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克星”:超8300万人收听疗愈音频,平台用户月均涨幅超300%

疗愈音频赛道即将掀起新一轮博弈。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李小反

编辑 | 冯羽

“今天,你焦虑了吗?”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焦虑似乎正在成为他们生活的关键词。

不止是焦虑,压力、失眠等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了缓解这些负面情绪,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纯音乐、功能性音乐来放松,以保证专注或是促进睡眠。疗愈音频赛道也应运而生。

行业中不仅涌现出潮汐、蜗牛睡眠等垂直创业类产品,喜马拉雅、Keep等巨头也纷纷入场掘金。

当年轻人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主流,他们不再只关注产品的功能性,也更看重产品体验,比如产品是否符合自己的审美等。

在这一背景下,行业玩家们正在尝试用更加“美好”的方式,帮助人们疏解心理压力。

1
疗愈音频崛起

“心灵”经济正在崛起。

熊猫资本从2017年左右就开始关注身心灵疗愈方面的项目,其合伙人谷承文对「创业最前线」表示,当时市面上的产品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公众号,它们通过内容来获取用户,但无法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第二类是服务平台,帮用户对接心理咨询师。“咨询师的培养时间长、成本高,在国内只能满足小部分人群,也不算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谷承文表示。

第三类则是疗愈音频类平台,它们通过提供白噪音、轻音乐、睡眠故事等内容,帮助用户减压和放松。在谷承文看来,这种用产品化的内容来解决问题的方式很值得看好。

“音频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有潜力、且被低估的内容交互方式。”一站式身心健康解决方案品牌潮汐CEO郎启旭对「创业最前线」说道。

在他看来,音频不仅是一种交互形式,还可以给用户情感上的陪伴。而且,随着无线耳机普及,车内空间等更纯净的场景出现后,音频可想象空间也会越来越大。

基于此,大批创业者已经注意到疗愈音频赛道并开始投身实践。

事实上,早在5年前,市场上就出现过一些助眠、冥想类音频平台,它们也很快收获了千万级用户。

以蜗牛睡眠为例。2015年年初,主打睡眠行为管理的“蜗牛睡眠”上线,它不仅能播放多种催眠曲,还能监测用户的睡眠质量,并出具可视化报告。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蜗牛睡眠用户已经超过6000万。

另一款助眠音频产品“小睡眠”的数据也同样亮眼,有报道称,其小程序上线首日便收获了70万访问量。

“睡眠是一个核心且高频的场景,但它不是唯一和终点。” 郎启旭对「创业最前线」表示。

很多用户不止在晚上失眠,白天他们也可能面临专注困难、效率低下等问题。“如果用户能够调节好压力,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晚上的失眠概率也会减少,这些问题需要一个整体性的解决方案。”郎启旭称。

因此,除睡眠场景外,市面上还有部分产品增加了专注、冥想、睡眠故事等功能,来满足用户全天候的场景需求,比如潮汐等。

这一领域也不乏巨头身影。

2019年年底,喜马拉雅上线助眠冥想APP“顶空”,除了有催眠曲、白噪音、助眠课程等内容之外,还有类似番茄工作法的功能,以帮助用户专注工作和学习。此外,Keep也已经上线了助眠、冥想类课程,帮助用户顺利入睡。

“心灵经济”崛起后,疗愈音频赛道也即将掀起新一轮博弈。

2
流量之争

疗愈音频市场风起,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年轻人糟糕的心理健康状况。

一组残酷的数据可以佐证一二。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预测,全球目前超过4亿人患抑郁症,中国的抑郁症患者已经接近1亿,每年大约有100万人因为抑郁症而自杀。

除抑郁症外,孤独、迷茫、压力大、失眠等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同程度地伴随着大多数年轻人。“丧”“佛系”“肥宅”“秃头”……从这些曾经大火的流行词中,也可以一窥年轻人的心理状态。

疗愈音乐或许能成为年轻人的“减压神器”。

今年8月,喜马拉雅发布的《疗愈音乐收听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有超过8300万人在收听疗愈音乐,2020年疗愈音乐专辑总播放量超25亿次,疗愈音乐付费用户的平均消费金额达76元。

在今年疫情期间,收听疗愈音乐也似乎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当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突然被按下暂停键,在多重压力下,如何保持心理健康,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今年2月,疫情爆发时,潮汐团队在新上线的版本中,增加了与疫情相关的冥想内容,帮助用户缓解负面情绪。截至4月,这个专题的收听量接近19万次。

不仅如此,潮汐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至4月这段时间,潮汐APP全球月均新增用户涨幅为321%,日活涨幅为150%至250%。

“很多年轻人平时会用潮汐,疫情期间,他们发现父母也需要,所以会带着父母一起使用。”郎启旭对「创业最前线」说道。

如果说疫情加速了疗愈音频行业的“破圈”,那么这个赛道的市场空间究竟有多大?

