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惜的两位“准开国上将”,一南一北功劳过人,为何错过授衔?
1955年全军首次授衔,有一部分人资历或战功超群,但因故失去了评衔机会,多少有些遗憾。比较公认的错过了大授衔、没有获得预期中的上将军衔的将领有两位:从地理位置上看他们的工作地点一南一北,有不少实际获封的上将,功绩和资历都不如他俩。由于一些特殊的历史原因,这两人没能获得军衔是极为可惜的,分别是谁呢?
第一位是“北边”的无冕上将周保中。1927年入党的周保中,曾远赴苏联深造,回国后被组织派往已经沦陷的东北地区,担任满洲省委军委书记,顶在了抗战一线。抗日战争时期的东北,我党领导的武装力量被称为东北抗日联军,主要分支有三个,周保中是第二路军总指挥。日本关东军实力极为强劲,东北救亡形势严重恶化,我军在东北的军事力量受到重挫,周保中的这个“独苗部队”被迫向北撤到苏联,番号为苏军第八十八步兵旅。周保中为该部保留了近千人的火种,并在1945年重新回到东北地区,这个经历无疑是艰难而神奇的。
东北抗日联军在鼎盛时期有数万大军,合计消灭了日伪军18万余人。但毕竟敌强我弱,战争条件异常艰苦。许多朋友熟悉抗美援朝时的长津湖战役,事实上东北抗联就是长年在这种情况下对抗日军的:天寒地冻、缺衣少粮、补给不足,还要面对实力远强于自己的敌人。最后周保中能保存下一部分部队,并在解放战争前又投入到东北战场,可以说功勋卓著,经历的磨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后来周保中在东北解放军担任过副总司令这一高职,虽然后期指挥的战役数量有限,但因为资历和贡献超群,如果1955年参加授衔的话,上将是基本的配置。可惜此时周保中身体恶化,建国后主要在老家云南从事教学和当地政务工作,根据规定不参加评衔。除此之外,周保中在解放战争时无意识地保留着一部苏方电台(他曾在苏联工作、生活多年),这是违反我军纪律的,比较敏感。不管怎样,像周保中这样履历特殊而传奇的将领错过了开国上将军衔,无疑是十分遗憾的。
也许是一种机缘巧合,与“北边”的周保中相对应的,恰恰是一直在祖国最南端战斗的冯白驹将军,1955年他也错失了上将军衔。冯白驹从红军时期便领导海南的武装力量,经历二十余年旗帜不倒。跟周保中将军在东北面对的情形相似,海南岛内的斗争形势同样艰苦,敌人更是从国军换成了日军,1945年后又换回国军。冯白驹在1950年领导2万多琼崖纵队官兵,配合韩先楚、邓华等四野名将发起海南战役,与主力部队里应外合,在战役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最终联手击溃守岛的薛岳集团,海南的解放运动修成正果。
毫无疑问,冯白驹在海南解放时虽然只是纵队(军一级)领导人,但他的部队与大陆上的普通主力纵队有很大区别:虽然装备差、缺少正规军事训练,甚至连解放军的正规军服都没有,但是更深层的含金量却是不言而喻的。除了冯白驹将军,还有谁能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在近乎与组织隔绝的环境中发展出2万多人的作战部队?琼纵在多个历史时期都有重要意义,冯白驹的贡献巨大,他和周保中一样,都是意志坚强并且具有过人领导力的优秀将领。
不过冯白驹的后期发展并不顺利,虽然功劳巨大,但五十年代他因为错误地受到反地方主义批判,被打为右倾分子,职务一直不是太高。而且评衔时冯白驹已经离开军队,没有参加授衔的资质。若按照功劳来评定的话,他也是上将级别的人选。因此这一南一北的两位“无冕上将”,成了55年授衔时最可惜的两位元勋。但不管有没有军衔,他们的经历如今都已广为人知,无损于二人曾经创造的巨大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