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帛书老子3.4|再谈大白如辱

上一篇谈完“大白如辱”,总觉得意犹未尽,再次细细思量,感觉“大白如辱”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

还是拿“大禹治水”说事,我对故事背后的故事又做了全新的假设

当年大禹的父亲“鲧”,在开始治水的时候,其实已经知道“疏导”是最佳选择,是治本的好办法。但疏导是一个大工程,需要很多年才能成功。

如果把人力物力都投入到疏导上去,近在眼前的洪水危机怎么办?不顾眼前危机,不顾眼前的条件不足,就会“大跃进”,一旦洪灾大爆发,那么,不用等“疏导”成功,政权已经完蛋了。

也许在当时,对于治水的方略,在统治集团里,“堵”占有主导地位,“鲧”其实别无选择,他只能先治标后治本,一边“堵”,解一时之急,一边为最终的“疏”做准备。

打个比方,当疾病来临时,如果是急病,一定是先治标,然后才能慢慢治本的,否则,本还没来得及治好,人已经没了。

鲧知不知道自己注定失败呢?他也许知道,但是还是要坚定地去做,他用了九年的时间,一边加固堤坝,解一时之急,一边为疏导做着准备工作。

但是,群众只看结果,当九年时间,还没有摆脱洪灾的威胁,群众没耐心了,需要有人为此负责,于是“鲧”就背了黑锅。

作为“鲧”背黑锅的交换,他的儿子“禹”继承了父亲的事业。

假设“鲧”明知道失败,还是选择“做事”,为最后的成功忍辱负重。这是什么精神?这就是“大白如辱”的精神!

我的假设很可能是真的!因为禹治水花了13年,比他父亲更长!

有这样一则笑话:

一个大汉饿了,于是买来十个烧饼充饥,吃了九个之后,可还觉得饿,吃完了第十个终于感觉饱了,大汉抚着肚子说:“早知道这样,就只吃第十个烧饼了。”

这个笑话很可笑,又非常残酷。

多数人真的只能看到“第十个烧饼”,他们会把所有的功劳都给“第十个烧饼”,而“前九个烧饼”,不但无功而且有过。

当自己的所作所为,注定失败,但是却为后人赢得了胜利的时间,这样的事情做不做?如果选择做,那就是大白如辱的精神!

大白如辱,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一种精神境界,明知道做,就会受辱,却义无反顾地去做了。

有一个哲理小故事里面就有“大白如辱”的道理。
一辆火车飞驰而来,不远处的火车道上有9个小孩在玩耍,这时候提醒他们离开已经来不及了。在火车和9个小孩之间,有一个道岔和一个扳道工,扳道工只要将火车行进路线扳到另一条岔开的废路上,这9个小孩就可以得救,然而另一个悲剧却无法避免,因为有1个小孩在废弃的道路上玩耍。
扳道工面临抉择,如果改变火车行进路线,9个孩子得救了,但是这9个小孩和亲友未必会感谢或保护扳道工,而那一个死去孩子的亲友却可能和扳道工拼命。
如果扳道工不改变火车行进路线,悲剧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扳道工如果及时出现在事故现场,积极营救伤者,也许他会成为英雄,被歌颂和敬仰。
如果你是扳道工,你怎么选择?
用“大白如辱”的眼睛,再看历史!历史会大不相同。
我觉得,要想读懂一段历史,一定要读懂那一段历史里的“大辱”们!

远的不说,看清末吧!

曾国藩是很惹人争议的一个人。有人捧,有人骂,还有人看不起。我这里提三个争议点。

其一,民国初年,许多排满革命党人认为如果不是曾国藩,“大清”早就完蛋了,骂他是阻碍历史进步的卫道夫,当时章太炎说曾国藩,其志向不过是贪图富贵,“封彻侯,图紫光”。

其二、曾国藩最被诟病的是在“天津教案”的处理上,向列强退让,软弱无能。

天津教案是1870年(同治九年)在天津所发生的一场震惊中外的教案。天津民众为反对天主教会在保教国(法国)武力的庇护下的肆行宣教活动,攻击天主教教会机构而造成数十人被谋杀。

朝廷人士及民众舆论均甚为不满,“诟詈之声大作,卖国贼之徽号竟加于国藩。京师湖南同乡尤引为乡人之大耻”,使曾国藩的声誉大受影响。

其三、就是曾国藩在湘军攻下南京,镇压了太平天国后,拥兵数十万,雄踞东南半壁,完全有能力改朝换代。但曾国藩选择继续忠于清王朝。

我却对这段历史有异议,我觉得曾国藩是个有大智慧的人,他很清楚清王朝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改朝换代是必然的。但是他却选择维系,为什么呢?

用大禹治水来比喻,当时中国洪水滔天,该“堵”还是该“疏”,许多人都知道“疏”是治本的。但是,疏是有条件的,必须让洪水能导出去才行。还没有设计好泄洪的出路,就贸然破开口子,洪水将不受控制,必然泛滥出更大的灾难。

当时一旦清王朝被瓦解,有没有泄洪的方向呢?没有!那时候,中国的主要危机已经不是来自于内部,靠历史周期律就能解决的了。那时候中国的主要危机来自于列强,在列强的干预下,一旦大一统的清王朝,在形式瓦解了,中国极可能走向四分五裂,那将导致中国更大的灾难。

历史无情地证明了这点,清王朝瓦解之后,中国没变得更好,而是在列强的操纵下,进入了更加不堪的军阀混战。

再来看“天津教案”,当时强迫列强低头的声音是主流,而曾国藩却非常清楚中国的实力无力对抗列强,只能低头。三十年后八国联军进北京,才打醒了所有人,也验证了曾国藩的远见。

