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湖北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你来定!
曾作为“湖北客厅”
展现大国文明风范的
湖北省博物馆
这个“双十一”出大动作啦
11月11日起
为期一个月的
十大“镇馆之宝”评选活动
正式开启
馆长方勤喊您来投票啦
参与投票的网友
还有机会与馆长一起喝咖啡
细细品味“镇馆之宝”
湖北省博物馆是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八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馆藏文物达24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945件(套)、国宝级文物达16件(套)。
近年来,湖北省博物馆明星文物频频亮相央视《国家宝藏》等热门节目,2018年“习莫会”更是让湖北省博物馆“声名鹊起”,成为网红打卡地。
馆长方勤介绍,省博三期预计明年全新开放,扩建后的博物馆建筑面积达11.3万平方米,展陈面积2.8万平方米,比现在大一倍,“镇馆之宝”也将随之扩容。省博联合湖北日报推出十大“镇馆之宝”评选活动,以更好地发挥明星文物代言博物馆、推介荆楚文化的作用。
为保证评选的广泛性、公正性和权威性,本次评选活动由文博业界、学界多位资深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经专家委员会反复商榷,从该馆众多精品文物中选出20件作为候选“镇馆之宝”。
广大读者、网友可通过湖北省博物馆官网及官方微信、湖北日报官方微信相关页面,选出您心目中的十大“镇馆之宝”。
具体参与方式如下
投票通道
方式一
扫码关注湖北日报微信公众号
在下方菜单栏点击“微服务”
再点击“省博镇馆之宝评选”
进入投票页面
方式二
(扫描下图二维码进入投票通道)
评选规则
投票时段:11月11日8:00至12月11日18:00。
每位用户每天限投1次,每次最多投10票。
本次评选采用网络投票和专家投票权重各占50%的方式,评选出湖北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参与投票有惊喜
主办方将从投票网友中抽出50位幸运网友,送上精美礼品。
投票选项与最终公布的十大名单最接近的网友还有机会来到活动现场,见证十大“镇馆之宝”出炉,与馆长一起喝咖啡,细细品味“镇馆之宝”。
20件候选“镇馆之宝
是怎样选出来的
11月10日,湖北省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万全文接受采访时称,湖北省博物馆馆藏丰富,加之近年考古硕果累累,重大发现不断丰富馆藏。
目前馆藏文物三大系列:
屈家岭、石家河为代表的史前文化系列;
盘龙城、楚国、曾国出土文物为代表的青铜文化系列;
梁庄王墓、郢靖王墓、武当文物为代表的明代精品文物系列。
已完整建立了长江中游江汉地区从旧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考古文化序列。
现有四大镇馆之宝:
郧县人头骨化石
发现于郧县青曲镇曲远河口的学堂梁子,距今约100万年,其完整程度极为罕见,引起国际古人类学界广泛关注。
曾侯乙编钟
出土于随州曾侯乙墓,战国早期,钟架长7.48米、高2.65米。全套编钟共65件,钟及架、钩上共有铭文3755字,内容为编号、记事、标音及乐律理论。
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整套编钟音域可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可旋宫转调。其音列是现今通行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的乐曲,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
越王勾践剑
出土于荆州望山楚墓,剑长55.6厘米,宽5厘米,剑首向外翻卷呈圆盘形,内铸11道精细同心圆,剑身满饰黑色菱形纹,镶嵌有蓝色琉璃和绿松石,整个造型高贵、典雅。
上有两行鸟篆铭文,为“越王鸠浅 自作用剑”。此剑制作精美,历经2500余年仍纹饰清晰精美,寒光闪闪,毫无锈蚀,被誉为“天下第一剑”。
