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战乱不断,为什么还有4.5亿人?国民政府就没统计过

20世纪初的时候,一般公认的说法是,中国的人口是4.5亿,《辛丑条约》的4.5亿两白银的赔款就是由此而来,平均每个中国人赔八国联军列强一两银子。而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仍然是4.5亿人。这就是说,这五十年里,虽然中国经历了多次的全国性的大规模战乱,以及不计其数的天灾人祸,但是却并没有出现古代常见的人口数量大幅度倒退。这是为什么呢?

话分两头说。首先是古代的大规模战乱之后的人口减少,虽然是肯定会发生的事,但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数字,往往也不准确。比如东汉人口一般公认大约五千多万,而到了三国的时候,却只有一千万还不到,这显然不太可能,是统计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因为战乱时期,大量的人口逃亡,脱离了国家原来的编户齐民管理体系,所以成了国家的统计外人口,因此造成了数据上的大规模人口减少。但这些人口一般都是逃到当时国家还管理不到的地方,并不等于这些人口就真的不存在了,只是脱离了统计体系而已。

古代的编户齐民制度下,国家征收赋税,征发劳役和兵役,都依赖于人口和土地的统计,所以每个朝代进入比较稳定的时代后,都会进行大规模的人口统计,一方面是计口授田,恢复生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便于征收赋税和劳役、兵役。而到了王朝末期,一般都会因为各种加收的摊派赋役很多,会大大超过国家原来规定的赋役,大幅度增加农民负担,农民不堪重负,就会千方百计的逃避。而逃避的主要方式,就是脱离国家分配给自己的土地,或者是逃到之前尚未开发的地方,比如深山老林或者边远地区,或者是托庇于豪强大户。

比如东汉末期,就出现了大量的荫庇,也就是农民为了逃避赋役,主动把土地献给豪强地主,因为给豪强地主缴纳赋役要比给国家缴纳赋役要更少,从国家的角度来说,这些托庇于豪强地主的农民,就成了消失了的人口。但实际上这些人口仍然是存在的,只是国家统计不到了而已。也有大量的人口在这个时期大规模、长距离的逃亡,迁徙到比较边远的地区去。东汉时期整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重心都在北方,长江以南人口数量不多,而在东汉末年,很多人口就迁徙到了长江以南地区。比如诸葛亮家族原先在山东临沂,为了逃避曹操进攻徐谦的战争,就迁徙到了江西一带,之后又到了襄阳一带。孙吴这种流亡而来的中原世家大族就更多了。

但要进行一次这样的大规模的人口统计,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首先是要国家完成统一,基本上没有大规模的战争,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和平与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秩序稳定,社会也比较稳定,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基本上结束,才能进行这种人口统计。比如北宋进行这种人口统计,已经是在宋神宗时期了,而这时候距离北宋开国已经将近百年了,之前并没有进行这种全国范围内的统计。这就是因为,在宋神宗之前,北宋一直处于战争状态,先是和辽国进行了多次战争,之后又和西夏进行了时间较长的战争。到南宋时期,金国进行这种统计已经是大定时期,已经是金国的后期了。

一般进行这种全国性的大规模的人口和土地统计,还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国家的行政管理体系足够强大,能够深入到基层社会,这样才能进行相对比较准确的统计,而不是地方上的官吏胡乱填写虚报上来的数据,才能成为国家进行赋役管理的依据。最起码的是,国家的有效控制能力要能够控制到县一级,而县一级在县以下的乡里社会也有比较稳定和可靠的管理体系,才能做这个事。比如明初为了进行这种统计,朱元璋因为对基层官吏不信任,所以曾多次派太学的学生下到基层进行这种土地丈量和人口统计的工作。即便如此,现在能看到的历代人口统计数据,也远远低于当时的实际人口数量。比如现在一般公认明朝时期人口规模已经达到1.5亿,但明朝留下的数据是万历时期的六千万人。

而在民国近四十年的统治时期,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后来的国民政府,始终都不具备这两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首先是全国性的战争始终没有结束,一直在持续不断的进行战争,先是各种军阀混战,然后是持续八年的抗日战争,再接着又是持续三年的解放战争,始终没有完全结束战争,也没有时间进行恢复和建设,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也没有停止下来,所以根本不具备进行全国性的人口和社会、经济方面的统计。只有一些学者在进行田野调查的时候,进行过一些小范围的局部性的统计,但完全不足以以此来推算全国的整体情况。

