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逼审查员吐血奉献---项目顺利通过贷审会的秘籍!
作者/尽责小黄
一看到这个题目是不是有点激动,想直奔主题?不要着急,我们先扯点儿闲篇,容我吐一下槽。
肯定有客户经理看到题目就不服气了,尽责还苦逼?
那是相当苦逼啊。一入尽责深似海,说多了都是泪。就说大家最心痛的一点,项目做成了,半毛钱奖金木有,一旦项目不良了,各种责任认定,处理报告,扣罚绩效,为啥做成了没有奖励出问题了就要罚钱呢,想不通,请允许我就是这么没出息的掉钱眼儿里了。
客户经理说我也苦逼,你们天天让补充材料,人家其他行都批出来了,我们还在补充材料,黄花菜都凉了。其实也不都是尽责要补充,因为毕竟后边还有评委还有审批人,为了不在后续环节耽误时间,顺利把项目做好,只能尽责先让你们补了。
有客户经理又发话了,补或者不补,企业就在那里,没有因为补充材料企业就变好了。但是问题在于,不补的话尽责不知道企业有多好啊,补了知道企业的好了就可以放心了。
记得笔者年幼无知的尽责年代,曾经问过客户经理一个问题,就是某企业对外投资金额较大,但是每年投资收益寥寥,笔者当时年幼,就一本正经的问:企业这样做的战略意图?说白了就是投资那么大占用资金那么多又不赚钱,图啥?客户经理估计也是被逼疯了,用诗人一样的类比给我这么反馈“正如评价天才,不应以童年时的幼稚行为作为评价依据”。如果当年的客户经理能看到这篇文章,请允许我道一声歉,如果当年我伤害到了你。当然我也想顺便问一下,曾经的儿童现在成为天才了吗?
写这篇文章的出发点是,白博主近期说前台不容易,笔者在工作中也是深有同感,而且在目前形势下尤为不易。工作中也是尽量从业务部门角度出发,如果能协助业务部门顺利批复一笔业务,也是发自内心的高兴;如果你的客户经理又很真诚的感谢你,那真是阿弥陀佛么么哒的感觉。
好了,开始进入正题。如何让你的项目顺利通过审贷会?这个问题,笔者只是尽量从尽责的角度来回答(如果有人能从评审的角度来分析,那是极好的)。而且本文针对的不是那些一上会就被绝大多数委员枪毙的、有硬伤的项目,而是那些有可能因为你描述不清导致委员不能全面了解、可能另行上会、而且另行又很可能同意的项目。说下面这几点是提高这类项目的过会率(要知道,另行次数多了,尽责是会丢掉饭碗的啊)。
首先,你要对你执笔的项目大概情况和数据烂熟于心。不用做到对每个数据都滚瓜烂熟,但至少能做到对一些关键数字,比如产能、达产率、年收入等等这些基本的东西,不要等到委员问的时候你还需要去翻材料,显得不专业、不敬业。包括企业的每年折旧,比如就现在问你,你正在写的项目每年折旧多少,有多少人能非常肯定的把大概数说出来,这个可能有些委员会关心影响到你的还款现金流。具体其他的什么东西就不列举了,其实想做到这一点也不难,烂熟于心,说明你做一个项目要真正走心,而不是跟填空一样,把尽责报告的各个部分填完了事。如果你对这个项目走心了,这一点要求就可以达到了,做到这一点,委员在问你任何基本面的问题的时候能够精准的回答,能给评委一个印象分。
其次,你要对你的项目有信心。你做这个项目自己都没有信心,又怎么能让你汇报的对象有信心?信心来自于你对这个项目全面掌握判断分析。试问你如果对一个项目草草了事,哪来的信心?被人三两下就问懵了。你的信心会影响到审贷会的判断,我说的不是盲目自信,而是论据充足的自信,保证你能全方位了解项目,在回答委员问题时能有自信人生两百年的气魄。
另外,这里多说一点,既然最后要上会,说明你已经同意了这个项目,同意这个项目的前提就是你经过了充分的判断,认为这个项目可以正常还款。(如果你不同意这个项目,可是你又不能否决,不在本文讨论之列,那是政治问题)。这里想说的是,既然你已经同意这个项目,风险点是不是可以不要写得长篇累牍、不要写得那么严重?以免误导委员?
