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长城||错综复杂的口门与支墙,是为何而设?——从黄峪口至冯家峪

周五晚上,章卿临时约次日与骆驼行走黄峪口-冯家峪段长城。因为是临时决定,没有提前预习,对要走的这一段长城并不熟悉。

错过的西湾子城堡及黄峪口水关

匆匆爬上山,后来才知道,错过了山下的48号城堡,西湾子城堡,或者叫营城岭(迎城岭)城堡,以及山口的一处水关,密云33号水关(黄峪口水关)。

《四镇三关志》无黄峪口,《密云县志》在冯家峪与黄石崖口之间有营城岭口。从地图上看,这一带有迎城岭的地名,《明蓟镇长城考古报告》推测此处可能为营城岭口。

自黄峪口东侧的山坡上眺望对面的密云524号敌台(《明蓟镇长城考古报告》的编号为白马关台130号),这是一座守口的敌台,位置较低,竟然保守非常完好。

(距离起点0.22km 当前海拔238m)

早期残墙 

沿山坡上行了很远,才见到一段碎石垄的残墙。这种残墙,分布在关口两侧陡峭的山崖上,建得极为简易,土石相杂,半被掩埋在土中,判断年代较早。(考古报告记载此段无墙,似有不妥)

这种墙类似羊头山两侧的残墙、黄花城二道关西北支墙的墙体,而这些墙体都有明确的证据可以断代为明长城。

关于北京地区是否存在北齐长城,一般的看法,明长城是在北齐长城基础上修建的,北齐长城大部分被叠压在明长城之下。但由于尚未有充分的证据,无法判断北齐长城的准确的走向,根据近几年我对怀柔区被称为“北齐长城”的观察,全都是明早期长城遗存。因此,对北齐长城遗存的判断,更增加了难度。

(距离起点0.76km 当前海拔357m)

山脊外侧,是悬崖峭壁,因此上行时沿安全的墙体内侧行走,错过了523号敌台。

从上方俯视黄峪口的谷口,远眺对面的长城与敌台。

(距离起点0.82km 当前海拔366m)

应是经修复的密云522号敌台

前方是密云522号敌台(考古报告应为白马关台128号)。这是一座3*3券窗的敌台。

(距离起点1.16km 当前海拔491m)

上来就是一个大爬升,拔高超过300米。等进到楼子里的时候,我也是感觉体力有些跟不上,加上31度的高温,太阳直射在身上,令人眼冒金花,一阵炫晕。

自此后,坚持成了此行的重要精神支柱,行程中的一些细节已经顾不上留意,以致走完这段行程,还有很多疑惑没有得到解答。

楼体内部,保存状况也非常良好。根据考古报告,这座敌台破坏严重,顶部塌陷,疑经过修复。

(距离起点1.23km 当前海拔503m)

有人已经远远把我们抛在后面,在前方的楼子里了。

(距离起点1.55km 当前海拔543m)

密云521号敌台(考古报告:白马关台127号),保存得同样非常完好。这座敌台或许也经过适当修复。

(距离起点1.59km 当前海拔553m)

考古报告误记的墙体

过521号敌台,是较为简易的墙体。考古报告记载此段无墙体,或为误记。

(距离起点1.71km 当前海拔566m)

继续前行,墙体渐至壮观。这段以规整的片石筑就,与北石城、云蒙山残长城景区内部分地段的墙体类似。

(距离起点2.09km 当前海拔552m)

520号敌台(考古报告:白马关台126号),按顺序,这座楼应是考古报告记载俗称盘仙楼的敌台。
(距离起点2.14km 当前海拔546m)

发现第1处铺房遗址

过520敌台后约40米,有一处早期铺房遗址,为本次行程观察到的早期铺房1。

(距离起点2.19km 当前海拔558m)

崖边的简易墙体。

(距离起点2.21km 当前海拔559m)

有较好立面的墙体。

(距离起点2.23km 当前海拔560m)

(距离起点2.24km 当前海拔561m)

这种墙体为毛石墙,石块间以黄土粘合。

(距离起点2.27km 当前海拔565m)

(距离起点2.27km 当前海拔565m)

疑似一处早期残台?