再就是基层管理体系,清朝崩溃之后,一直到新中国成立,都没有建立起来。因为处于战乱时期,所以整个国家实际上都是处在以军事为中心的状态,行政管理体系的整顿始终无暇顾及,连最基本的文官官僚体系都没有能够建立起来。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全国之后,又因为经历了党派斗争,所以始终没有能够将国家的管理体系延伸到基层去。我们经常说古代中国是皇权不下县,到了民国时期,国家的行政管理体系甚至连县一级都达不到,更不用说到县以下了。而且,因为国民政府腐败得非常快,很快就形成了诲过扬功、上下瞒报的习惯,所以完全不具备这种进行全国性的大规模统计的能力。比如电影《一九四二》中就提到,河南省因为饥荒饿死的人口超过三百万,但是上报到中央的数据只有两千人。

所以,整个民国时期的赋税征收和劳役、兵役征发都极其混乱,许多地方甚至还在使用清朝乾隆时期编造的土地和人口统计数据的黄册,有些地方统计上来缴纳赋税的土地甚至还不到实际土地面积的三成。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新中国建立后,因为大规模战争结束,社会秩序逐步稳定下来,才具备了进行这种全国范围内的人口统计的能力。因此,新中国一直到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才进行了第一次全国性的人口统计。而经过这次统计,很快就发现,全国人口数量达到了六亿的规模,比原来习惯的说法4.5亿多出来了1.5亿,也是因此,才有了“六亿人民尽舜尧”的说法。

(0)

相关推荐

  • ​中国历代人口数据

    ​中国历代人口数据 秦汉时期,人口3000万左右,西汉和东汉达到巅峰,约6000万. 此后历经战乱,到唐朝达到一个新巅峰9000万. 北宋和南宋时期,水稻普及,南方得到开发,人口超过了1亿. 经过元朝 ...

  • 民国时期的三个政府分别是什么

    2019-09-07 09:56:22 文/陶凯月 民国时期的三个政府分别指的是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下面就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供大家参考. 民国时期的三个政府指的是什么 ...

  • 【每天老照片】-1万-1182- 一组老照片带你回看民国时期不一样的陪都重庆

    重庆,一座美丽的山城,现在更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直辖市之一,国内外知名城市,也是一座有着丰富历史故事的老城.从1937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到1946发布<还都令 ...

  • 中国人的迁徙

    无论在一个地方定居多久,中国人总 是想追溯自己的血脉来源.在长江 出海口的南通如皋,冒姓的血缘来自遥远 的蒙古草原;在云南玉溪,很多张姓人的 祖先居住在南京"高石坎柳树湾";在安 ...

  •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七等宝鼎勋章一枚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七等宝鼎勋章一枚,背"印铸局",编号660,附原绶带.勋表及木盒,保存完好.

  • 古人是如何调查人口情况的?

    收藏杂志 前天 时值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数据表明,我国人口十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人口普查,是当今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最基本的科学方法,是提供全国人口数据 ...

  • 民国时期重庆国民政府颁发忠贞奖章

    民国重庆国民政府颁发忠贞奖章

  •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华胄荣誉奖章”一枚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华胄荣誉奖章"一枚,民益版,第4171号,附绶带及勋表,一处珐琅脱落,少见,极美品.

  • 1700年前的这次人口普查 深刻影响中国历史发展

    提起中国东晋时期的名臣桓温,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他领导的三次北伐战争.然而桓温虽然熟悉兵法,善于用兵,但却不是一个单纯的武将,也不是武将出身.今天要说的,就是桓温除军事成就之外的另一个历史成就,即&quo ...

  • 绩溪历代人口变化分析(上)

    绩溪历代人口变化分析耿培炳微信版第887期绩溪县,汉为歙县"华阳镇",属丹阳郡.晋朝时属新安郡.南朝梁大同元年(535),析歙之华阳镇置良安县.良安,亦作梁安,唐武德中废.唐大历元 ...

  • 民国时期各县等级划分

    北京政府时期,县已划分为若干等级.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各省县等划分极不一致,有分为一.二.三等者,有分为甲.乙.丙.丁 戊5等者.为改变这种混乱局面,民国十九年(1930年)7月7日,南京国民政府公布 ...

  • 民国时期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原名林天波,...

    民国时期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原名林天波,字长仁,号子超,晚号青芝老人,福州人.辛亥革命后,曾任国民政府主席.他行事较为低调,为人颇受好评.他的书法传世不太多,至今,重庆大学A区正门的学校题字还能看到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