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生前最后时刻曝光:与父亲近似决裂,与贾平凹爽约一生
骆驼不要哭泣
1991年1月4日,一声尖锐的叫声,划破了漆黑的夜幕。
凌晨的台湾,各地记者都往一个奔跑过去,步履匆匆,害怕自己抢不到一手信息报道。
台湾荣民总医院门口,聚集了一堆又一堆的记者,他们刚收到突发消息。
48岁的作家三毛,在荣民总医院狭小的厕所里,以丝袜上吊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三毛突然的离世,是很多人不敢想象的一件事情。
在3号晚上,三毛刚写完一封寄给贾平凹的信,信中内容是三毛约定,作家贾平凹在陕西见面。
但三毛失约了。
三毛措不及防的离去,留下满地猜测三毛死因的人。
其中最著名的说法是,三毛过度思念亡夫荷西。
1974年,荷西在沙漠里,被烈阳烤的又累又渴,为喜欢骨头的三毛,找到一副完整的骆驼头骨,作为两人的结婚礼物。
5年后,1979年荷西和三毛在海边玩耍,荷西是潜水师,抓几条鱼对荷西来说,是很稀疏平常的小事。
可人生如戏,意外发生了。
两天后,三毛他们在一处暗礁找到荷西尸体。
荷西的离世,带走三毛一半的心。
恰好三毛的父母,来看望远嫁国外的女儿,牢牢地将三毛守护在人间。
鲁豫曾采访三毛的姐姐和弟弟,询问他们如果三毛有一个孩子,是不是一切都会不一样。
可惜,三毛的身体从小就不好,撒哈拉恶劣的环境,更加损害三毛的健康。
三毛得不到合适的调养,没有办法获得属于自己的孩子。
三毛有一段话说:'一个有责任的人,是没有死亡权力的。'
父母健在,膝下子孙满堂,有哥哥姐姐和弟弟的照顾。
唯有那个眼里心里都是三毛的荷西,和三毛阴阳两隔。
12年前,三毛对离开自己的荷西说:'我上有高堂,我有父母我不能跟你一起走,过几年我再来赴你的约会。'
12年后,三毛完成允诺荷西的诺言。
娃娃眼里的天下
1943年,3月的重庆春雨绵绵,生机盎然,陈家二女儿陈懋平出生了。
三毛作为家中的老二,如她所说:'老二就像夹心饼干,父母看见的总是上下那两块,夹在中间的其实可口,但是不容易受注意,所以常常会蹦出来捣蛋,以求关爱。'
三毛是那一块夹心饼干的存在,从小性格敏感,调皮古怪,做的事情在父母眼里是怪异的。
2岁的三毛和喜欢布娃娃的小女孩,有着明显的区别。
三毛她喜欢一个人,跑到自家附近荒凉墓地里玩泥巴。
一次,三毛母亲接三毛回家,三毛牵着母亲的手说:'他们跟我说话了。'
母亲大惊失色,问三毛知不知道那是什么地方。
三毛平静地说出:'有很多死去的人,都在这里。'
小小的三毛眼里,大人恐惧死亡,但她对死亡是充满好奇的。
过年的时候,三毛父亲发现三毛最感兴趣的事情是,看别人杀羊。
从刚开始看杀羊的一脸冷淡,到杀羊结束后的一脸满意。
别人看到的是杀羊的残酷血腥,三毛眼里是生命的生与死历程。
5岁的时候,三毛一家迁徙到台湾。
初中的三毛,因为成绩太差,来自老师的责罚,同学间的讥笑,都让三毛在学校待不下去。
三毛开始逃课了,她逃到公墓里,在坟墓里静静地看书。
从台北的六张犁公墓,陈济棠墓园,再逃到阳明山公墓。
那时的她觉得,和死人作伴是这个世界最安全的事情。
因为他们就在这个地方,不会迁移,不会消失。
走遍千山万水
作家李敖评价三毛:'白云乡式避世,白血病式的国际路线。'
形容三毛像一朵白云,从重庆飘到台湾,台湾飘到西班牙,兜兜转转后又飘了回来。
每一次的漂泊离去,都是受到伤害,就快速地逃离这个地方,这块地区。
抨击三毛没有家国情怀,缺少对家,对祖国的热爱。
