官,或者中央的郎官,可以说进入公务员体制就是副厅以上的官员,能被举孝廉就成了门阀制度特权的一部分。寒门子弟想进入朝堂为官,其实挺难的,就是进入体制内,终其一生也就能是当一个刀笔小吏。

      而陶侃虽然有贤德名声,不过家境贫寒,有一次一位朋友鄱阳郡孝廉范逵路过他家,陶侃家贫无以待客,陶母剪下自己的长头发卖给做假发生意的商贩,这才换得酒菜。家宴招呼客人十分欢愉,就连客人的随从都得到很好的接待。客人告别时,陶侃相送百里。范逵知道事情原委,极为感动,他向庐江太守张夔极力推荐陶侃,张夔就委任陶侃为县令,从此开始步入仕途。陶侃在县令任上以有贤德才能而闻名,后来升迁到州府担任主簿。张夔赏识陶侃,后来举陶侃为孝廉,在洛阳为官。因为陶侃出身寒族,受到门阀望族的排挤,不过由于陶侃知礼贤德,勤于任事,逐渐受到一些当时的名士的重视,他们甚至要让自己家的子弟跟陶侃交好,因为他们认定陶侃不会是个普通人,一旦有了机会,就能前途远大。这就是看人识人,不仅仅看他怎么说,要看他做的事如何,这样才能判断人的才能,品德。

       西晋王朝自八王之乱开始,国家动荡不安,可乱世也为陶侃施展才干提供广阔的舞台。这一年,荆州境内的张昌等人在江夏起义,附近流离失所的人民纷纷聚集,一个多月就有三万之众,而且攻占了江夏郡。朝廷派遣刘弘为荆州刺史,南蛮校尉平定叛乱。刘弘任命陶侃为将兵南蛮校尉长史,领大都护,长史相当于秘书长或参谋长的意思,南蛮校尉是西晋治理荆州一带的重要官职,相当于大军区司令员,南蛮校尉长史那就是军区参谋长的军职,而大都护则是一个临时地方行政长官的官职,方便在战争时的军地统一管理。陶侃带兵作为先锋,与张昌交战。此时的张昌军威正盛,刚大败前将军赵骧,斩杀平南将军羊伊,羊伊可是西晋名臣羊祜(音户)的养子,西晋王族新野王司马歆也被斩杀。陶侃领兵与张昌大战数次,前后斩杀万人,部众纷纷投降,张昌只身逃脱,半年后被杀。荆州襄阳平定。这一仗,陶侃展示出了过人的才能,得到了刘弘的赏识,他曾经感慨:当年我追随羊公征讨孙吴,羊公就是羊祜,羊祜说,我日后一定能到达他今日的地位。今天看到你,你一定也能继承老夫。刘弘就成了陶侃的伯乐,不断提拔任用陶侃。

         几年后,扬州刺史陈敏看北方大乱,西晋朝廷无暇顾及东南,派他弟弟攻击武昌,他则占据扬州意图割据江南。刘弘任命陶侃为江夏太守,鹰扬将军领兵防御陈敏。这时,刘弘的一个部将,内史扈怀嫉妒陶侃,就跟刘弘进谗言:说陶侃得到任命后,准备齐全的仪仗特意回乡拜母,特意把母亲接到自己的官署,搞得四邻轰动,可见陶侃野心不小。此外,陶侃与陈敏是同乡,您让他领大郡太守,手握强兵,如果有异心,恐怕会有大乱啊。而刘弘说:陶侃这人我很了解,忠正耿直,他不会做那样的事。陶侃听说这事,立即把自己的儿子和侄子送到刘弘那里,这摆明就是把自己的亲人送去当人质啊,刘弘当然明白,任命这两人为官,并给与赏赐,让他们回去,还说:你们的父亲正在前方抗敌,你们的祖母年事已高,用人之际,你们回去辅助你们的父亲,贤叔吧,村野之人彼此交往,尚不负心,何况我等大丈夫。并给陶侃加官,嘱咐陶侃务必与诸君合力讨伐敌人。

