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说,克劳塞维茨打仗不行,当个参谋还可以
莫文骅中将出身于第七军,但在抗战时期,他奉命留在陕北,在留守兵团工作。他在回忆录中提到,在延安时期,主席曾经组织过一个读书会,其中读过的一本书,就有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莫文骅回忆说,主席对克劳塞维茨有个评价,大意是说,主席认为克劳塞维茨指挥打仗肯定不行,但是当个参谋应该还可以。
为什么呢?主席认为,克劳塞维茨没有战争实践,只是书本上的理论,所以不行。但他也不是说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就毫无意义,完全是扯淡。主席的意思是说,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尤其是战争指挥这种事情,没有实践是不行的,哪怕理论学得再好,没有充分的经验积累和实践,就不太适合做指挥员。
比如民国时期有所谓的中国有两个半军事家的说法,半个是蒋,一个是主席,另一个就是蒋百里。但蒋百里作为军事教育家应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然而他几次直接当参谋长,结果都很失败,并没有能够在战争中发挥太大的作用。而他的一些保定军校的学生,打起仗来无论是战略还是战术水平,其实都在他之上。
但那些行伍出身的人,即使经验丰富,如果不勤加学习,绝大多数也很难发展出自己独立的战争理论,甚至连战略都不太懂。比如《亮剑》中的几个主角,李云龙的长项是战术,但他并没有太强的战略思考能力,而丁伟则刚好相反,虽然战术上不一定比李云龙强,但是他的战略思考能力是比较突出的,无论是在抗战后期对三大水王面临的局势的分析,还是在军事学院的毕业论文,都体现了这一点。
但是有些人具备一定的战略思维能力,也不能算是军事家,真正能算得上军事家的其实很少很少。比如1955年的上将,基本上都是兵团司令、副司令,个别人是军长,理论上,这都是战役指挥单位的职务,但他们多数人可能并不具备战略思维能力,只有战术性的思考能力,比如许世友,在战略上其实就水平比较低,但是作为战术性的指挥,还是可以的。
即便是后来众所周知的“36个军事家”,其实里面的绝大多数人也是不合格的,有些连战略思考能力都不具备,有些甚至连战术性的指挥能力也不算太强。但也有人喜欢自作聪明,搞点发明创造,觉得自己是战略家、军事家,其实多数都是自吹自擂。比如前些年一个上将的公子回忆他父亲的那本书,里面说他父亲觉得自己在抗战时期也成了军事家,其实就有些言过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