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6个没用的“美食窍门”,很多人中过招,没用还浪费,快改变

说到“美食窍门”,对于经常做菜的朋友来说真的是如数家珍,像如何炒菜不粘锅,如何炒藕片和茄子不发黑,如何快速泡发干货等等,有些窍门需要“百般尝试”才能有效果,有的只需口口相传一次就能成功,不得不说这些美食窍门的存在确实方便了我们,但是你可能被某些不管用的窍门蒙蔽了。

关注和制作美食过程中我发现很多没用的“美食窍门”在流传,有的你根本无法发现,而且你可能还在傻傻地使用着,很是浪费时间的,今天抽空为大家总结了几个“无用功”美食窍门,并纠正错误教你正确的做法,希望给您带来帮助。

错误1:熬猪油的最后加食盐

看到过很多美食博主熬猪油的视频,都喜欢在最后猪油中加一点食盐,说法是为了杀菌并延长保存时间并去除猪油异味,现实是这一勺食盐多此一举了。

这是为什么?先来告诉你食盐的熔点在801度,也就是说食盐如果想在食用油中充分地溶化,就必须将食用油加热至801度,现实中几乎是没有这个可能的,我们油炸食物时最高油温也只不过二百多度罢了。

那肯定有的朋友会疑问,食盐为啥会在凉水中融化呢?说的专业点,食盐和水都是无机物,两者在不饱和的情况下即使不加热也可以充分溶化,而食用油是有机物,食盐在其中很难溶解,说的简单点就是食盐和食用油不是“同类”,很难融合在一块。而若想食盐在猪油中起到杀菌的效果就必须以溶液的形式存在,并达到一定的浓度才有效果。

由此得到的结论就是:食盐在熬猪油最后加是无法溶解形成溶液的,也就无法有杀菌延长保质期的效果,操作不当还会因高温糊底有异味。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开始熬猪油时将食盐用水溶化加到猪板油中一块熬煮,加水既能保证猪油洁白又可以溶化食盐,两全其美。但是说句实话,食盐并没有杀菌的效果,只是利用渗透压起到一定的“抑菌”效果,而且效果甚微,必须有更高的浓度才效果更好,若只是单纯的想利用食盐来延长保存时间那真的是“臣妾做不到啊”,不过稍微来一点食盐到可以有提鲜的效果。

错误2:用食盐,白糖和白醋可以快速泡发腐竹

看过很多标题党文章说“泡发腐竹,水里多加这2物,5分钟泡发好”,大概总结了一下,“这2物”大多数就是“食盐或者白糖”和“白醋”,我估计再给你十个5分钟也泡不透。

我为何会这么说,因为我试过,真的是不行,一点点的效果也没有。我曾用白糖泡发木耳确实速度很快,大概15分钟左右就可以泡好,利用的是白糖和食盐的渗透压原理来改变细胞内外压力,促使水分快速流向木耳内部,但是这个方法换到腐竹中就是不管用,包括再加一点白醋也是无用功,具体原因我也搞不懂,我想可能是腐竹内部组织太严密并带有一定的油脂的原因吧,但是这白醋还有点用处,可以保证腐竹的外观更好。

由此结论就是:白糖,食盐和白醋并不能加快腐竹的泡发时间,甚至说没有一点效果。

有什么解决方法吗?方法就是老老实实地用水泡,可以通过改变水温来加快泡发速度,用凉水大概10个小时左右可以充分泡发,而且泡好的外观比较完美,如用温水大概4个小时左右既可以泡好,而且水温越高速度越快,但是腐竹外表会有碎掉的不太美观,也可以将干腐竹全部折断后再浸泡也可以稍微加快时间,特别是腐竹的“拐弯”处一定要折断。

错误3:把“精盐”当作干燥剂保存大蒜或者生姜等

每到大蒜,生姜等食材容易发芽的季节,就会流传出一种用食盐,茶叶等来延长保存时间的方法,按照其文章中的说法是将食盐,茶叶等当作能够吸水的干燥剂来脱去空气中的水分,使大蒜,生姜这类食材避免发芽,那么这个方法有效吗?

