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高度赞誉“文起八代之衰”,韩愈真的值得

元祐七年(1092年)三月,受潮州知州之求,苏轼为潮州重新修建的韩愈庙撰写了一篇碑文,即《潮州韩文公庙碑》。其中有一句“文起八代之衰”,高度赞誉了韩愈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此处的“文”指的是“散文”而非“骈文”;“八代”是指自东汉至隋代(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骈文主导文坛而散文边缘化。

也就是说,在苏轼看来:在韩愈的努力与影响下,衰落很久很久很久的散文才真正得到了复兴。

散文的复兴为什么让苏轼如此振奋?

一直以来,人们习惯于将散文与骈文视为对立面,要想知道散文的好处,先需要了解一下骈文的局限。骈文发端于先秦、形成于魏晋、至南北朝大盛。这种文体在形式上有严格的规则:注重声律、对偶、用典和辞采,重视文章表面的美感。

因为通常是四六句严格相对,因此骈文也叫四六文。这种“相对”,不仅仅是字数相等就完事了,上下句的词语性质也要对称,音节上,出句与对句要平仄相对……形式上的诸多限制,往往影响内容的充分表达。

其实很简单:追求“美感”与“固化的形式”之间本来就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因为审美享受的唤起往往与创作的“自由”所带来的层出不穷的“新鲜感”密切关联,而骈文却将“美的形式”固定下来。“固定的形式”很容易导致内容的浅薄与同质化。

有一说一,骈文能写得好的也大有人在,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温庭筠、李商隐,就是以骈文写得好在晚唐与另外一名叫段成式的作家名噪文坛,三人在各家族从兄弟中均排行第十六,被称为“三十六体”;以及大家更为熟悉的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是骈文名篇。不过,“带着镣铐跳舞”能够跳得非常出彩的毕竟还是少数,骈文因格式上的束缚在中唐之前已然式微,但是此时的散文却缺乏新意,不能继起。

古文即是散文,与骈体文对立,这种文章体裁形式自由,不拘一格,在唐代古文运动之前,以先秦诸子散文、历史散文和汉代政论文为代表。到了唐代,许多作家自觉地把这种文体视为学习的对象,先秦两汉对于唐代来说是“古代”,所以就称之为“古文”。当然,“古文”这个概念的正式提出,正是始于韩愈。

在唐代早些年的时候,已经有人关注到散文并对其进行改观,但收效不明显。直到中唐时期以韩愈、柳宗元为首兴起的古文运动,使散文创作面目一新,成为散文史上的一座丰碑。

其中,韩愈的理论和创作贡献尤其突出。

韩愈的散文理论主要有:创作内容上,他主张“文以明道”,反对骈文重形式无兴寄的文风;创作方法上,他能综合秦汉古文与六朝骈文之长,提出系统见解,主张“去陈言”“文从字顺”,即不模拟前言,并且写出流畅的文字。

韩愈在散文理论不仅有突出的主张,在创作实际上更是成就卓然。

散文在韩愈手中,拓宽了主题与体裁。

论说文、杂文、序文、传记、碑志等韩愈无不擅长,且都立意不俗。论说文和杂文中,有一些佳作讽刺现实,揭露矛盾,具有很强的社会批判性。比如,在《论佛骨表》中,他不顾身家性命,为了避免皇帝劳民伤财的“迎佛骨”行为,将佛骨蔑称为“朽秽之物”。要知道,当时的皇帝唐宪宗是佛教的忠实信徒,在封建时代“忤逆”皇帝的理念,真的需要莫大的勇气。

还有一些作品,特别能体现韩愈独到的见解,例如在《师说》中,他发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洞见;在《杂说》中,提出了“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的论断。墨酱经常感叹,这些观点在0202年看来依旧具有前瞻性:有多少人,同辈尚且不服气,更何况肯定后辈的优秀;得到赏识,对于人才的发现与发展,许多时候都是至关重要的。

即便是那些极易陷入类型化的传记、碑志,韩愈也写出了独特风格。因为他善于选取角度,能够以细节传达人物的精神风貌。如在《张中丞传后叙》中,韩愈抓住细节,反驳时人对张巡、许元二公的质疑,加上气势的大段议论,不仅肯定了许远、张巡的功勋,也突出了二人的悲剧命运。

