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狂妄,差点让杜甫不能出生,差点让中国少了诗圣

我们知道,杜甫在世的时候,名气并不算大。与李白的光芒万丈相比,他简直是默默无闻的跟随者,只能望其项背,做个小迷弟。再加上晚年生活拮据,动辄需要朋友的接济度日,因此,杜甫在一干神仙似的唐朝诗人中,总是表现得很谦虚低调。然而,杜甫的祖父却是一个狂妄至极的人,偏偏杜甫还要将他夸赞得绝无仅有。

杜甫的祖父叫做杜审言,在唐高宗时期考上进士,在武则天时代当上过膳部员外郎,被列为“文章四友”之一,也被誉为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按理来说,这样的经历,这样的才华,这样的成果,自然是人中龙凤,狂妄一些是很自然的,轮不到小珏在此说三道四。

然而,杜审言的狂妄是没有底线的,吹牛也是不着边际的。他有一句经典的口头禅,逢人便说:

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

这句话的意思是,杜审言认为自己的文章写得好,屈原宋玉都要甘拜下风,他的字写得好,王羲之都应该下跪拜师。这也是成语“衙官屈宋”的来历。要知道,这是在唐初,李白杜甫尚未出生,屈原就已经是诗坛大神级人物。王羲之也是在此时登上神坛,唐太宗甚至请求儿子用《兰亭序》陪葬。杜审言却口无遮拦,常常说出这样惊世骇俗的话来。

拿古人吹牛也就罢了,杜审言连朝廷大员也不放过。当他还是隰城县尉时,参加吏部的官员考试,考官正是吏部侍郎苏味道。结果,杜审言考完出来,便洋洋得意地对人说:“完了,苏味道这次一定死定了!”旁人还以为杜审言会医术,看出了苏大人有什么疾病。结果杜审言的话让人瞠目结舌:“苏味道看了我的判词,岂不是会羞死?”

其实,苏味道也是“文章四友”之一,才华并不在杜审言之下,而且官运亨通,地位比杜审言高太多了。苏味道是个老好人,从不轻易得罪别人,有人问他对人对事的态度,他经常支支吾吾,双手磨蹭着扶手,不明确表态,这就是“模棱两可”的来历。

这样的人,自然不会与杜审言计较,但并不代表所有人都有如此宽阔的胸襟。在公元698年时,杜审言就因为口无遮拦被贬为吉州司户参军。到底所谓何事,历史上没有记载,但无需多问,这样的人在官场能混好,才应该记载。吉州是个小地方,不得志的杜审言更看不起当地官员,马上被孤立。

对于这个刺头,司户郭若讷向司马周季重告了一状。周季重是杜审言的顶头上司,平日也受了许多气,趁机给杜审言安上一个重罪,准备上报朝廷,秋后问斩。

杜审言自己惹来杀身之祸,没想到却让儿子买了单。他的次子杜并,此时只有十三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听说父亲被诬陷,怀恨在心,找了个机会,到司马府上用匕首手刃了周季重。据说周季重临死前悔恨不已,怨恨郭若讷没有告诉他杜审言竟有这样孝顺刚猛的儿子。

当然,杜并是作为刺客上门行凶,又没有神行百变的轻功,得手后立即被一拥而上的家丁护卫给打死了。在唐朝,对于这样的热血男儿,被冠以游侠的称号,所以杜并甚至得到了相当程度的赞誉。

但是,我们需要捋一捋。杜并是杜审言的次子,他的哥哥叫做杜闲,此时也只有18岁。我们不知道杜并是怕连累哥哥,只想一命抵一命,还是别的原因,反正就是孤身前往,没有叫上杜闲。这个决定,不仅让杜家少死一个儿子,更让中国文坛多了一个光辉灿烂的巨星。这个巨星自然不是杜闲,而是杜闲在四十岁所生的杜甫。

也是造化弄人,杜并的冲动闹出这么大动静,杜审言最终却得到了释放,后来还受到了武则天的赏识。然而,他的狂妄并没有多少改变,直到临死还对前来探病的宋之问、武平说:我死了,就没有人能够压制你们了,你们终于可以出人头地了。

杜审言至死也没有改掉吹牛的毛病,也算一辈子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大概听过祖父的这些事迹,大概为了安慰祖父的在天之灵,杜甫竟然在《赠蜀僧闾丘师兄》中毫不谦虚地说:吾祖诗冠古!这个评价,恰恰与“衙官屈宋”何其相似,甚至连李白也没有得到杜甫如此的赞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