(距离起点2.50km 当前海拔617m)

519号敌台(考古报告:白马关台125号),按顺序,这应是考古报告记载俗称破楼的敌台。但破楼楼体已全部破坏,似乎有些对应不上。

距离起点2.63km 当前海拔644m)

早期残台

519号敌台东侧约数十米,有一处向内跨出的疑似残台,为本次行程中的疑似残台2。
(距离起点2.71km 当前海拔647m)

残台的一个侧面,可以确认是早期的一座敌台无误。只是其内跨的形式,有点异常。或许是早期没有连续墙体时修建,后期修建墙体时,根据地形,确定墙体走向,而这座残台也已经废弃,故而被置于了墙体内侧?

(距离起点2.71km 当前海拔648m)

墙体保存较好的垛墙。

(距离起点2.92km 当前海拔662m)

有一段墙体,分布在狗牙山脊上。

(距离起点3.01km 当前海拔685m)

狗牙山脊上的墙体。

(距离起点3.22km 当前海拔688m)

本次行程第2处铺房

墙体内侧,又一座早期铺房遗址,为本次行程的铺房2。
(距离起点3.24km 当前海拔694m)

密云518号敌台(考古报告:白马关台124号)。
(距离起点3.24km 当前海拔695m)

墙体内侧的烽火台

518号敌台外侧,有一座烽火台,密云40号烽火台。还是骆驼眼力好,一眼就看见了。

有时需要绕行,过程并不轻松。

(距离起点3.39km 当前海拔687m)

密云517号敌台(考古报告:白马关台123号)
(距离起点3.76km 当前海拔682m)

本次行程记录的疑似铺房3

对内凸出的遗存,或为一处铺房,本次行程的早期铺房3。
(距离起点3.80km 当前海拔689m)

墙顶上的瓦片,可能是早期铺房建材散落。

(距离起点4.08km 当前海拔712m)

垛墙。由于这一带外侧皆悬崖峭壁,所以防守并不是很紧要,垛墙也无需太高。

(距离起点4.13km 当前海拔718m)

密云516号敌台(考古报告:白马关台122号),是一处二眼楼。按考古报告的图示,这座敌台应略凸出于墙体。从此台继续前行,应向右侧(外侧)绕行一点。
(距离起点4.18km 当前海拔731m)

墙体需向上继续拔升,翻过前方的最高点,然后折向东行。

(距离起点4.22km 当前海拔738m)

本次行程记录的疑似铺房4

墙体内侧的环形石墙,会是又一处早期铺房吗?疑似早期铺房4。

(距离起点4.62km 当前海拔761m)

崖边岌岌可危的残墙。

(距离起点4.64km 当前海拔771m)

(距离起点4.86km 当前海拔833m)

密云515号敌台(考古报告:白马关台121号),也被俗称为破楼。

这座敌台偏离于墙体内侧的地势更高的小山头上。
(距离起点4.96km 当前海拔846m)

过515敌台,前方又一段爬升。

(距离起点5.01km 当前海拔841m)

水消耗得也很厉害。每遇爬升,上行得都很艰难。

(距离起点5.11km 当前海拔844m)

(距离起点5.43km 当前海拔903m)

大型墩台,也是本次行程第一座圆形墩台

最高点的大墩台,本来已经从侧下方绕了过去。章卿还是不甘心放弃,我们最终沿墙体还是攀上了这座墩台。

(距离起点5.47km 当前海拔912m)

密云514号敌台(考古报告:墩台28),是这段行程的最高点。也是一座非常大的石台,以毛石筑就,顶部平坦,基本呈圆形。

至此,北京地区的圆形墩台数量已经非常之多,是一种极为平常的建筑形式,不值得加以统计了。
(距离起点5.49km 当前海拔919m)

本次行程记录的铺房5

过514号敌台三百余米,又一座保存非常好的铺房遗址,应是本次行程的早期铺房5。
(距离起点5.97km 当前海拔868m)

前方虽然山势还有起伏,但已经以下降为主了。

(距离起点6.15km 当前海拔861m)

密云513号敌台(白马关台120号),也是一座二眼楼。

(距离起点6.35km 当前海拔829m)

房基1号,会是“设计变更”的空心敌台吗?