“早期,存在身心健康问题的人群可能以工作人士为主,但近年来可以发现,青少年的比例正在增大。”郎启旭表示,潮汐的用户中,至少一半都是青少年。

而这一赛道的流量红利,也在持续吸引创业者们进入。

以助眠类音频为例。2016年前后,市场上曾出现过一批相关产品。

“流量越来越贵,且很难寻找到新的流量洼地。而帮助睡眠恰好是人们的普遍需求。因此,很多玩家寄希望于通过这个场景来抓住精准用户。”元璟资本投资副总裁陈默默对「创业最前线」表示。

其背后的逻辑类似于,想攻打男性市场,可以先从防脱发行业做起。“在想抓住的人群里,找到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有抓力的垂直场景,之后再通过其他方式变现,比如商城、广告等。”她表示。

不过,这种玩法的挑战在于,它对产品的切入时间有很高的要求,一旦不能抢占先机,就很难得到流量红利。也正因如此,很多助眠类的产品已经销声匿迹。

“相比于其他APP都在争夺手机的亮屏市场,音频类产品其实在争夺目前更为蓝海的闭屏市场,其流量及商业化空间更为广阔。”陈默默称。

但是,与之相对的是,这个赛道的未来也更不可知。“我们目前看到的大多项目,运营手段都受限于交互数据的空白,很难形成完美闭环,它们未来的发展有赖于闭屏生态的逐步完善。”她补充道。

如果说蓝海市场意味着机会,那么,最初进入的玩家必然要经历一番摸索,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式——这是一条充满无限可能的路,也是一条从小到大、聚沙成塔的艰辛之路。

3
跨越两道门槛

在新赛道的角逐中,部分玩家的消失,或许只是“前奏”。行业面临的真正挑战才刚刚开始。

首先,白噪音、轻音乐等内容同质化严重,如何做出有个性且有效的内容,是从业者面临的第一道门槛。

第二道门槛,也是所有企业面临的终极难题:变现。

“在大部分疗愈音频产品中,90%的盈利都来自于会员费。但是这个收入远远不够支持公司正常运转。” 蜗牛睡眠CEO高嵩对「创业最前线」说道。

他透露,蜗牛睡眠旗下另一款产品“大象冥想”的付费转化率为2%左右。“虚拟内容达到这个水平,在国内已经算是很不错的成绩了。”

但是,这个数字跟国外同类产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国外这类产品的转化率为5%至6%,且会员费比国内要高出不少。这种情况下,它们单靠内容就可以盈利。”相比之下,国内用户为虚拟产品付费的意愿并没有那么强烈。

换言之,只有给用户提供足够有效、且体验不错的内容,才有可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年轻用户的消费观念在不断改变,他们不仅需要有效的解决方案,还会关注产品是否符合自己的审美和生活方式。”郎启旭称。

因此,除了功能性之外,如何使产品在感性的维度上更符合年轻用户的喜好,可能是一个突破点。

另外,用户为内容付费的习惯正在养成,且速度极快。这从网络视频平台付费用户已过亿这一点可以看出。

“最根本的问题是平台的内容是否足够有价值,体验能否打动用户,若能做到这一点,他们的付费意愿和付费能力不是问题。”谷承文表示。

事实证明,从业者们已经意识到打造高品质内容的重要性。

除了大多产品中常见的白噪音、轻音乐等内容,潮汐还上线了针对成年人的睡眠故事新业务。

“我们以人文、艺术和自然主题为灵感,将画作或风景中的画面用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希望通过舒缓的情节和声音,帮助用户入睡。”郎启旭说道。

以受欢迎程度最高的《盲女》为例。这个故事灵感来源于约翰·⽶莱斯的同名画作。画⾯上是⼀个双⽬失明的⼥孩和妹妹依偎在⼀起,坐在英国乡村的草原上。

在故事中,潮汐通过⽂本和⼈声演绎,让用户代⼊妹妹的视⻆,为失明的姐姐描述眼前的⼀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