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鲁迅化”究竟是去什么?他的作品真落伍了?莫言的话一针见血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自嘲》鲁迅

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很多才华横溢的大文豪,他们手中一寸长许的笔,却要比钢枪和大炮更有力量。钢枪和大炮只能摧毁敌人的身体,而文豪手中的笔却能唤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与热血,让敌人为之胆寒。

但这样伟大的作家是很少的,就如同战场上百战百胜的天才指挥官还要少,在近代历史上鲁迅绝对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作家。他笔下慷慨而犀利的文字,曾唤醒过一个又一个的中国人。

鲁迅原本是学医的,他之所以拿起笔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医治人的思想。”正因如此我们不仅能从鲁迅的文章中获得思想的藉慰,同时也能在鲁迅的文章中找到人生的方向。

尽管这并非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细细的品读,细细的思考。因为鲁迅的文章中,并非全然是直白的表达,他会用到讽刺的手法。比如说他说:“中国虽发明火药,却只会用来放烟花炮竹;发明罗盘,也是用来看风水。”

百年以来,无数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从鲁迅的文章中吸取到最纯正的养分,可以说鲁迅的文学作品已经成为了现代文学的基石之一。连伟人都评价到:“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但是现代教科书却刮起了一阵“去鲁迅化”的风起,鲁迅的作品开始逐渐从教科书中除去,这在教育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很多人可能都无法理解,为何教科书要删除鲁迅的作品?专家给出的解释是,鲁迅的文章大多都太过于晦涩难懂了,而且很多典故历史背景也不清晰,如果没有老师的指点,学生根本无法单独看懂鲁迅的文章。

对于孩子来说,要爱上阅读首先他得先读懂这篇文章,而鲁迅的很多文章几遍读下来基本上都是一头雾水。不仅费脑力,而且容易消磨学生的读书兴趣,因此专家建议从课本上去除鲁迅的文章。

另外就是学生读鲁迅作品的意义问题了,专家认为教科书必须要与时俱进,鲁迅大多的作品大多都是讽刺旧社会,批评旧思想的作品。在新时代更重要的是学习立身处世的作品,这种学习才有意义。

但是专家们却忘了,一个空洞的教条和一个激发人思想的文章,前者和后者培养的将是两种完全不认同人,后者一定有血有肉的,思想独立的。

进入社会后没有人能给你标准的人生答案,这需要你自己去寻找。正如鲁迅所说的那样:“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麽来的,它始终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

正如莫言所说的那样:小时候,我看到鲁迅的文章就头疼,真的是太难懂了,当时恨不得鲁迅少写点文章!但是如今长大后才懂得鲁迅文章中暗含的悠长余韵,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从教科书中删除鲁迅的文章,无疑是从孩子的大脑里删除独立的思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