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如其人这个说法,在宋代大奸臣蔡京这里是谬论!

北宋,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朝代。一方面,北宋在军事上“积弱”,在经济上“积贫”。然而,在另一方面,北宋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昌盛的朝代之一,不仅诗词歌赋空前发展,书法成就也登顶峰,其中又以“苏、黄、米、蔡”四大家为代表。谈及宋代书法,“宋四家”是怎么绕也绕不开的话题。素有“苏,黄,米,蔡”之说。前三位都有定论,苏轼,米芾和黄庭坚,唯独这“蔡”究竟是谁,历来纷争不休,一说蔡襄,一说蔡京。蔡襄的书法取法晋唐,追求的是古意与法度。他活动的时间范围要早于前三者,是北宋前中期人物,其书法“独步当世”,以他的书法成就位列“宋四家”应是当之无愧。但是如果按照从四家的排列次序和书法风格的时代特色来说,这个“蔡”应该是“蔡京”,因为他是奸臣被世人所痛恶,就被蔡襄给取代了。

无论是“蔡京说”,还是“蔡襄说”,这二人的书法功底都不容小觑。前面的文章咱们已经讲过了蔡襄,今天在这里,焕章着重的讲一下蔡京的书法成就,就书论书,尚且不谈其人品如何如何。单纯地套用“字品如人品”,“书以人重”这样的书法就会使得书法作品意义狭隘化,对于书法艺术评价也是不可观的。所以在这里只谈“书法”,关于“人品”就让那些史学家们去考证吧。

蔡京书法作品流传下来的不多,墨迹更是稀少。所以对他书法的评价要就要从现有的实物进行分析。焕章说来跟蔡京的书法也有些缘分,老家附近有座名为“香山寺”的庙宇中尚有一块蔡京当年书写的碑文,名为《香山大悲菩萨传碑》,在附近名为“蔡京碑”,北宋元符二年(1099),由通义大夫同知枢密院事蒋之奇撰文,元符三年(1100)蔡京书丹的。全文正楷,四千多字,但是碑为元代翻刻,笔法多有失真,然从风格上来看深受唐楷影响,法度严谨,字态端正,多有古法。但蔡京楷书不如蔡襄。

如果从流传下来的行书墨迹来看,蔡京书法与蔡襄相比更有新意,书风沉着痛快,姿媚豪健,更能够体现出宋代的“尚意”书风情趣。当我们深入了解蔡京书法时,就会发现他的书法风格属于帖学一路,行笔飘零,没有雕饰、犹豫的痕迹,漫不经心中又带了几分矜持。

谈对他书法产生影响的人物,这两个是绕不开的,一是宋徽宗,二是米芾。宋徽宗与蔡京的关系相比大家都有耳闻,就不多说了。而蔡京与米芾的关系则是少有耳闻,焕章不是查阅资料也还不知道这两人有这么铁的关系。说起来米芾和蔡京可是布衣之交,蔡京尚未发达,二人便彼此相识,书法搭桥,两人为翰墨之交。米芾曾这样说过:“我识翰长(蔡京的字)自布衣,论文写字不相非”。蔡京是对米芾相当欣赏的,他当上宰相之后,颇费周折的提携米芾为书学博士,还曾在徽宗面前盛誉米芾:“芾人品诚高,所谓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者也”。然却米芾对蔡京书法却不入眼,当着蔡京的面夸赞其书法,然而对着宋徽宗则是说道“蔡京不得笔”,可知米芾是瞧不上蔡京的字。

书法家若能在青史留名,没有做出突破和创新的成绩是难上加难。蔡京的书法对与宋代书法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是无可替代的。以他本人的学养来说已具备成为书法大家的条件。但是较之于“苏黄米”这三位的成绩而言,蔡京妩媚柔弱的书风,缺少神韵的散落,让他的书法成就就不如前三者的光亮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