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寄封的封、票、戳、签初探
近年来,集邮者越来越重视收集“自然”的实寄封,这是集邮意识提高的一种表现。因为一些“自然”的实寄封是组集的最佳素材,特别是符合参加竞赛级的集邮展览的要求。但是,集邮者在集邮研究中,应该有选择地收集哪些实寄封呢?首先,要看其是否符合当时的邮资标准。其次,注重收集某一邮政时期的实寄封;如普通旧信封印有毛主席像、语录、歌曲及名人手写封等文字,这是邮政史实的反映,也是实寄封自然的表现。第三,注重收集各种特殊的实寄封,对于研究邮票、邮戳、签条等,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邮票的基本属性是邮资凭证,邮票发行最主要的目的是满足邮政业务的需要。有人说邮票与邮政是“鱼水关系”,其实更恰当的比喻也许是“白藕、绿叶、红莲花”的关系,三样原来是一家;邮政是根本的主干,邮票是其上绿叶繁茂,红花绿果油然而生。先有邮政后有邮票,继而有了实寄封。
在发行某一枚(或某一套)新邮票的第一天,把新邮票贴在信封上(普通的或特制的),并用发行新邮票当天的日戳或纪念戳盖销,但纪念邮戳一定要盖在邮票上,经邮局实际传递的信封为首日实寄封。
是收集难度较大的集邮品种之一。因为新开辟的航线,首次航班仅一次,错过机会,就无法弥补。
在某一时期调整邮政通信资费,通信的第一天或最后一日,信封贴足邮资,加盖邮政日戳称首(尾)日封。由此引伸而在某一事件的最后一日,贴用任何现行邮票,加盖邮政日戳,亦称“尾日封”。如在信封上加印广告,影响邮局加盖处理戳记的清晰度,自1987年7月1日起,中国各邮局一律不再收寄或传递信封上印有广告的信件。
为纪念任何可资纪念的事件,由邮政部门或其他单位印刷或绘制,贴有任何现行邮票,加盖相关邮政日戳,是可遇不可求的集邮品种之一。
在邮票印制过程中,严重漏色、错色、漏打齿孔等,这种变体票较少出现。“文革期间”漏色票中,“文18”第一图因漏色出现少量“无刺刀”邮票,因而,“无刺刀票”实寄封较为少见。
高值邮票比低值邮票种类稀少,印量偏小,仅用于包裹单或国际航空邮件等特殊封,故其实寄封的收集难度较大。
有些名人通信用的实寄封片上,邮票、邮戳、信封和收寄件人等通信内容集于一身,具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和保存价值,用来组编相关内容的集邮展品至关重要。
研究邮史以实寄封上的邮戳为主要对象;如我国近代邮政的开办日,大龙邮票的发行日期等?又如孙君毅先生的《清代邮戳志》等!可以说“今日邮戳即是明日之邮史”。反映在实寄封上的邮戳,一般有销票日戳、风景日戳、投递日戳、经转日戳,及其它相关邮戳,仔细观察这些戳面上的文字、代号和数字等,是研究邮政史和相关通信史料的可靠证物。
通过对实寄封上面邮戳的研究,能够管窥邮政生产的全过程,也就是对邮件的收寄、内部处理等,在实寄封上一般都有所反映。
(1)收寄日戳;即“销票戳”。我国邮章规定销票日戳要盖得清晰,如果不清,应当在封面空白处另盖一个。在销票日戳上,我们可以看到“开(分)筒”。“开箱”、“营业”、“售邮”、“平信”、“挂号”等字样,这是说明实寄封上的收寄方式及种类。有的实寄封上面的日戳还盖有“封发”、“分拣”,这样的销票日戳,是在集中盖销时产生的。
(2)风景日戳;。邮电部颁布的《邮电日戳使用管理规定》中指出,风景日戳“应加盖在邮电部门发行的风景日戳卡、风景日戳册等集邮品上”。不准加盖在未贴邮票的空白纸上。由此可知,风景日戳未盖在邮票上的封是不能入集参展的。
