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篇丨内观疗愈

风随意吹动,你听见它的声音,却不知道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01

一朋友跟我说,

一个正常人的一生当中,

至少会有三次以上的沦陷或抑郁。

12年前,他又一次卡住了。

像被软禁在一个精神的小黑屋。

他独自去了一趟印度,

还特意在鹿野苑呆了一天,

那是佛陀悟道出山后首次传法的地方。

“我坐在菩提树下,一身布衣,清风徐徐,

不晓得为什么,坐得心若止水泪流满面。”

他后来又去了不丹,

印象最深,是那里的人们眼睛似乎都在微笑。

出于好奇,

他在一家禅修中心跟着人家一起闭关:

在7天时间内,全程不允许说话,

每个人都呆在一个简陋的空间里打坐,

有护法的侍者会不定时送来全素食物:

1碗小米粥,3颗青枣,9颗剥皮花生。

慢慢吃45分钟,每一口认真咀嚼36次。

“感觉从未有过的香甜,没吃完就打嗝了。

整个闭关期间再没吃过别的东西,

可是精神抖擞,身轻如燕。”

他还说,

我不是假装一切都很好,

而是想看看有没有其它可能?

有没有哪些东西是我根本不知道的?

02

去一趟鹿野苑或是不丹,很不容易。

也有可能因缘际会,说去了就去了。

至于“断语”一周,只吃小米粥,青枣和花生。

而且每次吃45分钟,每一口慢慢咀嚼36次,

这是谁都可以尝试的。就怕你没那个耐心。

当一个人生活各领域都被剥夺得太厉害,

要什么就没什么,去哪里都去不了……

这就会逼得他慌不择路死抓住一个东西,

这个东西慢慢就会变成他生命的“假肢”。

就像演员演了“苦”角色,入戏太深出不来。

万一不幸遭遇,意识到自己入了险境,怎么办?

“前方施工,敬请绕行”好不好使?

就像小时候读寓言,

末了总不忘提醒你一下“意义”。

不提醒还好,一提醒,什么意义全没了。

多年以后回头再看那些寓言,

不管写得多美,也不过是人们的自欺或骗局。

总之是大家终于连寓言和意义一起忘掉了。

当一个人面对故事、传说、转述或是寓言,

若不幸只能听到外面而非内心的声音,

他的生命永远不可能具足真正的力量。

生命的成长是可以走捷径或绕行的吗?

刻意避免苦难,会不会才是更大的苦难?

练习的目的,不管你叫它“内观”还是什么,

乃是为了帮你清理往事对你的心理牵绊,

学习去看它此刻呈现在你眼前的面貌,

你或许才会明白,你对它的认知微乎其微。

03

某君说,他很同情那些经常换女朋友的男人。

为什么呢?

因为这种男人基本上没见过“好女人”。

一辈子没机会谈过哪怕一次真正高级的恋爱,

于是就觉得谁都可以做女朋友。

而那些经常换男朋友的女人,亦复如是。

因为她会觉得每个男人都差不多。

只有低品味或身心粗钝的人才会觉得都差不多,

一个真正高品位的人是遇强则强而向下不兼容的。

所以,有过真爱的人,会格外沉默和笃定。

在喧哗的世界,

朴素得起,安静得起,也寂寞得起。

……

如果一个人没有某种程度的亲身体会,

一下子听这样的话,会觉得难受,打击面好大。

但或许人家是由心而发,绝不是冲侵犯谁去的。

众所周知,像苏格拉底或耶稣这样的人,

为了自己生命的信仰和内心真正渴望的生活,

他们是可以去死的。

品味从来就不是普世化的东西,

它不是谁都可以站上去的天平。

相反,品味是一种很私人化的“执念”。

只爱一种人,只过那种人生,没什么好商量的。

很多年前,看过一个叫《商道》的韩剧,

故事情节差不多都忘记了,

但林尚沃对害死其父亲的仇人说过的那句话,

我到如今记忆犹新:

“总有一天,我会让你亲眼看到,

你的灵魂到底有多卑微。”

对于林尚沃而言,对方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这是他的品味,更是他的“执念”。

这种“执念”不是为了讨谁欢喜,

这种品味会让某些人感到灵魂卑微。

04

一个小女孩问一行禅师,

“师父!我的小狗死了。我很难过。

要怎么样才可以不难过?”

一行禅师说,“这很难!”

不难过,比难过还要难。

你喜欢天上的一朵云,

忽然风起云散,你说它死了,你难过。

你到底是该难过云有没有死呢?

还是该难过你只会那样子看云?

