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辞典》第五百六十四首《送友人》(薛涛)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三】
送友人
【中唐·薛涛·七言绝句】
拼音版
shuǐ guó jiān jiā yè yǒu shuāng,yuè hán shān sè gòng cāng cāng。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作品介绍]
《送友人》是唐代女诗人薛涛的创作是一首七言绝句,是送别诗中的名篇。全诗四句,前两句写别浦晚景句,第三句是对友人的慰勉,末句抒写离情之苦。此诗的最大特点是隐含了《诗经》名篇《秦风·蒹葭》的意境,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以景开篇,以情点题,层层推进,处处曲折,可谓兼有委曲、含蓄的特点。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薛涛(约768~约834),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父亲薛郧在四川做官,早年去世以后,薛涛和母亲相依为命。薛涛聪慧貌美,八岁能诗,熟悉音律,多才多艺,声名倾动一时。薛涛居成都时,成都的最高地方军政长官剑南西川节度使前后更换十一届,大多与薛涛有诗文往来。韦皋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时,薛涛得以召见并入乐籍,成为歌伎。拟奏请唐德宗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官衔,但因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却称之为“女校书”。后世称歌伎为“校书”就是从她开始的。薛涛和当时的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人都有过唱酬交往。她居住在成都浣花溪边(今有浣花溪公园),自造桃红色的小彩笺,用以写诗。后人仿制,称为“薛涛笺”。晚年好作女道士装束,建吟诗楼于碧鸡坊,在清幽的生活中度过晚年。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有《锦江集》五卷,已失传。《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近人张蓬舟有《薛涛诗笺》。
壹/
文学赏析
名家点评
这是一首送别的佳作。
首二句写景兼点时、地。“水国”交待送别地点,暗示这是南国水乡; 一个“霜”字,见出秋季的特征,而“夜有霜”,则给这秋季的夜晚增添了一股凛冽肃杀之气。“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 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自宋玉在 《九辩》中发为这几句悲秋送远的吟唱之后,秋色与别离便似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而一再出现在后代文人笔下。然而,细味此诗,又有不同于宋玉者在。首先,作者以女性的身份赋送别,自有其不同于男性作者的深婉细密处; 其次,宋玉之送别为白日之登山临水,而此诗之送别却为水国秋夜饯行; 更有甚者,别离的环境别具一种凄寒幽冷的氛围: 眼前是一片落满白霜的蒹葭 (泛指芦苇,《诗经·秦风·蒹葭》 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之语) ,远处是一带苍苍的山色,而高挂夜空那泛着迷离、清冷之色的一轮秋月,更给这眼前的蒹葭和远处的苍山染上了一层朦胧凄迷的色彩,当此之际而要别离送远,该是一种什么况味呵! “水国秋风夜,殊非远别时。”大诗人李白这两句诗,实在是深深道出了个中的甘苦。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面对凄寒幽冷苍苍茫茫的景色而送行,任谁都要生出难以为怀之感,何况送者是女性?更何况行者前往的地点是万里关塞? “关塞”,既意味着气候的荒寒,又意味着路途的遥远,更预示着相见的无期。“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同样是李白的两句话,加深了我们对女主人公此时此刻内心情感活动的理解。不是吗?今夕的别离已经使人伤怀无尽了,而展望将来,一在江南,一在塞北,万里阻隔,相见无期,怎不令人倍加感伤?在她看来,“千里”之别虽 “自今夕”始,但以后将夕夕都复如此,而那杳无尽期的“离梦”便有如万里关塞,实在是长之又长呵! 这里,一个“谁言”,将诗意提起,而 “离梦”句承上推进,转深一层,极真切、极深刻地展现了人物伤别怀远那凄怨欲绝的痛楚情思,令人读来,味之无尽。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一代名妓薛涛,独居浣花溪,叹知音难求。在一个深秋月夜,她又要送别一位友人远去。这南浦本是极美的,水边长着初生的芦苇,月色笼罩着这青山绿水,异常清幽静谧。但由于诗人是送别,心情格外惆怅,故诗歌前句着一“霜”字,后句着一“寒”字,把此时此刻的环境写得十分冷寂、寒凉。而“共苍苍”三字,就不仅写出自然景物蒹葭与山色苍苍与共,而且加进了作者的主观情绪,悲凉心境与寒凉景色相共,审美主体已情化了客体,并与之融化为一了。钟惺赞“共苍苍”之妙用:“月寒乎?山寒乎?非共苍苍三字不能摹写。”(《名媛诗归》)此二句刻画送别之地,是写景;同时暗用《诗·秦风·蒹葭》之典:“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可知这位远去之人,非一般之友,而是她的恋人,当此离别之际。自是有难言之苦、难舍之情。
末二句为转折语,友人即在今夕离别,远去千里,关山阻隔,相见极难,惆怅中更加几分惆怅。但用“谁言”反诘语否定,是在悲痛中自寻宽慰、自求解脱,手法上多一层起伏。“关塞长”,一则点明所送之人将去关塞,征途遥远;再则以关塞长喻梦,更显其思情浓烈。此二句意谓:谁说我们自今夕分别,后会无期;但梦魂无阻,可与之相见相随,永不分离。此与“梦魂不怕远,飞过大江西”(宋太学生妻《寄夫》)意同。“谁言”二字应一贯到底。而有的同志认为第四句与第三句意思相反,说“'关塞长’使梦魂难以度越”,“连梦也新来不做”,“美梦也不易求得”等等(见《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如此解释,则“谁言”二字何有“慰勉”之意?这关键是对“离梦杳如”四字的理解,杳,不当“渺无踪影”解,而有“深远”、“幽远”之意,用以形容梦长。此解并非我之标新立意,而是早有此说,如周珽曰:“征途万里,莫如关塞梦魂无阻,今夕似之,非深于离愁者,孰能道焉?!”(《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全诗虚实相生,意境清空,情景融一,含蓄婉转。语言质朴,而又意深情长,音调优美,故历代文人极赞其艺术才华,钟惺曰:“浅浅语,幻入深意,此不独意态淡宕也。”(《名媛诗归》)徐用吾曰:“情景亦自浓艳,却绝无脂粉气。虽不能律以初盛门径,然亦妓中翘楚也。”(《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