(3)国际邮政日戳;邮政日戳的一种,专用于盖销国际邮件。(胖头鱼注:早期新中国国际日戳上常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
(4)投递日戳;即俗称“落地戳”,还有经转日戳。邮件的投递日戳一般都在中心局集中加盖,挂号邮件、进(出)的平挂信函都必须加盖当班投递日戳,并保证加盖日戳的清晰而无遗漏。
(5)难得的瞬间邮戳:集邮爱好者想得到一个盖有开始时间的邮戳,要多看新邮预报,报刊消息,同时也希望各地邮政部门为集邮爱好者提供更好的服务等。
(6)邮戳不予盖销邮票;为不污损文12邮票上的毛泽东形象,保持票面完美,邮电部于1968年7月底发出紧急电报通知:“决定破例在贴用邮件时,不予盖销。另在邮件封面空白处加盖收寄日戳”。结果给部分人钻了空子。一枚《毛主席去安源》的邮票,双方往返使用多次,全国各地邮局反映很大。为此,邮电局对“破例不予盖销”这一现象于1968年11月即得到迅速纠正。邮戳不予盖销邮票,而盖在邮件正面空白处,这在我国邮政史上是第一次。(胖头鱼注:这类实寄封假货很多,需要注意)
(7)非规范邮戳:“文革”期间,因地名变更或其它原因而导致邮戳改变,在重制新戳的过程中,出现了非规范邮戳。
盖在邮件或业务单式上向相关邮局收寄人说明情况和处理意见的各种相关戳记,主要有以下几种;
(1)邮资已付戳:邮局在整寄整付,或零寄整付而免贴邮票的邮件上,加盖的表示该邮件邮资已付的邮政日戳,戳面无面值或有面值数额,刻有“邮资已付”字样和日期钉及局名。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不少省市陆续建立了自动化邮局并安装了投币式自动收信机和脉动冲压式、滚轮式销票机器;由于这批机器可靠性能差,成本高,最后导致了二至三年就报废了,因而,盖有“邮资已付”机盖组合戳的实寄封稀少,则自然会更有邮史价值。
(2)免资戳:表明免收邮资的戳记。常加盖在邮政部门或经邮政部门批准的可免收邮资寄递的邮件上。如邮电公事戳。又如军人免费戳,这些盖有免费戳的邮件,均应交指定邮局办理相关的手续方可寄出。
(3)责任戳;主要有信箱(筒)戳、投递员工号戳、投递员名章、局名戳、过贴承认戳等。
(4)指示戳:存局候领戳、退件戳、违章夹寄戳、无着邮件戳、改寄戳、包裹验证戳、高额汇款戳、欠资戳等。
存局候领:根据1983年“邮政业务操作方法”(内部资料15页)规定;①验视邮件,是否符合规定,如收件人姓名不完全或使用暗号的,不予收寄。②验明书写符合规定后,即按一般规定的手续,发往寄件人所指定的存局候领局,给据邮件封发抄登时在清单备注栏注一“存”字。③存局候领邮件,保管期为一个月,包件和汇款两个月,逾期不领作为无法投递邮处理等。
(5)标志戳:主要有信函戳、快件戳、特快专递戳、快件汇款戳、挂号戳、双挂号戳、保价戳、航空戳、回执戳、盲人读物戳、印刷品戳、商品包裹戳、红杯水戳、水陆路戳、纸包戳等。
(6)通知戳:向接办人员和收寄件人说明情况或通告事项的戳记的统称。主要有事故戳、遇难戳、邮票脱落戳、催领戳、误投戳、限期取包戳,有些邮局制作的广告宣传戳,也属通知戳。邮政事业连着千家万户的心,用简练通达的文字刻成宣传邮戳,销盖在信封上,收信人拆信之际,便会多有收益。
邮政部门为在邮件上使用而印制的各种签条;如快件、挂号、航空、代封纸等专用纸条,统称“邮政签条”。而在邮政业务中使用的包裹单、汇款单、计算单、计费单、催领单、通知单、收据等各种单据,统称“邮政单据”。
1987年邮件在我国恢复办理11年来,邮政快件寄递范围涵盖信函、明信片、包裹、汇款,基本资费经历了50分、80分、1元、2元等。这些纳费凭证上经历了计费标签、直接贴邮票及盖邮资机戳、邮资已付戳等形式的变化;邮政快件贴用条形码挂号签条始于何时?“1988年12月邮政总局同意北京暂用条形码挂号签条收寄快件,但须同时加盖快件及资费款额戳记”。1989年1月改为贴票的条形码挂号快件签条直至快件停办日。
