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出土的唐代佛经草书,难得一见~

1900年5月,在敦煌莫高窟发现一间秘密复室,层层叠叠,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经卷文书和绣画法器。当时一些文人闻讯后,恳请地方政府斥资将它们运到省城妥善保管,但由于缺少四五千两银子的运费,只好作罢。

1904年3月,敦煌县长下令责成王道士把密室封闭起来,想不到王道士并未执行,于是发生了外国探险者的盗劫行为。英人斯坦因,1907年到敦煌,利用欺骗手段贿通王道士,花七个晚上挑选了文书卷子和绘画绣品共二十四箱,通过印度运往伦敦,现藏英国国家图书馆,总数约一万二千卷。法人伯希和,1908年在洞里蹲了三个星期,“凡精品则任何代价所不惜”席卷而去。文书部分现藏巴黎国民图书馆,总数约五千卷。尔后,沙俄的奥登堡也劫去约一万卷藏品,现藏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1909年,伯希和携带部分精品出示端方、罗振玉和王俊仁,引起中国学者的极大关注,于是,由学部给兰州制台拍一电报,责令不许外人购买,并不论全、残均解京收藏,现有一万余卷藏于北京图书馆。在学部收取劫余经卷时,王道士还藏匿了一部分。1911年10月,日本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来到敦煌,就买去了其中的三百余卷。

在藏经洞当中,有大量的唐代小楷和草书墨迹,代表了唐代的书法的至高水平,也是今人迹近古人书法的绝好墨迹。其中有一件草书经卷《法华经》,堪称极品。此作如今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极少数能留存在国内并且被保存完好的唐人草书真迹。

唐人经卷《草书法华经》

唐代有笃信佛法的传统,从帝王将相到平民百姓,所以有着大量的经书需求,在印刷术不够发达的时代,手抄经书,并为了一门炙手可热的工作,这些“抄经人”古代称之为“经生”,他们的来源很广,有落地秀才,有出家僧侣,甚至有显赫的书法家,但无一例外,都是“持证上岗”的人,字要写得好,抄写的时候,要有“沐浴更新、焚香晏坐”等等仪式。

唐人经卷《草书法华经》

唐人经卷《草书法华经》

而给一些帝王将相抄经的人乃是当朝的一些大书法家,这些被抄写的经卷就被封存在了敦煌的藏经洞当中。这卷唐代草书的经典《法华经》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我们从整体上看这件作品,实在是令人惊叹,有着明显的唐人气度,这便是时代的气格,是一幅字能够扑面而来的气息,下笔精稳而从容,气度高贵而娴雅,字的内部空间充满了矛盾冲突,在行气上又能够顾盼生姿,是真正的唐代草书神品。

唐人经卷《草书法华经》

草书的气度是一个时代的写照,宋人不及唐人,不在于技法而在于格调。唐人草书中的经典,有《书谱》,堪为草书范本,有贺知章的《孝经》,展现了大诗人独特的草书造诣,这件《草书法华经》则代表作为当时高水平的草书技巧。
其技法上来看,《草书法华经》继承的是六朝笔法,写字“一搨直下”,善于用锋。结字上注重欹侧变化与空间大小和疏密的变化,在线条的粗细上也做了精微处理,当然,这些变化也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一个时代的艺术审美的底色,此为后世学草书者所不曾梦见的境界。

唐人经卷《草书法华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