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与艺术家

在老家又呆了个把月,这段时间春雨连绵,下雨天就在楼上看书喝茶,或者摆弄盆景,天气好的话就去山里面转悠,呼吸新鲜空气,时值万物复苏的季节,植物新抽出来的枝叶苍翠欲滴,各种花争相绽放,春季的雨水从各种石头缝里涌出,汇成泉水从山涧小溪奔流而下,这种场面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当然在山里面也顺便看看有没有好的树桩挖回来做盆景,这不今天在山里面逛了一下,又忍不住挖了一颗紫薇老桩。我们这里的大山,野生紫薇还是很常见的,还有满山的赤楠,都适合做盆景。只是我现在也不经常挖了,除非看到特别好看的造型。

主要是家里已经太多,大概有20几个品种,有些品种还不止一颗。黄山松,榆树,雀梅,映山红,黄荆,赤楠,紫薇,火棘,胡秃子,海棠,六月雪,茶花等等,有观花的,有观果的,有观形的,有些种在花盆里,有些种在院子的地里。只有3颗是买的,因为我们这里没有,我又很喜欢,其他都是山上挖的。

春天是种树的季节,但是很多人经常种不活,我邻居前段时间种的楠木树,死了好几颗,枸骨树成活的也不多,我当时告诉他怎么种,他不信,比如枝叶要砍掉,他觉得砍掉不好看,没办法。我玩盆景玩了也有些年了,很少玩死。在山上挖树,都是石头或沙质土,树根上带不了土球,就一个裸根,有时候根都没有,因为在石头里面挖不出来,就把根锯断了。而且有时候我是夏天或冬天去挖,照样成活。其实种在地里面比种在盆里面更容易活,他们地里面都种不活,我们盆里面的植物活的好好的。

原因是什么?因为他们不懂树。树的生存原理其实很简单,就两个字:平衡。

什么叫平衡?比如你刚种的树,根吸收水分的能力是很弱的,而上面的叶子无时无刻不在蒸发水分,这样消耗远远大于供给,达不到平衡,树慢慢就枯萎死了。采取什么办法呢?就是把上面的枝叶砍掉一部分,让供给和消耗维持平衡,就不会死。

但真正操作起来不是这么简单,不同的树,不同的季节,需要做的措施不一样。为什么种树都选择在春季初期?因为此时的树刚刚经过了冬眠期,开始苏醒,消耗的能量是很小的,而此时温度也很适宜,春季经常下雨,水分也适宜,所以随便种都能活,因为此时的树很容易达到供需平衡。

但是如果夏季呢?正值生长旺季,温度又高,消耗能量特别大,这个时候刚种下的树,根的吸收能力远远赶不上树的消耗,很快就死了。但是只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也可以种活。采取什么措施呢?无非从两点下手,供给和消耗。此时种树尽量多带根带土,如果是裸根,很难活,这是供给侧改革,保证根的供给能力。第二个减少消耗,把枝叶全部锯掉,锯口要平整,容易愈合,然后用薄膜封住锯口,减少水分流失,有时候要把整个树干封起来。放到阴凉处,没事多往枝干上喷水,保持湿润。总之就是要维持树的供需平衡,只要是平衡的,就不会死,过2-3个月,根部恢复了,上面也开枝叶了,就会慢慢进入正常的生长循环。

而冬天种树其实也可以活,冬天的树处于休眠状态,消耗很小,反而容易活,特别是南方。冬季最大的问题是防寒,刚种下的树,生命力很弱,很容易冻死,只要把防寒做好,一样可以活。盆景可以放到室内温暖的地方,或院子的角落里,在根部多盖点稻草保持根部温度,上面的枝叶用一个薄膜袋子套上,里面会保持一个局部温暖的气候,就好像大棚蔬菜一样,成活率就会很高。

但是在采取这些措施的时候,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树不一样,季节不一样,地区不一样,措施的轻重程度就要调整。有些树很容易生根,可以不带土球,有些树根的生长特别难,就要带土球。根部保留的好,吸收能力会好一些,上面的枝叶可以多留一些。裸根甚至没有根的,枝叶就要全部砍掉,树杆都要包起来防止水分流失。天气热土里水分很容易干,浇水勤一些,反之不用经常浇水,总之所有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维持平衡。只要树是平衡的,哪怕就是一根光杆,也会慢慢长根开枝,自我修复。你只要让这跟光杆在长根开枝之前的几个月,保持其平衡,不能让内部的营养和水分快速消耗,就能成功。

当然每种树的性格是不一样的,比如松树,光杆是不会发芽的,哪怕下面的根系很好。大部分树被砍掉了,只要有根,没多久树桩四周就发很多芽,因为树会自我修复,根是好的,就会自动发芽长出叶子,继续维持生长平衡。但是松树砍掉了,树桩就不会长芽了。因为松树的出芽方式不一样,必须要在原来有老针叶的地方才会出芽。而且松树的根也很奇怪,每颗松的根部都有陪伴自己生长的伴生菌,没有这些菌,松活不了,所以松树的移植很难活,但也可以活,只是要求比较高。

