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上海为了城市卫生也是拼了,每天10点前倒垃圾,超时罚款
城市卫生与垃圾治理关乎到每一个人的正常生活,试问谁愿意生活在一个被垃圾填满的城市当中呢。2019年,上海在中国率先推行细致的“垃圾分类”回收政策,开启上海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新征程,也是当代上海进一步提升国内国际形象、打造世界级宜居城市的重要措施。就在近百年前的中国,彼时的上海租界还算是较为整洁,可与之相隔几条街的华界,却充斥着垃圾,成为当时的上海市政府重点整治的地区。
一、“秽气充盈”的华界
有人说上海的华界与租界相隔不远,但却如同两个世界。华界可以说是“市街狭隘,行人拥挤,扫除不力,秽气塞途”,路窄、人多,垃圾还拥堵,你说这环境能好得了吗。
与华界相对应的干净整洁的租界街道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决定将上海设立为直属于行政院(类似于今日的国务院)的“特别市(即直辖市)”,目标是要将上海打造成为国家的“模范城市”。可以说随着民族观念的觉醒以及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开启,政府已经明白,城市形象与国民素质紧密相关,而国民素质又与国家形象紧密相关。若要展现中华民族朝气蓬勃的活力,不如就从“上海一隅开始而表现之”。
1928年,上海市颁布了《大上海卫生设计意见书》,直接提出要将上海市华界的整洁率提升至90%以上。上海市政府的口气之大,体现出其彻底整治“秽气塞途”这种不文明现象的决心之高。上海为期近10年的华界垃圾治理行动正式开始。
民国时期的上海市政府
二、改善城市环境
如果说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善民众的文明观,减少乃至杜绝其乱扔乱倒垃圾的陋习,那么只有一种办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奏效,那就是以政府“强权”打击乱扔垃圾的行为,并雇用大量的卫生清洁人员随时清洁地面。但要想对各地民众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管,就必须建立遍及华界各地的卫生机构,并招徕大量的卫生执法人员,为此上海卫生局先是联合警察局设立“卫生巡长”一职,全面负责辖区内的巡逻检查工作,一旦发现故意破坏城市环境者,立即移交警察局。
除打击故意破坏城市环境者之外,上海市卫生局还将华界各区划分为7大段,每一大段都设1名专职管理员,并雇佣“清道夫”467人以及垃圾车夫若干,一旦发现街头有垃圾,则立即清扫并运送至相应的垃圾场。每一名卫生管理员都受过专业的培训训练,每天只需对“清道夫”的工作进行监督即可。
民国时期的马路清洁工
上面这些措施对整治华界垃圾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要从根本上恢复华界的整洁,必须着手改善民众的卫生文明观念。但提升民众的观念仅靠道德约束是不行的,必须配合强制措施进行。上海市政府为此特意规定,每一户上海市民必须保持家门口干净整洁,不得将垃圾放在门口或街道上便弃之不管,每天倾倒垃圾必须在上午10点之前完成。但凡违规乱扔垃圾或超时倾倒垃圾的,根据实际情况罚金5角至20元不等。
为加强对民众的卫生观念,上海市卫生局各级官员还时常来到街头,亲自向民众示范如何倾倒垃圾,以及倾倒垃圾的正确位置,各大报刊也在市政府的要求下纷纷撰写相应文章,或介绍西方城市治理的情况,或宣传正确的处理垃圾方式与文明的卫生观念。总而言之只有一个目的,即彻底改进民众的日常生活行为,从根上杜绝其不卫生的习惯,进而将上海打造成华界与租界并行的国际性城市。
《红色》中的上海街道,墙上贴着小广告
三、环境整治的效果
不得不说,在上海市政府软硬兼施的处置办法之下,政府整治城市环境的能力得以巨大提升,首先在行政架构上便有了巨大改善。要知道原有的中国政府一直是重上不重下,即使自晚清以来便一直宣传推行所谓的“地方自治”,但直到南京国民政府之前,政府的基层机构依旧十分简单。在这种粗疏的政府管理之下,若处理一些简单的问题还行,一旦触及到整治卫生这等需要环卫工和民众集体参与的大规模活动,小政府根本应付不来。正是通过这次整治华界卫生活动,上海市政府架构有了巨大的改变,市政治理能力大为改进。
民国时期整洁的上海
具体到城市环境方面,在上海市政府大力整治环境的10年间,民众在耳濡目染下逐步建立起卫生观念,甚至出现了普通民众向政府控诉乱倒垃圾的投诉信,由原先的乱倒垃圾者,摇身一变变成了“卫生斗士”。上海在1930年代大规模实施的改建公共厕所、公共垃圾箱与建设垃圾场等措施,就是在上海市民的写信建议下促成的。
而在政府之外,许多上海的社会性团体与机构也参与到整治城市环境的活动中来,他们不但对政府的卫生治理运动予以大量资金援助,还亲身投入到整治环境的过程中,协助政府对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可以说经政府的大力投入,上海市华界已经初步建成了官民一体的卫生治理体系,只可惜这一体系随着日本的全面侵华而瞬间崩溃。
《红色》中干净的上海弄堂
文史君说
城市的垃圾治理与环境整治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人们却很难自发地形成文明的卫生观念。通过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治理,1937年全面抗战前,上海市华界的卫生环境得到巨大的改善,民众也逐步建立起自觉的卫生观念。由此可见,城市的卫生治理与国家治理能力及民众素质密切相关,今日的垃圾分类又何尝不是政府发动的,再一次引导民众广泛参与的全民卫生整治运动呢?
参考文献
刘岸冰:《近代上海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初探》,《史林》2006年第2期。
廖大伟、罗红:《从华界垃圾治理看上海城市的近代化(1927—1937)》,《史林》2010年第2期。
(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