一名法国健康医疗组织的老教授,

参加了由一行禅师主持的禅修活动。

他很不理解为什么每隔15分钟就要敲钟一次,

提醒大家将手中的事停下来。

他就跑去问一行禅师身边负责唱诵引领的女弟子,

“既然静心是通往正念和觉醒的道路,

那这些声音存在的目的是什么?

神圣的声音又指什么?”

女弟子微笑说,“静心也会爆发巨响。”

就像黑洞可以吸收所有颜色,

静心也可以吸收我们的声音。

神圣的声音是伟大的,

所以我们在练习中,要达到内心深处的静默。

包括所有感知、思维、习气,还有身体的静默。

这样就能体会到那种稳定性和合一性。

兼容是基础,其它声音就从此处出现。

如果我们一直混乱,左右摇摆,

那就成了噪音,不是神圣的声音。

当你迈出第一步,你跟自然母亲合一,

所有的东西就不再有界限。

那是一种很深沉的声音,这个声音没有界限。

从那种声音可以衍生出来一声唱诵,

一首诗,一个微笑,微笑也是美妙的声音。

不晓得教授听懂了没有。

懂,也没有界限。

懂,就意味着个体自我世界的消融。

懂,并不是关于往上看或往外看,

而是关于向内看。

当你往内看,你就会发现:

你就是那个“通缉犯”和“锦衣卫”,

你就是那个“天使”和“魔鬼”,

体认不到这一点,懂什么都是负担。

(0)

相关推荐

  • 一行禅师精选文集

    编者按?  温暖祥和的一行禅师,用极度细腻敏感.优美的文字与洞察力,带领我们认识潜藏的烦恼帮助很多人疗愈了身心,至少小编看了禅师的书疗愈不少,特别是<与自己和解>这本书,用正念,慈心结合心 ...

  • 人生最重要的三把钥匙:断、舍、离。

    无能为力的事,当断. 作家周国平先生在<论人生>中说: 人生有三次成长:一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二是发现再怎么努力也无能为力的时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时候. 金庸在 ...

  • 第157篇丨内观疗愈

    我真正想要去的,并不是到处流淌着奶油和蜜的福地,也有可能,我会对已经被太阳系开除的冥王星更感兴趣. 01 日本作家丸山健二赞高仓健, 说他是"根据需要做必要动作的男人". 大约像外 ...

  • 第156篇丨内观疗愈

    有时候,人的记忆,就像一个你永远也抓不到的刺客. 01 阳光透过窗,洒在鞋面上. 窗是客栈的窗,鞋面是姑娘的鞋面. 很多年前的阳光,很久以前的姑娘了. 不记得是否确有其事, 有可能这一切不过是一场梦或 ...

  • 第154篇丨内观疗愈

    只要放下攻击的念头,人就可以由眼前的世界脱身. 01 某君腰疾复发,闲居一隅,几乎等于废人. 一开始只是后腰酸胀直不起身,他没在意. 才不过一两日功夫, 终于汹涌到连去一趟卫生间都要严阵以待的光景. ...

  • 第153篇丨内观疗愈

    君若问道无馀说,你在青天我在瓶. 01 阿来说他在写<云中记>时, 常常会去听莫扎特的<安魂曲>. 我体会过那种感觉. 很多年前刚去到部队,特别想家. 每个周末都会抽空给父亲写 ...

  • 第152篇丨内观疗愈

    没人知道她的来处. 只晓得她叫绿萝,有点水,就能活. 01 我会经常谈一些很"丧"的话题: 逻辑上多数人比较容易理解的"丧". 这很招人烦,甚至让人愤怒. 我1 ...

  • 第151篇丨内观疗愈

    更多的时候,"爱"追求的并非真实的进化与福祉,它所追求的其实是一种更深的阴影,一种海市蜃楼. 01 骂人像妖,很不厚道. 不如直接说,你就是妖. 如果这家伙够诚恳,他会承认. 比如 ...

  • 第150篇丨内观疗愈

    一个人如何将自己的念头驯服到有用? 08 1987年,一名日本医疗器械修理工受到委托, 独自前往日本滨松一所小学修理美国产管风琴. 他用了3个工作日,才把管风琴修好. 另一个意外之喜是,他还顺便搞懂了 ...

  • 第149篇丨内观疗愈

    梦想之所以存在,必有耐人寻思之因缘. 05 "我就是本源"这一纲领,只是一种温和的开示,一个人欲得受用,还需要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千万不要误以为念头是你的,你就有办法. 真正让 ...

  • 第148篇丨内观疗愈

    佛陀的一个念头,乃至一句话,为什么可以影响人类2500年? 03 人的念头可以打磨吗?一念起,如玉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一个樵夫上山砍柴之前,他会不会安安静静磨一下自己的斧头?一个演员签约接到剧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