就这个问题,客户经理也和我探讨过,之前我的私心是虽然我同意了但是我想免责啊,万一以后出了问题翻出以前的报告来,你看我写了这个风险点啊。后来我接受了客户经理的意见,如果我最后结论是同意,而且我也发自内心的想同意,那风险点就尽量不要写那么严重。因为之前一个领导说过,你要先找到风险事件,然后再想想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如果发生的概率很小或者没有,那就不能定义为风险。另外想说的是尽责也需要担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如果觉得确实不行的项目不要因为怕得罪发起部门要坚决say no,这是为全行负责;但是如果觉得项目ok也要充分协助好一线部门把项目做成,不能因为光想着免责就不作为,毕竟我们的工资还是要靠一线部门啊。(此点不是十分妥当,风险还是要提,把你认为它影响不大或发生概率不大的理由说出来就行,你不说,如果评审自己发现了,对你专业的信任度会下降,甚至怀疑还有其他隐藏。其实评审喜欢风险揭示充分、风险预估和缓释完备的尽责报告,说明你的方案是全面审慎考虑过的、值得信任的。------博主)
第三,自己的定位是协助业务部门把项目做成(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尽量朝着怎样把项目做成去考虑。------博主)。首先不要把自己放在业务部门的对立面,很多时候,一个客户经理和一个风险经理因为一个项目反目成仇。尽责的存在是协助业务部门发现风险,然后想办法化解风险,而不是发现风险然后say no。
第四,将委员每次上会提的问题积累起来,后续消化。姜毕竟是老的辣,委员审阅的项目要比尽责多的多,看问题的角度和深度也远超尽责,每次提的问题积攒起来,积攒多了你就知道他们对于不同类型的项目的关注点,下一次再尽责就可以减少对于同样问题的发问机会。
其实这里还想说个题外话,就是以前有纸化时候是能看到评委会的汇总意见的,现在无纸化了都看不到评委汇总意见了,深感可惜。因为这些都是评委会的精髓,毕竟会上的问题都是支离破碎的,汇总后就形成了一个代表各个评委整体意见的结果。而且有的时候,个别评委可能在上会之前就已经在系统填好了意见,会上就不发言了,不管是同意还是不同意,那对于这些隐藏的意见,尽责更是看不到。毕竟评委都是资深从业者而且阅项目无数,他们的意见是很宝贵的很直接的授信指引。
第五,学会类比。就是对于同类型可比的项目在不损人的情况下,如果能利己可以利用。比如你经过多方收集资料、知晓手头上的项目有个可比项目已经顺利过会,而且你自己的项目各方面条件都优于那个项目,这个时候就可以将这个情况汇报给评委会,效果肯定是棒棒哒。可以节省一些周折。其实印象中有文章中曾经提到比较审批的概念,就是对具备相同属性或相似特征、有利于横向比较的授信项目采取比较审批模式。大约就是这个意思。(判例法?------博主)
第六,换位思考,把自己放在评委的角度看看如果自己是评委看到这个尽责报告,会提哪些问题,预演一下。
第七,前面说了很多并没有涉及到尽责的能力或者工作技巧,把这一点放在最后,也是因为最重要,这是根本。其实这一点跟前面的自信有关联。对项目的信心来自于自己专业的全面的判断,不容别人质疑的判断。这一点不再赘述,如果你经常关注信贷白话,总有一天你会变得专业(有打广告嫌疑)。有一位领导跟我说过,只有专业,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与君共勉。
最后,也携客户经理们向评委们致以万分的敬意,每周要上多次会,要看几十个尽责报告,很辛苦。当然也不能漏了审批人,一并致敬。
最后想说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岗位上的小黄。(这是什么意思?-------博主)
今天发一篇投稿,看来是某家银行做尽职调查的风险经理。多的不说了,点评已在文章中。
------信贷白话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