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丁振春作品

父亲是一名老兵

丁振春(黑龙江)

父亲是抗美援朝时参军的一名老兵。

那是一九五二年春末,田野积着残雪,柳树还没有抽丝,东北农村的天气乍暖还寒。

村里的男女老少一大早便都涌到街上,敲锣打鼓欢送新兵入伍。在村口,奶奶正了正父亲胸前的大红花,拉着父亲的手千叮万嘱:“儿啊,到了部队要好好干,多打美国佬!咱这刚刚过上的好日子,可不能让这些反动派给搅了……”

记着亲人的嘱托,父亲和同村的新兵战友登车启程。

参军后,父亲被编入由原东北边防军改编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预备部队,驻扎在距哈尔滨市六十公里的双城堡整训待命。在双城堡军营里,父亲白天摸爬滚打苦练本领,晚上参加政治教育和补习文化。

朝鲜战争结束了——父亲,过了江却没有参战的志愿军一兵,胸前佩戴着金光闪闪的抗美援朝纪念章,怀里揣着政府发给的三百元安置费,复员回到了家乡。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刚刚解放不久的东北农村并未风平浪静,乡村治安事件时有发生。各行政村相继组建治安保卫委员会(简称“治保委”),协助政府防奸、防谍、防火、防盗,监督管制“四类分子”,维护地方治安秩序。复员回乡的父亲,被乡政府选为治保委主任,负责四个自然村的治安保卫工作。

乡里为父亲佩发了一支“51式”新手枪,从各自然村抽调四名治安联防员归他指挥。父亲带领着治安联防员寒来暑往、马不停蹄,查疑点、排隐患、堵漏洞,协办治安案件,管制重点人员——足迹遍布乡村角落,不辞辛苦护卫着一方平安。

一天午夜,村上接到乡政府紧急电话:太平川村有一个漏网土匪携枪潜回村里,命令治保委前去抓捕。接到命令,父亲带领治安联防员连夜赶赴太平川,又根据村民提供的线索,从太平川追至依兰东山。天亮前,在一个废弃的地窨子里,把这个漏网土匪抓获。

乡里为给父亲请功,让他讲述抓捕土匪的经过。父亲说:“抓捕过程其实挺简单,那个土匪手里端着一把老式的“王八盒子”,看我握着的“51式”手枪比他的“家把什”厉害,手当时就软了……被押解回程的路上,土匪耷拉着脑袋跟我说,瞅你穿一身志愿军服,就知道来者不善,还是早一点投降保命吧。哈哈!这土匪原来是个怂包。”父亲疲惫的脸上洋溢着轻松的表情。

尽管父亲讲述抓捕经过寥寥数语,但县里还是在一篇《智勇双全擒顽匪》的文章中,把父亲一顿“神吹”。

父亲很爱这把“51”式手枪,每天都把它擦得锃光瓦亮。当了四年治保委主任,手枪几乎没离他身。后来手枪按规定上交了,父亲仿照做了一把木头的,刷上银漆,样子很逼真。父亲把木头手枪和那枚金光闪闪的抗美援朝纪念章并排挂在墙上。每每望见这两件珍爱的“宝贝”,父亲总会喃喃的说:“我这志愿军当的窝囊,连战场都没上, 得这纪念章有愧呀……”

作为一名军人,没能真刀真枪的在战场上和敌人过过招,终究成了父亲一生不能释怀的遗憾。

“一大二公”的时候,农村生产队有“五大员”——会计员、保管员、记工员、财粮员、领工员。这五大员都是生产队长手下的“五虎上将”。

父亲是保管员,掌管着生产队四个大仓库的钥匙。

保管员可不光是拿着仓库钥匙开门的。从口粮分配、公粮上交、余粮仓储,到籽种、化肥、农药、生产生活工具材料的出入库管理——事务繁杂且责任重大。父亲当了八年保管员,每天都像踩着薄冰过河小心翼翼,又像是上紧了发条的钟表,一刻也不停地准准的走着……

在村民眼里,保管员官虽不大,可是个有“油水”能“交人”的活儿。别的不说,单说秋冬时分口粮——好粮孬粮、秤高斗低、先分后分都是保管员说了算。

身前身后给父亲打溜须的人自然不少。

父亲爱抽烟,有人给他买两条“葡萄”烟卷,父亲说,这玩意没有“蛤蟆头”过瘾,不要;父亲爱喝酒,有人拎来两瓶“北大荒”,父亲把它拿到供销社代卖后把钱返给送酒的社员;杀年猪时邻居东请西叫,父亲谁家也不去……

父亲“油盐不进”,办事丁是丁卯是卯,“手不短、嘴不软”,六亲不认,公私分明。

父亲当保管员的第一年秋天,生产队給各户分苞米。分到我家时,车老板把两车穗小贪青的苞米卸到院里。看到这两车瘪瘪瞎瞎的苞米,母亲生气的质问车老板,分给我家的苞米为什么没有别人家的好?车老板说:“去问你家老丁吧!他让我给谁卸我就给谁卸。”晚上,母亲和父亲大吵一顿。父亲当保管员的那些年,我家没分过几车好苞米。

生产队仓库里有一台半导体收音机,是社员晚上学政治、听新闻用的。一天,收音机坏了,父亲拿回来修理。修好后的收音机播放出的声音那么悦耳动听,我和弟弟妹妹都是第一次见过收音机,惊奇和喜悦的感觉就甭提了!这以后,我们常跟父亲“磨叽”,让他把收音机拿回家听一会,父亲总是说,这是公家的东西,私人不能用。“磨叽”烦了,父亲便横眉立目,我们立刻闭嘴。

