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就是“消费降级”了吗

【原创】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

就是“消费降级”了吗

(非特别标注,文章皆为谭浩俊原创)


近一段时间以来,出现了一种有关“消费降级”的言论。理由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放缓。

在推动“消费升级”还没有几年、“消费升级”才刚刚启动的情况下,就出现“消费降级”的说法,不能不令人担忧。要知道,如果让这样的说法流行,会对居民的消费预期、生活预期等都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对“消费升级”产生严重制约。

那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是否就意味着“消费降级”的出现呢?显然,这是对消费现象的误读,是没有全面、客观、理性分析消费现状,没有看到消费者消费观念转变等积极因素得出的错误结论,或者说不客观结论。

我们并不否认,房价和房租的上涨、股市的低迷、供需结构矛盾等的存在,确实对广大居民的购买力产生了一定影响。特别是房价的快速上涨,严重挤占了广大居民的正常消费,制约了广大居民购买力的提升。如果不是房价的过快上涨,按照居民收入增长情况,消费能力应当更强。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房价上涨已经持续了十多个年头,上涨的内在动力也在持续上涨中越来越弱。特别是近两年来,在一系列调控政策的作用下,房价已经趋向于缓慢上涨的格局。而随着“房子是用来住的,还是用来炒的”定位的确定,以及中央要求“坚决遏制房价上涨”,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挤占也将逐步消逝。既然前些年房价快速上涨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都能保持较快增长速度,难道房价趋于稳定了,反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会出现大的问题吗?

显然不是,所以出现增幅放缓的现象,很大程度上与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发生变化是有一定关系的。同时,楼市调控力度的持续加大,居民购房意愿也趋于平和,而不象前些年那样,为了应对房价上涨,相当一部分居民都选择了购房。自然,也会带动消费品需求增长。在住房消费趋于稳定的情况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出现阶段性调整,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是没有必要过度解读的,更不是什么“消费降级”。

所谓“消费降级”,必须是消费方式从中高端转向中低端、消费内容从精神转向物质、消费手段从质量转向数量。恰恰是,目前的消费现状是,广大居民对消费品质量的要求、品质的要求、安全的要求等越来越高,为什么前些年出现了部分消费者到日本购买电饭煲、马桶盖的现象,为什么有钱人到国外“买买买”,原因很简单,消费需求的要求高了,对质量和品质、特别是品牌的关注度强了。正是为了满足和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近年来,在产品质量和品质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品质和质量的提升,产品的耐用性也在增强,消费转型也就有可能出现一个“间歇期”,会在短时间内形成阶段性消费需求减弱的现象,导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很显然,这样的放缓,是一种进步式放缓,是消费质量提升的放缓。一旦过了“间歇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会进一步加快。

不仅如此,近年来,居民消费在提高“物”的品质和质量的同时,服务消费、文化消费、旅游消费、体育消费、娱乐消费等消费需求也出现了步伐明显加快的现象,精神消费的比重不断提升。如果仍然采用“物”的概念去衡量消费升级与否,就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甚至会误导决策者对消费做出准确判断。高质量消费,决不是只满足于“物”的消费,也包括精神消费。即便是“物”的消费,也有一个精神消费的概念,那就是产品的质量和品质,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毫无疑问,近年来在这些方面,是有了质的提升的。

不仅如此,网购时代的到来,消费价格也比传统商业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并带动实体店商品价格的下降。如此一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会出现“价格性下降”的现象,带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的放缓。这样的放缓,到底是“消费升级”呢,还是“消费降级”,应当不难判断。

我们承认,制约消费升级的因素还是存在的。尤其是房价的上涨和股市的低迷,确实对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形成了一定影响,近期的租金上涨,也对居民的消费信心会产生一定影响。但是,决不会形成“消费降级”这样的现象。“消费降级”,更多的会出现商品短缺时代,商品过剩时代,只会推动“消费升级”。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为了解决商品过剩问题,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消费升级”。

需要注意和防备的是,诸如租金上涨这样的问题,还是要尽一切办法解决的,不能让租金再成为制约居民消费的重要障碍。同时,如何提振股市,让股市变成居民消费的发动机,而不是吸水池,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总之,要客观、理性地看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的问题,而不要武断地与“消费降级”挂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