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智慧——前言
根据笔者的理解,《周易》的智慧可以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
有形的智慧,就是卦爻辞字里行间所传达的思想。也是本系列主要解析的对象。
无形的智慧,则是通过体例架构所传达的思想。也是这个前言要先铺陈的内容。
《周易》最明显的体例有两个:六段论、对偶卦。
1.六段论的无形内涵——因时制宜
六爻的本质是六段论分析法,即从事理逻辑或事件进程的角度按六个阶段分解研究对象,而不是一种卦符的象形、类象。
作者将六爻模型作为《周易》的写作架构,就是在突出“时义”的重要性。
根据爻位所处的阶段,爻辞告诉读者某种行为的吉凶。也就是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
六十四卦,莫不如此。
除了全书故事情节的推动,《周易》爻辞的形成只与六段论结构下的爻位有关。
而卦辞作为一卦之纲领、要义,其形成只与卦之主题思想有关。
历代易学者常用的八卦解易、变卦解易等方法,都是在割裂作为六段论基础的六爻,实不可理喻也。
2.对偶卦的无形内涵——全面思考
对偶卦,是指通行本《周易》的64卦按照次序两两相对、相配成偶的卦序组合。
两卦对偶的本质是双视角思维,即每个主题都从两个对立的角度进行分析。
这就像照镜子时照完正面后,再转过身把背面也照出来,不留死角。
从作者表达的角度,这样做避免了单一视角描述,避免了陈述的片面性。
从读者的角度,六十四卦三十二组耦合,即使愚钝者也会在阅读中潜移默化的被这种全方位思考模式熏陶,甚至将其作为一种思维习惯。
历代易学者都只是把关注点放在卦符的覆变特征上,实际上卦符只是《周易》的一种辅助性表达,主题内容的双视角展现才是根本。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