更加可贵的是,曾国藩不是在消极投降,他是在为中国的发展争取时间,并且一直在努力。

早年,李鸿章认为老师虽然在学术和为人上的造诣极深,却是一个有点迂腐的端谨长者,优柔寡断,并不适合干实事,更不会治军打仗。

但是,李鸿章签了“马关条约”,当过“裱糊匠”之后,才真正理解了曾国藩。李鸿章晚年对后人说,现在所谓的大人物、大先生都是饭桶,我一个都瞧不上,只有我的老师曾文正公才是真正的大先生。

在曾国藩被骂得最凶时,却越发让梁启超敬仰崇拜。在曾国藩的身上,梁启超发现了中国古代“内圣外王”的传统路径,他认为品格的修养不仅是自我实现,更是拯救民族于危难的良方。

我对曾国藩很好奇,还没时间深入研究,只是感觉,曾国藩很可能是个“大白”!

我觉得曾国藩,并没有考虑清王朝是否灭亡的问题,因为这个答案是肯定的。他考虑更多的,是清王朝灭亡之后,国家的出路问题。

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曾国藩还力荐李鸿章组建淮军,这是最早的中国近代化军队北洋军的前身。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他致力于新思想,新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通过洋务运动不断强壮自己,而且培养了一大批“清王朝”真正的掘墓人。

我很有种感觉,曾国藩很有可能是个“大白如辱”的人

(0)

相关推荐

  • 清朝时期的护照,国虽弱,但护照上的“27个字”却相当硬气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1912年2月12日,溥仪皇帝被迫退位,清朝结束了276年的统治.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朝代,它的灭亡实在令人唏嘘不已.曾经的天朝上国,因乾隆时期的"闭关锁 ...

  • 历史内幕如此,颠覆三观的同时,读来恍然大悟

    刀笔吏按 历史智慧,似乎每个中国人都有.天桥底下的评书,是古代城市的另类"文化地标",无论贩夫走卒,多多少少,都能说几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历史轮 ...

  • 武昌一声炮响,宣统很快下台,为何洪秀全狂开炮,咸丰安然无恙?

    杨角风谈<走向共和>第79期: 我们学历史,课本也好,历史老师也好,都会告诉我们,是武昌的一声炮响,引发了各地纷纷独立.随之便是清廷的迅速土崩瓦解,末代皇帝溥仪也不得不宣布退位,从此清朝灭 ...

  • 清朝当时对外的正式称谓是什么?中华?中国?还是大清帝国?

    导语:清朝当时对外的正式称谓是什么?中华?中国?还是大清帝国? 清朝是中华民族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虽然满清入关的时候,民族之间的分歧还是非常之大,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民族慢慢的融合,最终演变成为了中华民 ...

  • 看看奥斯曼帝国在一战中的表现,才知道土耳其不比清王朝差

    文/寂寞的红酒 提起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大部分熟悉历史的朋友都不陌生.奥斯曼帝国是土耳其人建立的一个非常强盛的帝国.鼎盛时期的奥斯曼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地,疆域面积辽阔,国力强盛,整个欧洲都笼罩在奥斯曼帝国 ...

  • 读帛书老子3.14|再谈堇能行之

    再谈上士闻道,堇能行之     读<帛书老子>,早早晚晚都会受不了甲骨文的诱惑,甲骨文承载着我们祖先最伟大的智慧.     之前,对于"上士闻道,堇能行之"中的&quo ...

  • 读帛书老子3.12|再谈天象无刑

    [摘要:是天象无刑,还是天象无形] 再谈天象无刑     上篇"天象无刑"发后,有道友提醒我,在<帛书老子>中,"刑"字共出现了三次: 1.天象无刑 ...

  • 读帛书老子3.8|再谈大方无禺

    再谈大方无禺 [提要]"道"给了我"大方无禺"的眼睛,我却用它"上德如浴".     上一节我把"大方无禺"理解成了&q ...

  • 读帛书老子3.3|上德如浴,大白如辱

    这一节欣赏一下"上德如浴"和"大白如辱"这两句,这两句挨得这么近,不是偶然的. 在<道经>的第28章,有这样一段"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浴 ...

  • 【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黄珊珊:再谈小组论文研磨

    再谈小组论文研磨 中山市第一中学/黄珊珊 进入写作组将近两年,这次的论文研磨是我收获最大.感触最深的一次,一个多小时的研磨,结束时大家意犹未尽,我甚至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内心的激动久久不能平复.拿修改 ...

  • 读帛书老子8.2|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先来讲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点石成金 说有一个人非常虔诚地供奉吕祖(吕洞宾),吕祖被他的诚意感动了,从天上来到他家,看见他家很穷,就非常怜悯他,于是 ,他伸出一根手指,指向庭院中一块厚重的石头,石 ...

  • 读帛书老子52|上善治水还是上善若水?

        这一章原本是没争议的,千年来"上善若水"深入人心,没觉得什么不对.     可是自从1972年"马王堆"出土了<帛书老子甲本>,才惊讶地发现 ...

  • 读帛书老子8.1|大成若缺,其用不敝

    大成若缺,亓用不幣. 大盈若 ,亓用不 . 大直如詘,大巧如拙, 大贏如㶧. 趮勝寒,靚勝炅, 請靚可以爲天下正. --<帛书老子>第8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 ...

  • 读帛书老子6|天下之至柔

    天下之至柔, 驰甹於天下之致坚. 无有入於无间, 五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 天下希能及之矣. --<帛书老子>第六章 天下之至柔, 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 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