松树一旦活了,生命力非常顽强,为什么松树在石头缝里也能生存几百年呢?因为松树是针叶,蒸发水分很小,只要下一次雨,它的根拼命的吸水储存在体内,即使很久不下雨,它体内的能量可以维持很久不会死。而大叶树就不行,每天蒸发量都很大,一旦长时间不下雨,石头缝里又吸不到水分,就死了。说到底也是一个平衡,能保持平衡,就不会死。

还有一类树,比如雀梅,是单水线植物。植物靠水线输送营养和水分,就像人体的血管系统一样。大部分植物的水线是网络状,互相交集串联,从根部输送到树的枝叶。而单水线植物的的水线不是网络状,水线之间不交集串联,是平行关系。下面的某一条根通过水线供应上面的某一个枝条,一旦这条根死了,上面对应的枝条也会死。反之上面某一个枝条死了,下面对应的根也会死。

一般的树,根往四周伸展,只要有一条根能吸收到水分,哪怕其他的根都吸收不到水分,这一条根可以通过网络状的水线把营养和水分输送给整颗树。而单水线就不行,如果只有一条根吸收水分,那只有这条根对应的枝条不会死,其他的枝条都会死。像雀梅这种单水线植物,养护起来就要注意这个特点,无论是剪枝还是修根,你可以把根剪短,但不要把某一个地方的一条大根全部剪掉,否则上面对应的枝条就会死。

盆景可以让一颗树在一个那么小的盆里面活几百年(当然要长寿树种),看起来不可思议,其实只需要维持树的平衡就行。盆景用土最好用疏松的素土,山上那种沙质土就很好,总是处于疏松的状态,不会像泥巴一样凝固成一块,那样不会透气。种的时候在花盆底部垫上一层碎石,碎石的滤水性很好,这样你浇水的时候多余的水就从下面流出来了,花盆里不会积水。很多人以为要用肥沃的土壤,其实不用,刚种下的树根的吸收能力很弱,吸收不了,还会烂根。如果是裸根或者没有根,更加不用肥土,素土甚至埋在沙子里更容易生根。土只是一种保存水肥的介质,植物需要的肥水都是后期需要的时候补充,比如开花结果需要养分,补充一点肥料,秋季要吃饱喝足,储存能量过冬,也要施点肥。

土本身有没有肥根本不重要,盆很小也不重要,盆里的土壤只是介质,水分和肥都是按需补充。实际上很多人养花养死了,不是补充的太少,而是补充的太多,浇水太多,盆里面滤水不行,水积在盆里,根慢慢就烂了。植物不像人,要天天吃饭,你浇一次水,浇透,直到水从花盆下面流出来,植物会吸饱水分,你可以很久不浇,直到盆里的土完全干了。

另外盆景每3-5年要换盆,换盆并不是换一个更大的盆,换盆真正的目的是修根。植物的根经过几年的生长,你把它从盆里弄出来,会发现里面的须根都挤满了,有些根已经老化了,吸收能力很弱,但是又没有多余的空间来容纳新根的生长,因此树会长的很弱。所以要把老根都剪掉,剪短,然后重新上盆,这样它就会慢慢长出新根,焕发出新的强势生命力。不要以为这么折腾树会死,反而是为了它实现更好的生长平衡。

玩盆景,只要维持其供需平衡,了解树的特点,实际上了解其特点也是为了更好的做平衡。包括生根粉,营养针等东西,也是在树很难活的时候进行化学干预,其目的也是为了让树重新回到平衡。只要做到了平衡,你怎么玩都不会死。

世间的本质道理往往很简单,树做到供需平衡就不会死,经济也要做到供需平衡,要不然就要做供给侧改革或者在市场需求端做调节,一切经济政策的干预都是为了维持平衡。政治的稳定,世界格局的稳定都是一种平衡的关系。上层精英和下层百姓要平衡,如果严重失衡,百姓就会揭竿而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要平衡,同阶层的人都在一起玩,很少有跨阶层的朋友,利益和思维都不在一个层次,不会平衡。别人帮助你,你也要帮助别人,要不然也会不平衡,别人就远离你了。世上没有绝对的忠诚,只是背叛的筹码不够,利益足够大,超出了你在他心中的价值或感情,天平就会倾斜,平衡就会打破,背叛也就发生了。你看,都需要平衡,平衡才能持久。

在家玩盆景,长官经常来我家喝茶,我就给他讲解盆景的平衡之道,他说我像个哲学家。这 哪里是哲学,只是自己玩着玩着就觉得有点意思,也总结出来了一点经验而已。在农村其实很乏味,所以农村人就喜欢到处转悠,家长里短,流言蜚语,口舌之争,屡见不鲜。我不喜欢凑这些热闹,对这些个事情从来不关心。只能寄情于山水和书本之间,看书喝茶,游山玩水,顺便挖几个树桩,摆弄盆景。要说一个真正喜欢盆景的人,应该是偶尔像个农夫,偶尔像个艺术家。盆景是浓缩的自然,一把锄头穿行于山野自然,一把剪刀游离于浓缩自然,心在自然间,无问周边事,这就是我的农村生活。

在农村也住了很久了,是时候接着骑行长征路了,川西的丛林,雪山草地,阿坝州的草原,甘肃的戈壁,黄土高原,终点延安,都在等着我。生活不止眼前的盆景,还有远方更大的自然。

2021.4.17 梁孝永康写于湖南

公众号:梁孝永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