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补肺、脾、肾,老中医:有些人不宜多吃

薯类生长在土里,比如山药、红薯、马铃薯、芋头。

薯类得土之气。

什么是土之气呢?以前我们讲过,很多中药在炒制之后,要把它铺在土上或埋在土里,以去火毒,得土气。

土气就是甘平之气,土在五味上对应的是甘味。

炒过的药材,性燥有火毒,将其铺在土上,是利用土的平和凉润之气来消解药里的火毒。

土是平和淳厚且偏凉的,那么长在土里的薯类会性质平和、纯厚,从而可以补中益气,补益脾胃,吃了以后不容易感到饿。

薯类的粉性,意味滞气

薯类煮熟后,都有一定的粉性,即使是生的,也能磨出淀粉。

粉性,意味着滞气。

滞气,就是壅塞人体气机,造成气机不畅。

因此,薯类也不能多吃,尤其是气虚的人,多吃会产生腹胀、无力等症状。

现在有一种说法:吃薯类可以减肥。

这是一大误区!

的确有一小部分人吃薯类是可以减肥的,但更多人肥胖,是因为气机不通畅,再多吃薯类,气机会进一步闭塞,越吃越肥。

山药,又名薯蓣

山药是餐桌上常见的薯类,在《神农本草经》中叫薯蓣,是中国土生土长的。

薯,就是部署;蓣,就是预备。

据说古人种薯蓣,是先拿一根棍子,在土里打一个洞,再扔一块有芽眼的山药进去,任其生长,直到长满为止。

山药都是规矩的圆柱形,像一根棍子,很直很圆。也有形状不规则的山药,可能因为事先没有打洞。

事先打好洞,在预先部署好的空间里生长,就叫薯蓣。

后来,出了个唐代宗叫李豫,为了避皇帝的讳只能把豫字改成药字,叫薯药。

后来又因宋英宗叫赵署,就把薯药改名叫山药。

这样的情况在其他药物上也有出现,比如,为了避康熙皇帝玄烨的讳,玄参改叫元参,玄明粉改叫元明粉。

得四季之土气,补益肺、脾、肾

山药的生长期很长,一般在清明前后种植,霜降以后收获,有的甚至到冬天,甚至来年春天再采挖。

它得四季之土气,所以甘平,养脾胃,《神农本草经》把它列为上品,是养生之药,可以补益肺、脾、肾。

山药色白入肺,而肺喜滋润,山药有很多粘液,可以润肺。

它长在土里,能入脾。

它能中土里钻得很深,所以又入肾。

入肺脾肾,能调节大小便、强筋壮骨、清虚热,还能长肌肉,让人肌肤丰满,可以作为日常食品食用。

山药很好种植,河南怀庆府(今焦作、济源、新乡一带)的最好,这里地处中原,土气深厚。这里的山药叫怀山药,简称怀山。

什么人适合吃山药

山药是养脾阴的。

有些人不想吃饭,舌头胖大,舌苔厚腻,感觉肚子里气不顺,没有力气,嗜睡,他觉得是不是脾虚呀?

脾虚吃点山药吧,但越吃越没精神。山药不是健脾的吗?怎么吃了之后会这样呢?

因为山药是养脾阴的,对于偏瘦、舌头瘦小干瘪,嘴唇起皮发干,脾阴虚的人,适合吃山药。

中焦湿重,脾阳虚的人,吃山药就不适合了。

健脾有很多种方法,像这种中焦湿重、脾阳虚的,要芳香化湿,用藿香、佩兰、茯苓比较合适,山药就不适合了。

山药健脾是很笼统的说法,只有脾阴虚的人适合吃山药。

山药也有滞气的作用,凡是身肿、气滞,都忌食山药,即便作为食物,也要少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