513敌台南侧,是一段砖墙。开始以为是主墙体。

(距离起点6.39km 当前海拔833m)

近前看过以后,才发现其实是一段四方形的墙体,全部为砖砌,甚是奇怪。

(距离起点6.39km 当前海拔837m)

于是进入这个空间内观察,发现南侧地面比内部要低很多。跳下平台,原来方形墙体空间建在一处毛石台基之上。

考古报告将其命名为房基1号。

(距离起点6.41km 当前海拔838m)

空心敌台旁边的房基,一般都是早期的房基。

而早期的房基,一般均较为简易;使用规制的城砖,年代一般较晚,很可能与空心敌台为同一个年代。

但是,空心敌台旁边,还需要同时另建砖结构的房屋吗?

这一点非常让人疑惑。

我不得不多想一些。会不会,开始兴建空心敌台的时候,其实选址是这处“房基”,但建到一半,发觉有几点不妥:一是距外侧悬崖距离稍远,不利于瞭望、对敌攻击;二是台基质量较差,因此予以废弃,重新在更靠近悬崖处选址修建。

会是这样吗?

继续前行。

密云512号敌台(考古报告:白马关台119号)。

(距离起点6.78km 当前海拔744m)

远望密云511号敌台(考古报告:白马关台118号)。

(距离起点7.27km 当前海拔667m)

511敌台近景。

(距离起点7.36km 当前海拔680m)

本次行程中第2座圆形墩台

密云510号敌台(考古报告:墩台27号)。

这座敌台北侧与墙体相连,南侧为圆形。
(距离起点7.40km 当前海拔678m)

这是由骆驼拍摄的南侧台体形状。

密云509号敌台(考古报告:白马关台117号)远景。
(距离起点7.70km 当前海拔618m)

509号敌台近景。

(距离起点7.77km 当前海拔614m)

密云506号敌台(考古报告:白马关台116号)。

(距离起点8.35km 当前海拔601m)

奇怪的南峪口附边

506号敌台西侧,有一道支墙,向内侧延伸,守护一道沟谷。

这段支墙,为南峪口附边。所守护的谷口,为南峪口;这条沟谷,当为石炮沟。

这是一处志书没有记载的关口。

(距离起点8.36km 当前海拔601m)

这道支墙,很是奇怪,其置于主体边墙之内,其所防守的沟谷,其实已经由主体边墙做了一次防守,完全没有必要再设一道墙。

为何会有这样的防御工事?

难道,这道防线,其实是没有修筑连续边墙以前的遗存?如同其他各处早期关隘一样,在早期没有连续边墙的情况下,只守口,后期修建了连续边墙以后,已经废弃?

本次行程的第3、4座圆形墩台

这道支墙上,还有2座圆形敌台,密云507、508敌台,考古报告只记载了一座,应是对应507敌台,编号为墩台26号。

不过,这2座圆形墩台并未能近前观察。

远眺东峪沟附边

东北方向,主体边墙外侧,还有一道支墙。这道支墙远远看上去,墙体坚固雄伟,上面有三座空心敌台,在主体边墙之外,直接面临敌虏的攻击,因而修得等级更高。而空心敌台则是隆庆至万历年间由实心敌台改建或增建的,说明后期仍然在发挥作用。

那条支墙,与主体边墙共同扼守一条名为东峪沟的沟谷,那条沟谷中,有两道口门,这在支墙上是很罕见的。

东峪沟附边与南峪口附边,使得这段长城更增加一份复杂性与神秘感。

本次行程的第6处铺房
506敌台东侧不远,又有一处铺房,此为本次行程记录的第6处铺房。

(距离起点8.42km 当前海拔597m)

本次行程中的第5座圆形墩台

密云505号敌台(考古报告:墩台25号),也是一座圆形墩台。这是本次行程中第5座圆形墩台。

(距离起点8.46km 当前海拔589m)

