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祭侄文稿》
“篆籀绞转”似乎已成为了颜氏行书的代名词。篆籀、绞转笔法在行笔过程中,笔与纸摩擦力比较大,写出的线条更迟涩、凝练,且质朴、耐看。
篆籀、绞转的笔法在书写上,应如何去选择工具材料?
◆笔:宜用兼毫。兼毫软硬适中,且外围是软毫,写出来的线条较挺拔且外围具有毛涩的质感。
◆纸:选择偏粗糙一点的纸。绞转所需要的摩擦力比较足,使用较粗糙的纸,更能表现线质的迟涩、沧桑与浑厚感。
◆墨:以焦渴墨为主。墨太湿、掺水过多时,线条会显得比较流滑,线条的沉厚感就会减弱。
二王以瘦劲秀雅为主,颜真卿在继承二王的基础上独辟蹊径,变为宽绰、敦厚。临习《祭侄文稿》时,精准把握颜书风神,理解颜真卿在书写时注入的情感十分重要。结构上,《祭侄文稿》字内空间比较大,外拓舒展明显,因此很考验字内结构的留白(尤其是左右结构),此时,我们应该抛开书写时的惯性思维,尝试打破常规结字的间距,从而达到夸张中间的空白的效果。节奏上,《祭侄文稿》的书写是随着颜真卿的情感及文辞的变化而变化的,对比非常强烈,全篇重墨、压笔,包括笔干了在纸上挫、擦、拉、绞等笔法不断交替,形成了强烈的书写节奏。临习时,应注重字内、行内的快慢变化,同时借助干枯、焦渴的用墨,以达到不同的层次效果。行气与章法上,《祭侄文稿》中运用了多种手法。一是笔断意连,二是连带与摇摆,三是字与字之间不均等的间距。多种处理手法并用,营造出了丰富的内在呼应、行气、章法的疏密及停走关系。颜真卿对后世影响深远,取法颜真卿成功的书家诸多,如柳公权、杨凝式、苏轼、米芾、蔡襄、董其昌、王铎、傅山等,他们或得颜体骨架,或得颜体风神,或得颜体线条,有取舍有创新。书法的学习,临摹古人经典,从汲取养分、为我所用,从而运用到创作中去,这才是临古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