在艺术手段上,韩愈并不似之前的古文复兴者那样只注重文学的实用价值、政治价值而忽略审美价值,他对骈文也不是全盘否定的。韩愈虽反对骈文,却汲取了骈文养分,引骈入散,创造了新的形式美感。如在《祭十二郎文》中,有“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用精整对仗表达对侄子的沉痛追念,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当然,这几句话的意义具有普遍性,不仅可以用于亲人之间,用来描述朋友、恋人等关系的生离死别同样可以。

作为古文大家,韩愈能自铸伟词。兼收前人语言和时下词语,熔铸成精警独到、别具一格的新词。现在我们熟悉的许多成语,诸如“蝇营狗苟”“痛定思痛”“弱肉强食”“大放厥词”等,都是韩愈的原创。

此外,他还善用比喻等修辞,甚至全篇以寓言出之。例如《毛颖传》就是以毛笔拟才臣,暗讽君王,寄寓着不满情绪。

要之,韩愈以有力的理论与卓越的创作实践使散文复兴,确立了散文创作轨范。虽然在晚唐骈文又再次占据上风,比如前文提到的“三十六体”,但是到了宋代,文人们与韩愈隔空呼应,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散文大家。以至于明清时期的散文家还不断从韩愈那里汲取养料。

苏轼称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并非过誉。

(0)

相关推荐

  • 唐宋八大家谁的文学成就最高?谁才能排在第一的位置?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散文著称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按照时间先后排名依次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在文学上是利用复古的 ...

  • 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勇夺三军之帅,却因纵欲服食丹药而亡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作者:张风莉,来源:(ID:tsgsc8) 824年12月2日,京都长安的"早间新闻"播发了这样一条消息:著名的昌黎先生.文章巨公.吏部 ...

  • 第八代凯美瑞有哪些地方值得期待?

    自1982年上市以来,凯美瑞的身影就遍布全球各个国家,截止2016年11月其累计销量近1900万辆.到了2006年,第六代凯美瑞正式国产,同时在上市第二年开始就成为国内中型车市场销量第一.皮实耐用.中 ...

  • 宗族文化丨一文看懂五服、六亲、九族与祖宗十八代 汉文化传承

    汉 文 化 传 承 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讲究血缘关系的民族,"宗族文化"根深蒂固,尤其在古代,一个大家族会聚族而居,每年都会在祠堂里祭奠他们共同的祖先.遇有丧事,宗亲们会按辈分排序, ...

  • 一文看懂五服、六亲、九族与祖宗十八代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王",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王氏在线" 再点击"关注",即可加入王氏家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王氏宗亲交流.让我们携手 ...

  • 按祖宗十八代来说,农民出身的刘秀是刘邦的人?

    刘邦是刘秀的远祖而非鼻祖,刘秀是刘邦的云孙而非耳孙,这是按祖宗十八代来说的. 刘邦是刘秀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刘秀是刘邦孙子的孙子的孙子的孙子. 刘秀的天祖刘发的出生是个意外,为此还诞生了一个成语 ...

  • 八代传承秘方,用一个好一个

    牛皮癣 麦麸或稻谷糠1000-1500克,加水煮沸20分钟,过滤后倒进浴盆内洗浴,每天1次,10-14天为一个疗程. 脚气 取一捧狼毒梗,放在一盆开水里.每天晚上,用此水泡脚,中间可不断加热水,至少泡 ...

  • 宋朝历史人物——宋徽宗赵佶(北宋第八代皇帝)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是北宋王朝的第八代皇帝,19岁继位,53岁退位,为帝34年,赵佶具有书法.绘画才能,鞠蹴(足球)也踢得很好,堪称宋代风流天子.徽宗在书法.绘画上造诣颇深.其正书称& ...

  • 涨知识!祖宗十八代称呼大全,看看你叫得上来多少,值得收藏

    中国号称文明古国,也被世人誉之为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主要有尊称和谦称.而在家庭成员关系的亲属称谓和叫法也是非常有讲究的,这些大多是指和自己有血亲和姻亲的人.今天小爱也是抱着学习的状态,给大家一 ...

  • 八代传承,奇特偏方

    祛色斑 菠菜250克,猪肝100克,盐适量,水两碗.将猪肝100克放水里浸泡,倒掉血水,洗净,切成薄片;菠菜250克洗净切段,把菠菜.猪肝放入锅内煮沸的水中,待片刻滚后,加入少量盐调味,随即起锅. 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