邮政部门印刷,在航空邮件左上角,表明该邮件须经航空线路寄递的蓝色、天蓝色的印有“航空”或“AIR MAIL”、“PAR AVION”字样的标签或预印标签。
邮政部门印制的标签当办完挂号手续时,便贴在挂号邮件左上角,表明该邮件已付足挂号邮资,挂号签上印有挂号号码和收寄局名称。
邮政部门或其他单位印刷,专供信函封口用的小纸签,如“封口纸”有“违章夹带封口纸”、“特挂信函封志”、“保价信函封志”等。
收寄国际平常信函;根据1983年“邮政业务操作方法”(内部资料18页)规定;①不准使用旧信封或废旧纸张和有字纸张制成的信封装寄。②封面收件人姓名、地址应写在右半部,寄件人的姓名、地址写在左上部或信封背面。应用法、英文或寄达国通晓的文字书写。如用法、英文以外的其他外国文字书写。城市地名应大写。③寄件人地址一律不准用部队的机关名称、番号、代号(只应写地址)。退回时,应套封给寄件人所在部队的组织处理。④不准邮寄盖有单位公章的证明材料(人民法院和公证处的证明外)和证件如工作证、出入证、户口簿等。⑤不可夹寄物品,如内寄邮票应在信封正面注明“内装邮票”字样。可能误作为其他函件的信函,应在封面左上角加盖“Let—tre”(信函)戳记。
邮局在收寄的邮件中,对信函未封口或封皮破损的,会同主管人员以代封或另加封皮妥封。在处理过程中都要做好代封处理情况的记录。封口处由经办人和主管人员共同签证,并加盖日戳或有关“通知戳”。
代封纸本质上是一种邮政签条,通过在实寄封上贴用形式特殊的实寄邮品,是组编传统、邮政历史的最佳素材。
即国内或国际包裹详情单“。这是邮政部门专门印制、供寄件人邮寄物品时填写的一种单据。
新中国成立初期,包裹单分为上、下二联,寄件人须在骑缝处贴足邮资,由邮局营业员沿骑缝线将邮票一剪为二,上联由收寄局随邮件发往投递局;下联交寄件人保存,以备查询。1957年后,改为贴邮票后不剪开,由收寄局发往投递局,另开“包裹收据”交寄件人保存,以备查询。
1、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海关执行章,及海关邮戳,说明海关准许进口。
2、包裹单填写有收件人单位、地址包裹内装物品名称、数量、重量,价值分别用英文详细填写。
3、包裹单正面上方贴有英文“航空标签”,并加盖“回执”戳记。
4、包裹单盖有“小心轻放”字样(脆弱包裹)戳记。(如果是航空脆包,附加费也按普包的资费的百分之五十计收)。
5、包裹单上贴有“转送中山大道996号”纸条,盖有收件人地址、姓名等相关戳记。另外盖有“中国进出口公司湖北省公司”公章及经办人私章。
收寄国际脆弱包裹;只限寄往同意接受脆弱包裹的国家或地区。除以上4点外,与收寄国际普包手续相同。
是研究新中国邮政用品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内容,笔者收藏的解放初期挂号函件汇费执据介绍如下;
解放初期,为解决邮政业务急需,在中国人民邮政执据尚未印就前,经邮政总局同意,沿用中华邮政执据(此单据沿用时间不长)。当时,邮局收寄挂号函件汇费使用的是三联式,第一联为挂号函件执据交给汇款人。(如有查询可将此据交验)第二联汇票自行封入挂号信内(但要交汇兑窗口寄递,并将此单缴验办理)。第三联存根专备查询之用。(此单批准受款人姓名、住址、汇费款数,注有汇号,由发票员签名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