         陶侃果然不负众望,身先士卒,指挥若定,协同诸将多次打败陈敏,陶侃治军严肃,大凡有缴获,都先分给将士,自己不留余财。此后的陶侃也经历了人生灰暗时刻,他的伯乐刘弘去世,陶侃又被朝中权臣王敦猜忌,以小过免去荆州刺史,调往广州担任交州刺史,那时候,交州是荒蛮地方,又被流民起义的一些军阀占领,陶侃只用一纸布告,以威名平定地方。

        后来东晋晋明帝司马绍凭弱势朝廷,重新修复与江南大族的平衡,启用王导为宰相,同时使用外戚担任高官平衡宰相,同时调陶侃为荆州刺史,领四州都督,用地方实力派制衡朝廷权臣。东晋开始进入政通人和的阶段,陶侃在荆州民望极高,同时他重视奖励农桑,史书说路不拾遗,可能有所夸张,但人民生活安定,确实也是事实。

         东晋的后将军郭默因为私愤杀害了江州刺史刘胤,并向朝廷报告刘胤密谋叛乱。当时东晋的宰相王导担心郭默骁勇善战,怕他举兵造反,就打算默认郭默杀害刘胤的事,还给郭默晋升为西中郎将,领江州刺史。陶侃听说这事,立即准备整军备战,同时他给皇帝上表历数郭默不法,请求讨伐。同时陶侃给宰相王导写信,郭默杀刺史,就升迁为刺史;如果有一天他杀宰相,是不是就当宰相呢?王导回信,郭默占据的地势先要,需要调动水军战船,不过是暂时安抚,等时机到了再定大事。

          陶侃率领大军讨伐郭默,郭默初战不利,就退守城池,为了显示自己有粮食,用米袋堆砌在城墙上,而陶侃也筑土山围困郭默。一个多月后,各路讨伐大军陆续聚齐。此时的郭默想战,畏惧陶侃而不敢;想逃,城池已经被围,无法逃脱;召集众将商讨,却惶恐不安,犹豫之间没有决定。此时陶侃命令鼓号齐鸣,做出总攻的姿态,同时派人展开攻心战,历数郭默的罪状,并保证惩罚首恶。陶侃曾经长期在荆襄为官,很多底层军官都曾做过陶侃的部下,这次被裹挟参与叛乱,不过是求功名富贵,在陶侃强大的攻势威慑,和攻心战术的联合打击下,郭默的部将宋侯终于顶不住了,他害怕城破就在旦夕之间,一旦城破,必定祸及自己,郭默惶恐不安,可见大势已去,他就带兵抓了郭默父子,开城投降陶侃了。陶侃在军门前斩首郭默,传首都城建康。

         这就是成语兵不血刃的出处,一场大战 ,士兵的刀刃没沾上血,就以辉煌的胜利结束了。郭默在北方时曾经与后赵石勒多次大战,石勒的将领都惧怕郭默,而陶侃竟然兵不血刃就平定郭默,这也让石勒非常敬畏陶侃。陶侃的儿子陶瞻被叛军冯铁所杀,冯铁后来逃亡投降了石勒,兵不血刃平定郭默后,石勒就杀了冯铁,算是示好陶侃。陶侃有带兵攻下襄阳,从此断绝后赵沿汉水南下进攻的机会。陶侃名震敌国,为安定东晋王朝做了重大贡献。

        晚年的陶侃,报答那些当年在他卑贱时给过恩惠的人,即使曾救济过一餐饭也必定报答。范逵当年对他有推荐之恩,陶侃任命范逵之子为湘东太守;张夔曾为陶侃的上级,举荐他为孝廉,陶侃任命张夔之子为参军;刘弘是陶侃的伯乐,陶侃任命刘弘曾孙刘安为自己的幕僚。

       后世史家对陶侃评价极高,唐宋两朝建庙供奉的古名将,陶侃位列其间。他位极人臣却不干预朝政,天子给予殊荣,坚辞不受,病重时亲自盘点府库,亲自加锁,并向皇帝上交印绶,请求告老还乡。76岁时故于家乡。几十年后,刘裕取代东晋,建立刘宋,刘裕也极为敬仰陶侃,陶侃子孙世袭的爵位都没有被取消。而陶侃留下的兵不血刃的故事,也是孙子兵法中上兵伐谋,不战屈人之兵的精彩案例。

      这期故事就说到这里,

    学习前人智慧,精彩自己人生,咱们下期再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