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内心强大,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三年前,美国作家塔拉·韦斯特弗出版了她的自传体小说《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这本书,像一个“点爆器”,瞬间引爆了阅读市场。
除了剑桥博士、哈佛硕士这些学术光环外,塔拉身上缠绕着一个女性一生中的诸多命题——原生家庭、婚姻生育、年龄焦虑、社交恐惧……
她在每个命题里跋涉,靠着一颗强大的心,经历一次次对抗与和解。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29岁就功成名就的她,生于“与世隔绝”的大山,成长中充斥着贫穷、暴力和愚昧。
塔拉用她的小说,剖白了自己这种明显的“人设反差”。
她似乎在向我们传达:即使没有命运的青睐、幸运的光顾,我们依然可以凭借内心的力量,打开生存的局面。
这份力量,足以让我们走过艰难险阻,补齐人生的各种短板。
1
强大的心 是走出绝境的勇气
在当代高速发展的美国社会,塔拉一家居住在爱达荷州巴克峰山脚下半封闭的环境中。
这种封闭,纯属人为,是暴躁独裁的父亲营造出的“世外桃源”。
只可惜,这处“世外桃源”没有青山绿水,只有堆满破铜烂铁的废料场和各种“吃人”的机器。
除了父亲,家里的每一个人都似乎身处绝境。
母亲虽然是名不错的草药师和助产士,但因为性格懦弱,对父亲惟命是从。
家里的四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也在父亲的逼迫下,每天被分成几个小工队,四处打杂。
父亲偏执地信奉“摩门教”,视一切现代化的东西为“魔鬼”。
他不允许孩子们去公立学校读书,更不允许他们去医院、酒吧、剧场……
在这种畸形的“自我消融”中,每个人都活成了外人眼里的“怪咖”。
他们有的性格暴虐,有的沉默不语,有的行为异常;就算比较开明的母亲,也在一次车祸后,变得古怪。
能把家人聚在一起的事情,只能是某个人因为干活弄伤了胳膊或者烧坏了腿。
而这些“血淋淋”的时刻,只有母亲的自制药水和父亲麻木茫然的眼神。
记得《排球少年》里有这样一句台词:
“正因为没有翅膀,人们才会寻找飞翔的方法。”
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他们或多或少进行过抗争,寻找各自飞出大山的方法。
但因为力道不同,人生轨迹也产生了云泥之别。
最先奋起反抗的是三哥泰勒,他在某一天忽然丢下一句:“我要去上学。”就独自远行了。
他的出走,自然引起了父亲的暴怒,但却给了10岁的塔拉一种信号。
那就是,靠自己也可以摆脱控制,像个正常人一样活着。
虽然没有上过一天学,但这并不妨碍她拥有和泰勒一样的梦想。
为此,她拒绝去废料场干活,远赴十英里外的小镇上,给一个小学老师当保姆。
迈出这一步很难,除了异常的辛苦,还要面对父亲的咒骂和“坏”哥哥的殴打。
但源自内心的勇气,使塔拉不可动摇地坚持着。
在母亲的帮助下,塔拉在昏暗的地下室有了自己的学习园地,每个深夜,埋头于此,刻苦读书。
五年后,从杨百翰大学毕业的泰勒给塔拉带来一个好消息——她也可以报考这所“接受家庭教育”的大学。
泰勒告诉她:“外面有一个世界,一旦爸爸不在身边,一切看起来就会大不一样。”
塔拉被这句话深深触动,她决定背水一战。
通过高强度的复习,三个月后,她以28分的好成绩拿到了录取通知书。
她用一颗勇敢而坚定的心,凿开了生活的一丝缝隙,像鸟一样飞了出去,飞向与她原生家庭壁垒分明的崭新世界。
2
强大的心,是逆境重生的自制力
刘媛媛在《超级演说家》中曾慷慨激昂地说:
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这句话,放在塔拉身上,再适合不过。
她的起点有多低呢?
