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被处死,范仲淹被流放,只因他俩都做了这件事

文/子非鱼

商鞅和范仲淹,一个生在战国,一个生在宋朝;

一个变革成功,为秦朝一统天下打下基础,但结局却是惨遭五牛分尸;

一个变革失败,只能眼睁睁看着庆历新政湮灭在摇篮里,自己也免不了被罢官流放。

范仲淹算幸运的,宋朝的皇帝仁慈,几乎从未杀过文臣,更何况范仲淹推行变革还是在素有仁名的宋仁宗一朝。

商鞅就没那么幸运,虽然其变法成功了,但新王一登基,就被处以极刑。

他们都在为国为民行改革之事,却都没有好下场,为何?

商鞅之死与范仲淹的失败,都与他们推行的一项变革有关:改革吏治。

什么是吏治?用大白话说,就是选拔人才的制度。

在商鞅的时代,还是封建制。君王会把土地分封给士大夫,而士大夫就是这片分封土地上的主宰,他有权把土地甚至自己的爵位世袭给自己的后代。

这样,基本上就没有所谓的人才选拔了,某个爵位谁来接班,某个空缺该谁上位,基本上是内定好的。

于是导致了君权分散在士大夫手里,君王很多时候被士大夫架空。

商鞅的变革就是要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推行郡县制,施行军功爵制,建立新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官职爵位,各凭本事,有能者居之!

这一做法触怒了既得利益者:凭什么“剥夺”我们的土地和爵位呢?

商鞅最大的靠山秦孝公刚死,其继承者秦惠文王就处死了商鞅,以安抚人心。

范仲淹的时代,已经没有分封制了。

但宋朝有个制度叫“恩荫制”,简单说就是,如果你当官了,就可以恩荫你的亲属,让他们也当官。

宋仁宗时,通过恩荫制做官的人,远远高出了科举制,使宋朝官场人员大幅冗余。

注:宋朝实行恩荫制度,这是当时科举之外的一种入仕途径,中高级文武官员的子弟,亲属及其门客等享受此特权。恩荫制的机会有:
1 圣节荫补,每年逢皇帝诞辰一次
2 大礼荫补,每三年逢郊祀时一次
3 致仕荫补,官员告老退休时一次
4 遗表荫补,官员死时上遗表一次。 功臣死后,推恩可达20多人。

范仲淹主导的庆历新政,其中一项就是废除恩荫制,要求严格按照符合当时人才选拔制度的科举制进行人才选拔。

所以你看,又惹的既得利益者不高兴了。

最后宋仁宗迫于压力,只得废除了所有新政,将范仲淹罢官流放了。

......

商鞅死了,但商鞅的新政活了,所以秦最终统一了天下;

范仲淹被流放了,庆历新政也死了,所以宋朝的官场还是一如既往的,臃肿着。

要说选拔人才,无外如下三者:

任人唯贤,能者居之,但这个贤者往往会面临多方面的压力,这时组织若真想有所改变,组织负责人必须全力支持此贤者。纵观秦朝统一始末,各代秦王莫不如是。

任人唯亲,亲者居之,这种情况多数发生在朝代末期,皇帝昏庸无能。或者发生在执政者并非皇室成员的情况下,执政者为了长期把持朝政,肯定扶持自己的亲信了。

任人唯老,论资排辈,这种情况什么时候都有,当事人也觉得,我先来的,而且这么多年了,也该我上位了!

什么?能力是什么,不懂!


上一篇:晚清的传教士

推荐:五分钟搞清楚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