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伟丨家乡的老水窖

一首《家乡的红枣树》最近很火,每每听到这首歌使我想起了家乡的山山水水,尤其是那水窖苔周围长满青草的老水窖。
我的老家在渑池县坡头乡西川村,因山高缺水,小时候吃了二十年的水窖水。水窖水指的是:老天下大雨或下雪时积的水放在地下形似蒜臼或方形的地窖俗称水窖。水窖一般靠近山根路边或打麦场边,早先是挖个土池子,后来大都扣个水泥池子,将雨雪天流水存贮下来,然后使用。至于水质怎样,大家从不去过问,能有口水吃就不错了。大多数水窖,人畜通用,水面上常漂着树叶,小虫子、羊屎蛋等杂物,很不卫生,那时奶奶说:吃水窖里的水得用个锣面的锣放在两根擀面杖上边,擀面杖两头担在水缸沿上,然后将桶里从水窖打上来的水缓慢倒入锣里边,通过锣下面的细筛子将漂浮物过滤出来倒掉,这样稍干净些。有时遇见干旱天,雨水少窖子里没存住水,人们也没法。没水可吃,只得跑数里或十几里外,去有水的地方拉水吃,山区百姓生活吃水方面苦不堪言,冬天下大雪了天刚晴一家老小就去路上、打麦场铲雪然后把雪堆进水窖里等来年春上天暖和融化了继续用。山区流行一句话,宁叫你吃个馍,也不给你口水喝。
记得在我小时候,县水利局拔款从坡头疙瘩挖水渠修水管到我们东川、古堆、西川三个自然村,并在古堆梁和上坡建两个用料石水泥砌成的大池子,但没用几年管理不善又搁浅了,因此人们在村里四处打井,打几十丈深了,也不见水的踪影。随后公社给每户拔水泥鼓励建水窖,我家一口气打两个水窖,一个生活用水,一个家畜用水。
出了坡头乡到苜蓿村,吃水状态略好一些。一般都是吃水井水。渑池县城各地只要能打出水的地方都有水井。水井根据各地的情况,深浅不一,档次不一,数量不一。县城附近水位浅,几米就见水了,然后焊个铁架子弄个辘轳上系麻绳绞水挑水吃,小时候我和妹妹都挑过水,我们力气小,绞不上来一桶水就绞半桶,挑两半捅水,两个人对面站一起绞水,有时辘轳会发出滋滋的响声,我们就用手把刚打上井的水在辘轳边洒点水,又轻又听不到响声了。 缺水的岁月妈妈洗衣服都到村口的池塘去洗。妈妈挎一大竹篮脏衣服,在池塘边搬块石头坐那慢慢洗。
前些年,渑池县政府从西川村后面的西坡山下边一个叫前拐弯的地方架上动力电线用三级排灌将丹霞水引上了西坡山,在山顶建个大蓄水池供坡头、岭南、西川三个村人民生活用水,此项工程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使家乡的用水状况得到改善,村里大都用上了自来水,用水条件的改善,这是民生方面的大事。山区严重缺水,自然环境恶劣的地方,实行移民政策。政府急百姓所急,一直考虑着改善民生这一块,五里坡以北的土苓、扬树洼、白羊山、浪地、窑地等五个自然村已被搬迁出来了安置在坡头、东观吊等移民点,村民用水已经不是个问题了。坡头乡许多地方,在饮用水上都用上了自来水了,现在太方便了。和过去相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有句俗语说的好,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之所以能吃上自来水,除了全体人民的努力奋斗外,主要是我们有一个伟大的党,有一个以百姓心为心,以改变民生为己任的政府,我们庆幸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度。现在,村里都接上了自来水,再也不用吃那苦涩的水窖水了,回到老家喝上那甘甜的自来水真是感受不一样。
如今水窖在村镇化建设中退出时代的舞台!回家路边还能看见儿时的水窖,水窖的水,养育了我们这一代人,在我的怀念里,仍然荡漾那飘着树叶、木屑、羊屎蛋的水窖水,喝一口老水窖的水,永远不忘故乡的山水和人民!
我是喝水窖的水长大的孩子,虽然身在县城,喝的是自来水;但水窖水亲切的模样,早已融化在自己的血脉中,沉淀在岁月深深处。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陈建伟,义马市作协会员。义煤耿村矿职工。文学爱好者。



赞赏功能有变化,文章的赞赏暂时发放给袁海英,但赞赏金还按投稿须知发给作者。

(0)

相关推荐

  • 张渊/饮水思源“三部曲”——写在伟大祖国母亲70周年

    饮水思源"三部曲" --写在伟大祖国母亲70周年 文/张渊 有人说,生活是黑色的:有人说,生活是暖色的:还有人说,生活是多变的,不同的时期总会有着不同时期的舒心.而我觉得,生活则是 ...

  • 在豫南,曾经吃水那么远,又那么近;如今那么近,又那么远!