在踏入杨百翰大学的那一刻,她就明白了自己与这个世界的距离。
生活上,她极度贫穷,这使得她在踏入教室前,不得不先去快餐店洗盘子或者便利店干保洁;
学业上,她完全跟不上进度,甚至分辨不出哪本书是教材。
上课时,浓重的口语和匮乏的词汇让她看起来像个哑巴;
更煎熬的还在心理上,她穿着男式牛仔裤和夹克衫站在人群中,自卑和孤单让她局促难安。
但这些还不算糟糕,最糟糕的是,学期过半,她的四门课程没有一门及格,而下学期的学费也像催命符,催她直接退学。
巴顿将军曾说:
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谷底的反弹力。
生活越是坠入深渊,我们越是需要一份顽强的自制力,带我们重回山顶。
面对退学的威胁,塔拉开启了“魔鬼式”训练。
她每晚学到凌晨两三点,睡一小会儿,四点准时爬起来出门打工;
她逼自己去和教授、同学请教,哪怕是个很蠢的问题,也一问到底;
她刻意练习思考,时常为了想明白一个哲学问题不吃不睡。
曾经吃的苦,受的累,被命运质疑和拒绝的压抑,如同被拉开的弓箭,在最后反弹的那一刻,让塔拉的人生,有了更远的射程。
学期结束,她以近乎完美的成绩,取得了政府的奖学金。还得到了教授克里博士的赏识,推荐她去剑桥交流学习。
在剑桥,塔拉师从著名的学者乔纳森·斯坦伯格,正式开启了她对历史、哲学的深耕。
学期末的论文,意外地得到了老师的极高赞赏,还让塔拉申请到了盖茨剑桥奖学金。
这些钱支撑着塔拉继续前行,直到博士毕业。
其实,与学术成就相比,塔拉最可贵的收获,是在与命运的激情碰撞中,形成了自己的三观与意志。
她不再是被父权软禁的孩子,而是现代社会的独立女性,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重生。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塔拉以超低的起点完成的“绝地反击”,是一条实打实甘苦自知的路。
在无数个被毁灭、被抛弃的瞬间,塔拉只能依赖内心的自制力发挥作用,让自己走出困境。
每个人的生活都充满了起伏和挑战,唯有用一颗坚强的心全面接纳,直击困难,才能触底反弹,逆境重生。
3
强大的心,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没有一棵树是无根之木,没有一个人可以完全摆脱血缘和亲情。
这些年来,塔拉想销毁关于原生家庭的所有印记,但巴克峰的童年,却死命地牵住她。
取得博士学位后,校报、社会采访纷至沓来,塔拉甚至一度登上了电视。
社交圈子成几何倍数扩张,塔拉有了恋人、闺蜜、朋友。
但无论对谁,她都刻意隐瞒过去,抵挡着外界对她内心的窥伺。
她反复告诫自己:你需要一场革命,颠覆童年里那种脆弱的角色,证明自己是个正常的人。
然而,这场革命,伴随着每次回家,都受阻中断。
直到父亲在一场爆炸中险些丧命,塔拉才真正明白,她需要做的是解开心结,而非一味地逃避。
当塔拉看到母亲用刮刀刮去父亲身上烧焦的皮肉,她第一次为父亲感到悲哀。
其实,在很多年前,塔拉在研究中探索过父亲这种性格的成因。
与其说是性格,不如说是一种精神疾病。但因为他给全家人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塔拉始终无法选择原谅。
如今,那个骄傲、蛮横、健壮的父亲奄奄一息,塔拉的内心变得柔软,开始正视曾令她难堪的原生家庭。
她和母亲及哥哥姐姐彻夜长谈,他们一起回忆、一起难过,也一起相互鼓励。
哲学家罗素曾说:
人生就像条河,有时候河身狭窄,夹在两岸之间,河水奔腾咆哮,流过巨石,飞下悬崖。
可是一旦过去,河面逐渐展宽,两岸离得越来越远,河水也流得较为平缓,最后流进大海,与海水浑然一体。
敞开心扉后的塔拉,找回了一点美好的童年和温暖的亲情,她渡过了心里最窄的那段河身,自此敢以更真实的状态去生活。
她不再自卑,敢当众介绍自己,即使在一群外交官和教授的子女面前,她依然承认自己是从废料场走出的孩子。
她变得更大胆,也更圆融。积极参加聚会,穿着时尚的短裙,和朋友们开怀畅饮。
她谈了一场真正的恋爱,和男友德鲁去罗马度假,甚至带他回家,站在废料场上有模有样地拆解废铁。
她用强大的内心救赎了自己,也影响了家人。
父亲开始接纳她的思想,和家人的沟通慢慢多了;母亲多年的压抑也似乎找到了释放的出口,而兄妹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亲密。
虽然家人之间仍有根深蒂固的分歧,但一切似乎都向好的方向发展。
最后,塔拉在书中写道:“我属于那座山,它塑造了我。”算是她与命运中苦难的源头做了一次真诚的和解。
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
我们心里的那些坎儿,凭外力很难过去,到头来,还得靠强大的内心完成自愈。
4
世界上从来不缺弱者逆袭的故事,但塔拉的人生似乎更加震撼。
如果没有一颗强大的心,没有走出大山的勇气和玩命拼搏的魄力,她的人生或许在童年就可以预见。
她会像大哥托尼一样,一辈子做个卡车司机,生活在父亲的阴影里,或者像姐姐奥黛丽那样重复着母亲的悲剧。
但塔拉随着她的心,飞出了巴克峰,活成了横空出世的励志人物。
杨绛曾说:
沿着别人的轨迹不一定能走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只有走在自己的路上,踩下去的每一脚才会更有力量。
人生最大的财富,就是有一颗强大的心。
内心强大的人,才会在处处受阻的人生中,找到心有所属的前路,并敢于为之拼搏到底。
就像塔拉的恩师乔纳森鼓励她的话:
“决定你是谁的最强大因素,来自你的内心。”
作者简介:
瑾山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