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为甜酸带辣就是宫保鸡丁,糊辣荔枝味才是正宗四川宫保鸡丁

宫保鸡丁,这道菜估计都家喻户晓了。至于到底它是川菜?贵州菜?还是北京菜?这个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基本没有人能抗拒得了这个菜名的诱惑。

在全国各地大小餐馆酒楼或者饭店食堂,菜单上基本都能见到这道菜,其口感酸甜,香味诱人,深得食客喜欢。尤其在食堂,基本每次炒一大大的方盘出去,转眼即空。要的多数是女孩子,可能女孩子对于这酸酸甜甜的味道就是偏好吧。

在食堂里,由于成本需要,快餐档口的师傅给宫保鸡丁配菜的时候都是用鸡脯肉切鸡丁,配以黄瓜丁,胡萝卜丁,青笋丁,甚至茭瓜丁,看起来色彩缤纷,煞是好看。

这道菜还火到了国外,只是走样得要命,没办法,要迎合老外的口味嘛,顾客就是上帝,不然做出来的菜谁吃?以至于老外到中国来旅游,宫保鸡丁都是必点之佳肴,想象他们看着菜单上的翻译点宫保鸡丁,上桌后一脸错愕的样子,是不是会很搞笑?

这些估计让它的发明改良者丁宝桢看到,都会从棺材里跳出来大骂一顿“暴殄珍物”啊!

丁宝桢是谁?相信很多人都是通过这道“宫保鸡丁”才认识这个名字的。其实,丁宝桢在晚清时期也是有着赫赫威名的!

丁宝桢是贵州平远(今织金县)牛场镇人,晚清名臣,是晚清洋务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只不过是【晚清四大名臣】的威名太过耀眼,以至于像丁宝桢这样的人物也被他们的光芒所遮挡了。他为官做事重大义,知变通,重实效,约束部属甚为严厉,为政清廉。

他一生中做的事还挺多,在晚清历史上都挺有意义的。比如改革盐政、整饬吏治、修理都江堰水利工程、兴办洋务、创办山东和四川机器局。甚至在山东任职期间,诛杀慈禧太后的心腹安德海这个骄横跋扈的恶奴,此举使得朝野上下人心大快。

想当初,他在大明湖畔的一家饭馆吃到这道“酱爆鸡丁”的时候,可是念念不忘,到了四川担任总督,他更是创造性地加入了花椒和干辣椒,使得爆得带糊辣味的干辣椒和糖醋混在一起,让鸡丁完美地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味道,引得后世饕餮们津津乐道并复制!

丁宝桢自己都没料到,由于他的个人喜好竟然使得川菜一种味型:糊辣荔枝味名扬天下,之前也有这个味型,但是丁宝桢通过“宫保鸡丁”把它发扬得广为人知。

正所谓,鸡丁因人而扬名,人因鸡丁而留名。

现在的新派厨师是不会去讲究菜单上写的到底是“宫爆”还是“宫保”,他们对这个菜的文化故事也不感兴趣。现在大部分馆子看到菜单传进厨房,刀工厨师都直接把鸡脯肉改刀成丁,然后灶上厨师一般先将鸡丁上很重的浆,过一过油再炒,至于川菜的“一锅成菜”,谁还会认真执行?

在现在的厨房里,时间就是金钱。怎么省事怎么来,只要味道过得去,谁会计较是不是“一锅成菜”。

当然,也有遵循传统技法的厨师,他们做每一道菜都是一丝不苟秉承上一辈厨师的技法,这个难能可贵!

按照川菜传统,鸡丁是要选用鸡腿肉的,现在很多地方图省事,都直接用鸡脯肉。因为鸡腿肉对刀工要求高,切不好就出丑了。而用鸡脯肉不但成型好,还显得饱满多肉,没有鸡皮的困扰,因为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吃鸡皮的。

最重要是,现在基本都是把鸡丁过油再炒制,谁还会舍易求难?显示厨艺吗?出品快才是第一!在一家馆子里,同样的时间里,一个师傅做三道菜一个师傅才做一道菜,换你是老板,你会选哪个?这也逼得很多厨师放弃了传统。传统只能在心里了!

以前在成都的时候,见识过一个川菜大师的表演,也是做宫保鸡丁,从杀鸡烫毛取腿,接着去骨切丁,跟着下锅成菜,全程不过三分钟,神乎其技。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看到。

既然是糊辣,说明油温要高,不然干辣椒不够火。川厨对于这一点掌握得出神入化。简单的几颗干辣椒,花椒,八两鸡丁,一两大葱丁,一把油炸花生米,盐味,酱油,保宁醋,白糖在他们勺中翻腾跳跃,就完美呈现出一份诱人的“宫保鸡丁”。

看起来简单,“兑汁芡”的运用也是关键,明油亮芡,口味甜酸中带糊辣,不是每个厨师都能把握住的。过甜则掩盖住了糊辣香味在味蕾中的感受,过酸口感发涩。这都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掌握!

芡包不包得住?那就看你掌握火候的技术了,不要上桌后盘底泄出一汪汁水就行!

现在延伸出来的还有宫保虾仁,或者把花生改为腰果和夏果的。这些就不叙述了!总之,你喜欢就好!

不说了,炒一份去!

讲述美食,品味美食,感受美食!

我是威记!谢谢阅读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