    点击 老家豫南关注我哟 ☀ 本公众号侧重豫南风景人文.资讯信息.专注原创.微信:37096414 欢迎投稿.交流.或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社区交流! 家 乡 的 水 文 丨军哥 ...

  • 王长华:渭源北寨,从苦咸水到自来水

    2020年第106期||总第537期 艺海风│537期 从苦咸水到自来水 --渭源县北寨镇丁家湾村宋家地社见闻 王长华 丁家堡子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历史 2020年7月6日,正值农历庚子年小暑节气这一天. ...

  • 王长华:宏伟乡齐家渠,水通之后,人往何处?

    2020年第114期||总第545期 艺海风│545期 水通之后,人往何处? --陇西县宏伟乡齐家渠村见闻 王长华 现年69岁的田成是陇西县宏伟乡齐家渠村中庄社村民,他家里至今还保存着20世纪九十年代 ...

  • 山西农民大叔创新自动供水系统,一辈子生活用水不花钱,啥样子

    近期,山西省运城市下了一场几十年从未见过的暴雪,初春的大地银装素裹,分外美丽,周六早上我们一行人便来到了稷王山区,经过2天的融消,大面积的白雪已经融入大地,屋顶房檐上滴滴答答的水声便是大雪最后的歌唱. ...

  • 王长华:通渭人家的“水事”

    2020年第112期||总第543期 艺海风│543期 何振祥家的大门上的"耕读第",古风犹存 通渭人家的"水事" 王长华 通渭县水务局办公室主任田栋良的办公室 ...

  • 【乡愁】聆听水窖

    村庄是有灵魂的,我总是设法在找它的影子.当炊烟袅袅的升腾在村庄的上空,我常常在想,那是不是村上刚刚死去的人们的灵魂所化. 当我努力地张望故乡时,一切物是人非.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电磁炉 ...

  • [首藏作品](6219)引洮工程:清流入旱塬 绿染陇中山河

    引洮工程:清流入旱塬 绿染陇中山河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张文丽 杜 英"泱泱洮河,穿山越岭,润泽陇原,流芳百世."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新老城区交界处,圆梦广场中央矗立的引洮圆梦纪 ...

  • 陈建伟丨​想念母亲做的凉粉汤

    想念母亲做的凉粉汤                             小寒过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冷.   前几天下午下班到家,走进厨房掀开锅盖看见妻子做的凉粉汤,我迷上眼睛,嗅着扑鼻的香味,哇,久 ...

  • 陈建伟丨​走进渑池民间收藏馆

    走进渑池民间收藏馆 文/ 陈建伟 几次相约都没见到司应善同志,傍晚时分笔者走进他的红色收藏馆,他向我介绍起了近20年来的收藏经历-- 今年48岁的司应善,南阳市南阳县人.2000年,28岁的司应善从南 ...

  • 陈建伟丨渑池二高更出彩

    贺渑池二高搬迁 巍巍韶山奔腾的黄河水 悠悠仰韶文化淼淼天鹅湖 这里,人杰地灵,孕育着渑池二高这所示范性高中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学校--美丽的渑池二高 当凉爽的秋风吹散夏日的炎热 当飘零的落叶捎来秋天的问 ...

  • 陈建伟丨 追求

      人,谁都有自己的追求,我无烟酒嗜好,玩的项目也不多,唯对"爬格子"情有独钟. "爬格子"乃辛苦差事,其中滋味不足外人道也,我平时一发现有新闻价值的线索,便迫 ...

  • 郑信平丨家乡的老房子

    家乡的老房子 作者:郑信平 去年国庆后,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请师傅将老家的房子翻修整理了一下.终于完成了多年的心愿.房子现还有老妈在住着,但因为二哥三哥的房子修建在后面,有等父母过世后推倒给当空场的可 ...

  • 陈建伟丨远逝的煤油灯

    前些日子我回农村老家,一天,突然停电了,屋内没有准备蜡烛,一片漆黑,我搬个板凳坐在院子等着来电,看见邻居家微弱的灯光,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的煤油灯,往事一幕幕在眼前闪现. 说起煤油灯,很多父辈们都很熟悉 ...

  • 陈建伟丨爷爷

    爷爷去世时,我竟找不到一帧他的照片,按家乡的风俗,那本该悬挂他遗像的我家厅堂的上壁,也只好空着了. 爷爷是1985年12月12日去世的,他一辈子都没过上几天舒心的日子,爸爸十几岁时就没了奶奶,当时叔叔 ...

  • 陈建伟丨雨中赏荷

            早听说新安煤矿被称为"矿山的江南".今有幸到此看看,的确名不虚传,令人流恋忘返.正值赏荷的时节,我冒雨来到位于矿区的"轩荷韵",此时下起了绵绵细 ...

  • 《文学电影》总第019期:俺老孙来也|陈建伟(创作)

    文学新高地 时代最强音 弘扬真善美 汇聚正能量 文学社寄语 温故知新.感恩2019,感恩遇见,感恩一路有你!一年来,文友们将自己的心愿.感想.工作和生活体会诉诸文字,发表在微刊和纸刊,一同见证了自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