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问宰相,为何不给我升官?宰相说:你写淫词艳曲还想升迁

中国是一个高度注重文化的国家,对于那些有才华,特别是文才出众的人非常重视。如果才子们境遇不佳,后世往往会寄予无限的同情。比如南唐后主李煜,凭借无比绝伦的词让人忘记了他当君主时的骄奢淫逸,又比如一代婉约派的词人柳永,仕途不顺,却赢得了后世人的打抱不平。

柳永确实非常有才华,在他之前的词,虽然写得也很精彩,但都是五代时期的遗风。不光词的风格比较媚俗,很有无病呻吟之感,而且词的内容很受局限,往往都是宫廷、贵族、官僚之间的陈词滥调。这种词,当然没有多大的受众,传播范围不广。

然而柳永则不同,他可谓是对于宋词进行了全面的革新,他推崇慢词,将大量的生活气息赋予在这种创作形式之中,语言很粗浅易懂,深受百姓的喜爱,因此当时人就评价: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令人略感滑稽的是,因为柳词太过通俗,又描写了很多男女之间的感情戏份,所以在当时的主流文人看来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包括苏轼在内,对于柳永是很鄙视的,苏轼就曾对他自己与柳永齐名而非常不满,时时要体现高人一等之处。实际上,柳永打破了五代词的很多约束,让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著名词人都受到了很深的影响。

另一方面,柳永表现得非常洒脱,总是纵情于山水之中。其实,他对于官场是非常向往和羡慕的,只不过由于两个人的坚决抵制,才让他的仕途极其不顺畅。

第一人就是当时的皇帝宋仁宗,这位皇帝是很古板的君王。他听说过柳永已经多次参加科举,并且铩羽而归,本来还有一点点的同情,不愿意流失这样的人才。然而,就在那一榜进士名单给宋仁宗审阅之前,柳永的《鹤冲天·黄金榜上》在京城传唱。此间一句“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未免也太过于狂妄了。

宋仁宗看到榜上有柳三变的名字,引起了恼怒,下令除名。不仅如此,宋仁宗还讥讽道:此人既然想要“浅斟低唱”,又何必在意这些虚名?且填词去!

这件事非常著名,其实,当时柳永的名气已经非常大了,他的新词更是竞相传唱。但是,不光这一句,在《醉蓬莱·庆老人星现》中,他早已经就得罪过宋仁宗了,里面一句“太液波翻”被宋仁宗骂得要死。

其实这也是柳永运气实在不好,如果遇到了宋徽宗、唐玄宗、乾隆那样的皇帝,绝对会被奉为座上宾。只不过宋仁宗,太过于严肃了。

后来柳永最终考上了进士,但官员们知道皇帝不喜欢他,还是尽力打压他。他将本名柳三变改为柳永,才稍微好过一点点。然而升迁总是很难轮到他,他找到当时的宰相晏殊理论。

晏殊更是一个道德高尚,生性严谨的人,对于柳永的态度与宋仁宗如出一辙。他见到柳永时,就挖苦道:好像阁下特别喜欢填词吧。

在当时,文人填词是一时雅兴,但沉溺此道,却又被人看不起,认为是俗不可耐的。柳永一听慌张了,连忙反问晏殊:宰相大人,您也喜欢填词啊!

晏殊却哈哈大笑,指着柳永的新作说道:我虽然填词,但我没有“针线闲拈伴伊坐”这样的句子啊!

柳永脸都惨白了,无话可说,只好告辞而去。有了当朝这两位大佬的看法,终其一生在仕途都非常不顺。我们就来看看这首被晏殊讥讽的《定风波·自春来》有什么不合适的: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这首词,是为不幸遭遇的歌妓诉说内心的痛苦,表明了柳永对她们的同情。其实,这就是柳永与晏殊人生态度和志趣的区别。所谓这种淫词艳曲,柳永还写过很多,这在当时“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是被看不起的,因此柳永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