元青花四爱梅瓶
出土于钟祥郢靖王墓,通高38.7厘米,口径6.4厘米,底径13厘米,腹部描绘四个小故事: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林和靖爱梅鹤、周敦颐爱莲。整个器物制作精美,优雅精致,出土时位于王妃棺木脚端棺床下方。
新增文物珍宝:
经反复商榷,本次评选活动专家委员会从众多精品文物中遴选20件列入十大“镇馆之宝”候选名单。新增加的候选文物,均为器物精美、学术价值高、能体现馆藏特色的精品文物。
石家河玉人像
出土于天门石家河文化遗址,距今4200至4000年,其面庞写实,纵目,宽鼻,口扁方微闭,展现了高超的琢玉技艺,同时散发着威严与神秘气息。
大玉戈
出土于黄陂盘龙城遗址,厚0.5厘米,长94厘米,透闪石,是目前所见商代早期最大的玉戈,被誉为“玉戈之王”,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大铜钺
出土于黄陂盘龙城遗址,长41.4cm、刃宽26.7cm,制作精湛,纹饰绮丽,肩及两侧各饰夔纹,夔纹尾部为细蝉纹,应为当时军事统帅权的象征物。
崇阳铜鼓
发现于崇阳,通高75.5厘米,鼓面径39.5厘米,重42.5公斤,其质地厚实古朴,造型奇伟庄重,花纹流畅粗放,代表了我国商代青铜工艺的制作特点与水平。这是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铜鼓,同时也是仅存于世的两面商代饕餮纹铜鼓中的一面。
曾侯谏铜盉
出土于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墓地,全器满饰多层次花纹,充满豪华感,腹部、隆盖兔形钮两侧饰有牛角形兽面纹。盉的流上为一镂空双角爬兽,兽嘴与流口巧妙结合。曾侯谏系曾侯乙先辈,约早500年。
楚王媵随仲芈加鼎
器内底铸有铭文:“唯王正月初吉丁亥,楚王媵随仲芈加食繁,其眉寿无期,子孙永宝用之”。此鼎应是楚王为嫁到随国的女子芈加所作。本件是罕见的“随”字铭文铜器,但并非科学发掘出土。芈加墓出土铜器铭文证明芈加为曾侯宝夫人。此鼎为破解“曾随之谜”,证实曾随一国两名添铁证。
曾仲斿父壶
出土于京山苏家垅,通高66厘米,宽23.8厘米。其造型庄重雄伟,器盖内与壶口内均铸“曾仲斿父”铭文,曾运往北京展出,郭沫若亲自为其铭文释文,是研究古代曾国重要器物,也是著名两周青铜器。
曾侯乙尊盘
曾侯乙金盏
出土于随州曾侯乙墓,重2156克,约四斤三两多,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先秦金器中最大最重的一件容器。其制作讲究,纹饰、器形美观,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
彩绘漆雕小座屏
出土于荆州望山楚墓,通高15厘米,长51.8厘米,主体由27个动物组成,为8只凤,4只鹿、15只蛇,动物形象剔透繁复,逼真生动,是战国时期透雕彩绘漆器的代表作。
错金银铁带钩
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
(局部)
虎座鸟架鼓
出土于枣阳九连墩楚墓,战国中晚期,通高135.9厘米,宽134厘米。两只昂首卷尾、四肢屈伏、背向踞坐的卧虎为底座,虎背上各立有一只长腿昂首、引吭高歌的凤鸟。背向而立的凤鸟中间,一面大鼓,悬挂在凤冠之上。两只小兽,后足蹬在凤鸟背脊,前足托住鼓腔。器身通体髹黑漆,饰有红、黄色彩绘。稳重的虎座与飞扬的凤架彰显了楚文化的浪漫与神奇。
云梦睡虎地秦简
出土于云梦秦墓,其中包括大量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前后的法律文献,是首次系统发现的秦律,涉及农业生产、市场交易、徭役征发、官吏职掌、少数民族关系等各个方面,从中可看出秦法已达到十分细密、详备的程度。
青瓷莲花尊
金锭
出土于明梁庄王墓,金锭的正面铸有“永乐十七年四月 日西洋等处买到/八成色金壹锭伍拾两重”铭文。永乐十七年是1419年,是郑和第五次下西洋归来时,从铭文可知,这件金锭是郑和船队用在西洋所买的一批黄金制作的。该金锭的发现意义重大,是考古发掘并有铭文实证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文物,为明朝与西洋各国的贸易补充了宝贵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