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尚龙:上海人的分寸在拒迎疏亲间

上海的城市结构,决定了生存空间相对私密,坚决而柔和地守住自己的方寸之地,格外重要。

多年前,为了做好接待工作,外交部制定了十六字接待方针:不冷不热,不卑不亢,以礼相待,不强加人。

如果将这十六个字理解为是一种待人接物的要领或者是技巧,好像也不无道理。尤其是将这十六个字理解为上海人的普遍做派,越看越像了。

上海人向来不善于拉帮结派——拉帮结派并不是贬义,褒义地说是善于拉群,当下的团队合作就是拉帮结派的别称。一直耳闻北京的文化人是成群的,二十几年前的《编辑部的故事》和《渴望》,正是几个哥们聊天聊出来的。在上海,有很多抱团的大事情,但是大多不是上海人在抱团。

上海人,像是被一条条马路隔开了一样,总是散客的身份,做什么事情都是独立的。出现过不少社会精英,但大多是孤单的虎,而不是成群的狮或狼。冷不下去,也热不起来。便就是与团队帮派生分了。唯有热得起来,才能团伙成群,才能同仇敌忾,也唯有冷得下去,才会对对立的帮派团伙狠得了心。不亢奋就不会有拉帮结派的冲动,不卑微,却是不愿意被人家召之即去入伙入帮。面对着冷热无情的江湖市井,面对着亢卑无常的职场社会,上海人习惯于规矩、礼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以礼相待和不强加人了。

其中有上海人的矜持。血脉贲张的事情,上海人是少了火候的,心怀是敞不大开的。1980年,中国男排0比2落后时,绝地反击,3比2 赢了韩国。很多上海人看了转播亢奋得睡不着,不过还是洗洗脚钻进被头困觉了。

也有上海人的清高。生在上海,骨子里没有一点点的地域优越感,也就枉为上海人了,所谓海纳百川,我是海,你是川;不管是哪里的做派,上海人不是很放在眼里的。

还有上海人的设防。防人之心不可无,恐怕是上海许多年许多人接受的“早教”了,这是上海的立身“守”则。不像是在乡村,众目睽睽,每家人家的根底和人品,都被太阳晒着,谁也骗不了谁。上海是移民大城市,城市的结构,决定了生存空间相对私密,人与人之间则是裹挟了各自的底细,坚决而柔和地守住自己的方寸之地,是比什么都重要的事情。

金宇澄的《繁花》中,有一个成为经典的词语:不响,可以在各种不同的语境中,表示出各种不同的意思。任何一个地方,都会用不响来表示自己的态度,但是从性格特征来划分归属,不响的,一定不是北京人,一定不是东北人,一定不是广东人。是不是上海人呢?按照《繁花》的说法是:不响。

十多年前,博客风起云涌,我也投身其间。在博客首页“卷首语”上,我写了三句话表示自己的博客态度:友善地排斥着/热情地冷待着/谦虚地骄傲着。有人说我居高临下,自以为是。我反驳,也可以倒过来说:排斥地友善着/冷待地热情着/骄傲地谦虚着。那么多年过去,重新梳理自己,我反而不明白哪一个句式更加贴合上海人的待人接物,是友善地排斥着……还是排斥地友善着……?

在冷和热、拒和迎、远和近、疏和亲之间,上海人以自己的生存法则和价值观,在心里是有隶属上海格局的划分的。这种划分,就是上海人的分寸。


关于我们:
(0)

相关推荐

  • 什么是“上海分寸”?是自律,是规矩,还是一句上海话? | 睡前分享

    "上海人待人接物,有一种分寸感." 对于生活在上海的人来说 "上海分寸"就像一种无形的指挥 始终存在于这个城市的方方面面 究竟什么是"上海分寸&quo ...

  • 境界高的人,都高在这6个品质

    来源:壹点读书会(dushu345) 作者:橙子 01 谦恭有礼 成熟的麦子,都是弯下腰的. 有句话说的好"越是有本事的人,越会尊重他人.越是无能的人,越瞧不起人." 小人有傲气, ...

  • 马尚龙 | 上海人是讲究“分寸”,还是讲究“份寸”?

    凡事皆有分寸,并非凡事都在讲分寸.因为分寸不是口号,也没有理论教科书,分寸是靠拿捏才能感觉是否得当的. 穿旗袍最要紧的便是分寸 分寸,在上海话中,很多人读作"fencun",和普通 ...

  • 马尚龙:分寸与份寸的牛角尖

    复合型是有难度的,份寸也就有讨论价值了--份寸恰好是对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是否成功的复合型考量. 在上海讲分寸,讲出来的是不一样的分寸,有两个沪语读音版本. 分寸,在上海话中,很多人读作&quo ...

  • 马尚龙:文明即分寸

    上海小姑娘的嗲,闻名中国,外国人也知道些的.但是很少有人探究过,嗲和发嗲之间的区别.说一个女人嗲甚而很嗲,女人听了,当是稍带妩媚地浅浅一笑:我又嗲不来的,心里就是认下了.说一个女人发嗲甚而很会发嗲,一 ...

  • 马尚龙:最难拿捏是分寸

    人的做派分寸处处,比如嗲和发嗲,没有教科书,凭的就是分寸. 我不是美食家,只知道好吃不好吃,味蕾上的美妙感觉是说不出来的.不过我对已故作家陆文夫的<美食家>,一直有很深的印象.在小说中,他 ...

  • 马尚龙:最难拿捏是分寸——上海分寸系列之三

    我不是美食家,只知道好吃不好吃,味蕾上的美妙感觉是说不出来的.不过我对已故作家陆文夫的<美食家>,一直有很深的印象.在小说中,他写到了美食家对年轻厨师的仙人指路:做菜,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放 ...

  • 上海分寸 马尚龙

    .          马尚龙:上海分寸 .          在拒迎.疏亲间 树杈模式的人际关系 最难拿捏是分寸 . 在拒迎.疏亲间 上海分寸系列(之一) 马尚龙 . 多年前,为了做好接待工作,外交部 ...

  • 马尚龙:上海人的淮海路

    一条马路,有老房子便有了历史,有独特建筑,便有了性格,有人文浸染,便有了境界. 一句话,似乎早有耳闻:淮海路是上海人的淮海路.只要是上海人,不管你和淮海路有多少物理距离,好像都感觉蛮亲近的. 我请教缘 ...

  • 马尚龙 | 还想得起来25年前你的收入、你的生活期待吗?

    25年前,侬在做啥?工作了?一个月工资几钿?想得起来伐?格辰光满意伐? 25年前,大约是潜意识里受了一首歌的的影响--你的所得还那样少吗?你的付出还那样多吗?这两句歌词,如果用来问一个人的收入,问一个 ...

  • 马尚龙 | 没荡过雁荡路,等于没荡过淮海路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小黄鱼"偷偷混到废品里:吴昌硕的字画还不及鸡胗皮: 一只油酥饼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