前方密云504号敌台(考古报告:白马关台115号)。

(距离起点8.58km 当前海拔548m)

504敌台近景。这座敌台由于位于悬崖峭壁之上,得以保存完好。

(距离起点8.61km 当前海拔548m)

敌台中俯视前方的“完美楼”。

长城遗产网没有标识的战台

“完美楼”西侧不远,有一座小型马面,考古报告编号为战台10号,长城遗产网没有标识。

(距离起点9.18km 当前海拔350m)

冯家峪“完美楼”

白马关台503号(考古报告:白马关台114号),即冯家峪“完美楼”,密云3座“完美楼”之一。另两座分别是白马关完美楼、陈家峪完美楼。

这几座完美楼,应均是修复的结果。

(距离起点9.18km 当前海拔350m)

完美楼附近,有两处小断崖。对我而言,无法独自通过。幸得有章卿帮助,得以安全通过。在此表示真挚的感谢!

错过白马关台113号

完美楼继续向下延伸,还应有一座敌台,无意中错过。

错综复杂的冯家峪口门

回来后,对照遗产网的记载,才知道冯家峪口竟然有四道口门:

第1道,在西山坡上存有一道残墙。考古报告所附图片与第3道口门类似,未能确认所指;

第2道口门,在第1道口门南20米,在公路东侧存有一段残墙;

第3道口门,应为冯家峪口正口,与主体边墙相接;北距第2道口门25米;

第4道口门,应在正口南侧25米处,现公路东侧存残墙一道。

另外,考古报告在示意图上,还使用了冯家峪口早门、西口外口的名称,应仍是指这4道口门。

错过的上峪城堡

由于我自己下山也已经挺晚,前队人员已经往冯家峪村,因而错过了上峪城堡。借用同行驴友的一张图片。

这一带众多的城堡

从地图上看,这一带城堡众多,星罗棋布,较近的就有6座,分别是:

43号城堡:上峪堡,在冯家峪口门内不远;

44号城堡:冯家峪堡,在冯家峪村;

45号城堡:石佛城堡,在冯家峪堡东南;

46号城堡:石炮沟北城堡(考古报告未考察);

47号城堡:石炮沟南城堡(考古报告未考察);

48号城堡:西湾子城堡(营城岭城堡),在西湾子村附近,距黄峪口较近,但距冯家峪口也不远。

这些数量众多的城堡,其实也让人不解,甚至比四处面敌易攻难守的白马关处还要密集。这是先后不同时期所建,还是更为重视此处防御而致?

暴雨的洗礼

后队人员有少数几个下山比较慢。我们步行约4公里出山到冯家峪村后,司机开车至下山口迎接尚未下山的驴友。

直至晚上九点天,天色漆黑,才见几点萤火一样的头灯,从完美楼上飘下来。

车子起动以后,倾盆的暴雨与冰雹瞬间就砸了下来。真是万幸!再晚一会,这些收尾的驴友,将被大雨冲洗。如果还在山路上,在小断崖上,后果将不堪设想!

暴雨下了一个多小时。我在密云下车的时候,很快被浇透了。叫了很长时间的出租,竟然没有接单的。直至雨歇,才等到一辆出租,回到了家。

小结:

本次行程,由于天气炎热,身体状态不好,没有提前预习,没有心思仔细观察,很可能遗漏一些东西;还有很多疑虑没有想明白。

1、错综复杂的冯家峪四道口门

2、未能完全明白其防御思路的支墙:

南峪口支墙,是否为早期没有修建连续墙体时候的隘口墙,后期已经废弃?

3、房基1:疑为废弃的空心敌台

理由参见前方所述。

4、铺房或疑似铺房6座:遗产网与考古报告均未记录

5、早期残台1座,另有1座疑似早期残台,遗产网与考古报告均未涉及

6、长城遗产网未标识的敌台或战台2座:分别是考古报告的白马关台113号和战台10号。

附:考古报告与长城遗产网信息对比表

2021-5-22,6月13日补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