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玉 | 一根善的拐杖
一根善的拐杖
◎ 朱成玉
14岁那年,我正在上初中,父亲在工地不小心摔断了右腿。医生说至少得休养一年半载才能好,这可愁坏了父亲,全家人都指望着他挣钱呢。
父亲是个呆不住的人,刚刚休养了半个月,就让母亲给他弄了一副拐杖。他说家里太闷,要出去溜达溜达。让我们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样靠拐杖支撑着走路的父亲,晚上回来的时候,照样神奇地给我们挣回了钱,尽管只有十几元。原来,父亲在步行街那里,找了一份发广告单的活儿。想着父亲右腿上绑着厚厚的石膏,拄着拐杖,在那里一站就是一天,我的心里,仿佛飞进去一只凶恶的马蜂,不停地扎着我。
我说:“爸,我不想念书了,让我替你吧。”
父亲却狠狠训斥了我:“没出息的孩子才去发广告单,你只管给我好好读书!”
父亲是纸老虎,虽说偶尔也发发威,但我一点也不怕他,他太瘦小了,体重只有90多斤。刚刚14岁的我,不论个头和体重,都已经超过他了。
我不怕他,可是心疼他。
周末的时候,我要替他去发广告单,他不允,让我在家复习功课。我却偷偷地跟着。
那天很热,我看到父亲脸上的汗水肆意流淌,可是两只胳膊要架着拐杖,手里还拿着厚厚的一摞广告单,没办法去擦。我想过去帮父亲擦擦汗,又担心他责骂我,只好在那里暗自替父亲难受着。
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令我终生难忘的一幕。
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摇摇晃晃走过父亲的身边,忽然就晕倒在地上。呼啦啦地围上来一帮人,却没有一个去扶的。我听见有人小声议论,说前几天有个年轻人救了一个老人,却被老人讹上了,最后那个年轻人在医院花了近千元的冤枉钱,真是叫人寒心。这大概就是一大帮人没有一个肯施以援手的原因吧。
这是一群麻木的人,我从人群中那一张张脸望过去,每一张都写着冷漠。不,有一张脸是个例外,如同万千枯藤上唯一鲜活的一片叶子,上面写着焦急。我看得真切,那是父亲的脸!粗糙的布满皱纹的脸,此刻却光滑得如一面镜子,映照了人的良心。
父亲拄着拐杖,费力地拨开人群,蹲下来,为老人掐人中穴,原来老人中暑了。老人醒过来,向父亲道谢,颤颤巍巍地站起来,像一盏在风中摇曳的蜡烛,随时都有可能被吹灭的危险。父亲递给老人一根拐杖,“拄着点儿走吧,能稳当些。”
“谢谢,那你怎么办?”
“没啥,我这不是还有一根吗,我只是断了一条腿,一根拐杖足够了。”
瘦小的父亲渐渐高大起来,早上明明刚和他比过个头儿的,可是现在却觉得自己比父亲矮了不少。
人群出奇地安静,不知道这些围观的人此刻心里在想些什么,大概是被父亲的举动惊到了吧。
没了拐杖,我本以为父亲会摔倒,可是父亲没有,虽然在那里有点儿摇晃,但却像一棵树,只是摇晃而已,不会倒下。因为他的脚下有根,很深很深的根。
人群并没有散去,开始有人伸出手来,一双,两双,十双……枯藤开始发出了新芽儿!
我们太习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各扫门前雪,整天一副麻木不仁的模样,灾难来临时的呆若木鸡,邪恶当道时的熟视无睹,都会令你的灵魂左右飘忽,摇摇欲坠。
父亲让我懂得,每个人都需要一根善的拐杖,使自己的灵魂不至于在风雨飘摇的尘世摇摇晃晃。
一根善的拐杖,可以让你的人生站得稳当一些。
【号外】
善良是开在人世间最美的花朵,也是支撑一个人站立的拐杖。
这篇文章被选作2016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的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这是个真实的事件,这么多年一直令我念念不忘。
这个故事的“点”就在“拐杖”上面,如果单单是父亲把那个老人扶起来,不算感人。令人感动的是,一瘸一拐的父亲竟然把自己的拐杖送了人!写作就这样,如果你能找到一个打动人心的“点”,那么前面所有看似普通的铺垫,都变得有了意义。
有人说,把你不用的东西给了别人,叫施舍,把你有用的东西给了别人,才叫慈善。父亲的善良,在那一刻击中了我,我想我骨子里的善良,大多都是从父亲那里传递过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