且先来说说“盐”到底能不能吸水,回答是能,而且还有两种吸水方式,第一种就是直接洒在食材上利用其渗透压原理脱去食材的水分,也就是平时的腌制,这个方法肯定不能用来吸收空气中水分,所以这个方式不能用。第二个方式就是利用盐中的氯化镁,氯化钙等强烈的吸水性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这样就有利于干燥空气保存食材,但是问题是氯化镁和氯化钙等物质大部分存在没有提纯的“粗盐”中,我们平时吃得“精盐”被提纯的只有氯化钠(达到98.8%),所以这用精盐来作为干燥剂是不科学的,也并不管用。

70,80后可以回忆一下,小时候用罐子装的粗盐时间长了就融化了,就是因为当中含有氯化镁容易吸潮的缘故,而现代的细盐打开包装放在罐子中只要不碰到水,几乎不会融化得,因为他们很纯。

至于这到底该如何保存大蒜或者生姜,我觉得吃多少就买多少最好,而且这类食材发芽是有时间段的,尤其是大蒜,民间有话说道:大蒜端午不在地,重阳不在家。意思就是端午时间收获大蒜,到了重阳前后就要种到地里,也就是说端午到重阳这段时间大蒜是不会发芽,可以多买一点,重阳过后大蒜就开始苏醒繁殖了,也就开始发芽了,这段时间可以少买一点,不知我说的可有理?

错误4:去除鱼腥线来给鱼去腥味

其实鱼腥线只是鱼用来感觉外界水流变化的一个器官,说其有腥味还是有的,但是并不是最主要的,说去掉鱼腥线鱼腥味大大减少也是不对的,只不过可能是你的心理作用罢了。

相比较于鱼腥线的腥味,鱼身黏液,鱼血,鱼鳃,鱼牙,贴骨血和腹内黑膜才是造成鱼腥味最主要的原因,在处理鱼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全部清理干净,鱼身黏液在去鳞后用刀刮一刮,鱼血要在鱼鳃和鱼身连接处靠下宰上一刀放掉(仅对淡水大鱼),鱼鳃用勺子或者手挖掉,鱼牙,贴骨血(腹内脊骨出)和黑膜都要打开鱼腹去掉并清理干净,并在烹饪时以料酒去腥,葱姜蒜辣椒等遮盖腥味,这样才能显著减少鱼腥味。

错误5:肉汤加开水更容易变白

其实这个方法是正确的,这里说是想让大家知道,使肉汤变白的条件并不是要用开水这一样。

其实这肉汤变白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事情,只不过是肉中析出的脂肪颗粒被沸水打碎成细小的颗粒,然后被可溶性蛋白和乳化剂包裹后被光散射后呈现的一种白颜色,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肉汤变白的主要条件是:脂肪,蛋白质,大火沸水。开水并不是主要的,但是可以加快煮成白汤的速度,只要满足3个主要条件,即使用凉水长时间炖煮也可以产生白汤。

根据上文也可以看出,白色的肉汤其实也没有什么过多的营养,相反如果汤水越白说明其中的脂肪含量越高,所以追求白色肉汤的朋友也要兼顾一下健康。

错误6:味精,鸡精出锅前加是为了防止加热太久危害健康

味精和鸡精在出锅前加入这个命题是没有错误的,错误的地方是理由,并不是加热太久会危害人体健康。

曾经有个传说,味精(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加热到120度以上后,会产生一种叫做“焦谷氨酸钠”的物质,说这种物质危害健康会致癌,其实目前并没有科学的说法,甚至世界卫生组织还将味精放到“最安全”这一类别中去,那既然安全为何还要在快出锅前加入呢?理由就是提鲜,提鲜,提鲜,重要的事说3遍。

长时间高温烹饪味精产生的“焦谷氨酸钠”是一种没有鲜味的物质,也就是说会将味精的提鲜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在出锅前添加,经过短暂的热量就可以激发出充分的鲜味。

味精,鸡精类调味品虽致癌这一说法不存在,但是并不是代表其就可以无限地吃,加多了不但不提鲜反而会有反面效果,并且味精中都含有食盐,吃得过多会无形中增加摄入太多钠的风险,钠摄入太多才会真的影响健康,所以无论什么食物食材适量就好。

——最后总结——​

美食也是一门科学,当中也有无数的原理值得大家去学习,懂得一定的原理之后会给你带来更好的帮助,比如今天为大家纠错的6个所谓的“烹饪窍门”,他们并没有科学依据,并不能给你带来帮助,反而会造成时间和食材的浪费,明白后抓紧改正吧。

我是阿胡,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美食小知识,感谢去的可以关注我,明天还有更精彩内容等着你,感谢您的阅读,谢谢大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