李敖会攻击三毛对祖国没有热爱,是有原因的。
在三毛《哑奴》中,黑人哑奴像一只不会挣扎的老狗一样,没有一丝反抗和不满的念头,唯有默默忍受。
于心不忍的三毛,偷偷地去救助他们,不时给他们带一点面包,悄悄地塞几百块钱。
李敖说三毛,怎么不去救助自己国家穷困的人,还去帮助沙漠中的黑人。
后面,也有对三毛撒哈拉前世今生言论的嘲讽。
当年,三毛在《国家地理》看到撒哈拉沙漠金色的沙丘,湛蓝的天空的照片。
她感觉到自己前世是属于撒哈拉的,是她魂牵梦萦的渴望。
于是,三毛踏上了那孤独之旅,定居孤寂的土地。
三毛每一次离开自己的国家,在那个封闭的年代,国家与国家的交流还没有彻底打开,连出国旅游都是很久很久之后的事情。
在当时的人看来,或多或少都是不可思议的,三毛的表现离经叛道,这也是李敖说三毛缺乏爱国。
后来三毛抛下父母,离开含辛茹苦将三毛抚养长大,提供庇护的家。
三毛父亲对将要离去的三毛严厉地说:'如果你敢做出这样毁灭自己的生命这件事情,那么你便是我的仇人,我不但今生要与你为仇,我生生代代要与你为仇,因为是——你,杀死了我最最心爱的女儿'
字字包含父亲对爱女的怜惜,与对她看轻生命的悲痛。
成为一棵橄榄树
三毛在《万水千山走遍》中说:'谁喜欢做一个永远飘泊的旅人呢?如果手里有一天捏着属于自己的泥土,看见青禾在晴空下微风里缓缓生长,算计着一年的收获,那份忠实的心情,对我,便是余生最好的答案了。'
异乡人的标签,在三毛身上明晃晃的挂着。
战火纷飞的年代,为了生存,三毛的家人带着她开始漂泊,重庆到南京,南京到上海,上海到台湾,天南海北的漂游。
一场无奈之举,影响着三毛的一生。
她一生都在流浪,没有哪一个地方是她可以停留的故土。
三毛《乡愁》中,有一个小片段。
教书先生家门上系着两个来自中国内陆的牛铃,深夜下班的先生,门一开便会轻轻地碰到它们,没有灯火的迎接,却有了声音。
而那声音里,唱的是'我爱你'。
三毛的家国情怀,在她的文字里,静静地流淌着。
是《乡愁》的铃铛声,也是异国他乡遇到的故乡人。
《故乡人》中,三毛陪伴朋友去墓园上坟,不忍心打扰朋友和亡妻的三毛,独自闲逛起来。
当三毛看到一个用金字书写的中文,'曾君雄之墓 '。
死后埋葬在异乡,周围的墓碑刻画外语,没有祖国的同胞,孤零零地坐落在外乡墓地。
三毛的哀愁涌上心头,拿出纸来将墓碑上的灰尘一一擦去。
三毛对他说:'曾先生,你怎么在这里,生前必是远洋渔船跟来的一个同胞吧!你是我的同胞,有我在,就不会成为孤坟。'
随后三毛,去和友人借了几朵鲜花,放在墓碑旁。
三毛《故乡人》中描述对祖国的感情:'在国内也许你是你,我是我,在路上擦臂而过彼此一点感觉也没有,可是当我们离开了自己的家园时,请不要忘了,我们只有一股共同的名字——中国人。'
长时间与父亲母亲的相处,父亲也慢慢地理解三毛看淡生死的想法:
'你人未老,却比我们在境界上快跑了一步。'
三毛作词的歌曲《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 流浪。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流浪远方 流浪,还有 还有,为了梦中的橄榄树 橄榄树。'
三毛她只想化身一棵橄榄树,扎根在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里。
.END.
【文 | 九缘】
【编辑 | 浅笑】
【排版 | 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