有一年过春节,父亲喝完酒心情好,要去仓库巡查,我趁机说:“爹,今天过年了,把收音机拿回家听听呗!”父亲不同意。母亲在一旁帮腔:“反正队里也不用,又听不坏,就拿回来让孩子们高兴高兴呗!”父亲动摇了,但是又说:“听可以,可不能用公家的电池。”我说:“行!”父亲拿回了收音机,我跑到村供销社,掏出兜里仅有的五角钱买了两节电池安到收音机上。

那个除夕夜过得好开心,全家人围着收音机听了大半宿样板戏。

第二天,父亲醒酒后直呼后悔。为这事,他在生产队斗私批修会上主动做了检讨。之后,这台收音机再没往家拿过。

“当上保管员,有粮又有钱”——这是那个年代农村流行的一句俗语。父亲当八年保管员,我家却始终是全生产队数一数二的贫困户。

“好心”人对父亲说:“老丁啊,你这人就是“艮”,做事一条道跑到黑。这保管员要换给别人当,家里早吃香的喝辣的啦!”

父亲听后一笑置之。

父亲认准了他的“艮”,坚守着他的“艮”。他觉得,只有“艮”,才能对得起集体、对得起社员,才能对得起良心。

父亲的“艮”还是付出了代价——这一次的犯“艮”彻底断送了他继续“艮”下去的机会。

一天,父亲和社员们在场院脱粒黄豆。装袋入库的时候,一个矮胖胖、脸上有块刀疤的中年男子把父亲叫到一边。这人是刚刚上任的生产队长。疤脸队长把嘴凑近父亲的耳边悄声说:“这块地黄豆成色好,留出五麻袋别入库,机动使用……”

“机动使用……干啥用?”父亲没明白,追问道。

“嘘!”疤脸队长将一根手指放在唇上,向父亲眨动着狡黠的眼神,转身离去。

整个一下午,父亲也没琢磨出“机动使用”到底是干啥用。干啥用也得先入库哇!他没理会疤脸队长的交待,临了,还是把黄豆统统入库了。

晚上召开社员大会,疤脸队长宣布撤销父亲保管员职务,理由是:“老丁年纪大了,文化水平又低,当保管员不合适了……”

父亲没有分辩,尽管他对撤职的原因心知肚明。

父亲没觉得他做错了什么。

第二天清晨,父亲照例起的很早,却没有习惯性的去队部、去场院。他下意识的摸一下腰间,空了——那一大串陪伴他八年多的仓库钥匙昨天交给了疤脸队长。

父亲在院子里漫无目的地转悠了一会儿,便坐回屋里不说话,装袋烟叶,点燃,一袋一袋的闷闷地抽。烟杆发出吱吱微响,苦涩的“蛤蟆头”旱烟味呛得他直想流泪。

一九七七年,我高中毕业参加了高考。

填报志愿时,我有意报考地质院校,征求父母的意见,父母两人的意见却大相径庭。

母亲说:“咱村王大个子就在县地质队上班,听他说搞地质爬山越岭的,一年四季不着家,可艰苦了……”母亲不同意我学地质。

父亲则说:“艰苦怕啥?艰苦才锻炼人呢,年轻人吃点苦对自己没坏处。既然国家需要,孩子又喜欢,就报!”父亲的态度明朗、坚决。

“再说,搞地质工资挣得多,待遇又好。”父亲补充道。

我最终听了父亲的话,报考了长春地质学校并被录取,毕业后分配到了本省某地质队工作。我一直认为,父亲当初支持我报地质院校多半是图地质行业工资高,毕竟当时家境拮据,上班多挣点也好补贴家用。后来证明,我完全误读了父亲对我选择的鼓励。

八十年代末,地质行业步入低谷,职工大量下岗。看到单位里不少人“跳槽”,我也萌生调地方工作的念头。得知一个表亲属在县政府供职并握有实权,我回家跟父亲说让他求那个亲属把我调回县里。父亲没等我说完,便劈头盖脸把我一顿训斥:“咋地?单位遇到困难就想跑了!亏你还是个党员……你是学地质的,国家培养你这么多年,这个时候想调走,这在战场上叫啥,叫——逃兵!”

“麻溜回单位踏实工作,可不能‘人在曹营心在汉’。爹别说没本事给你舍脸求人,就是有这本事我也不会去求。春呐!你是在党的人,这个时候咱可不能临阵脱逃,给党丢脸呐!”

父亲又一次为我拨正了人生航向。

二〇〇〇年,父亲患病来佳木斯住院,出院后在我家休养。一天吃晚饭,父亲兴致极高,问我好多单位和工作方面的事儿。我说,这几年地质行业形势好了,单位变化很大,我和妻子都涨了工资;我还告诉父亲我已被单位列为处级后备干部,父亲听了很高兴,夸我。妻子则在一旁指着我插话说:“他这个人就是‘死性’不会来事,要是往上活动活动,早就提起来了。”

父亲放下手里的筷子,收住了笑容,正颜厉色的对妻子说:“老大媳妇,爹可得说你啦!咱老丁家祖祖辈辈是土里刨食的光头百姓,走得正,行得端……振春做的没毛病.求进步要凭自己真本事,可不能为一官半职挖门盗洞走歪道哇!”

妻子被父亲说的脸胀通红,一个劲儿的点头。

二〇〇一年二月,我被提任单位纪检书记、工会主席。

然而,父亲却于四个月之前的二〇〇〇年十月十八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父亲是突发脑淤血去世的。

整理父亲的遗物时,发现在他贴身的内衣上缝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布袋,打开布袋,里面装着父亲的复员退伍军人优待证和抗美援朝纪念章,还有1600元人民币纸钞。纸钞夹在军人优待证里,证上清晰的 记载着多年来父亲领取政府补助金的笔笔数额。那枚抗美援朝纪念章,依旧锃光闪亮,没有一丝锈迹……

父亲平静的走了,走的就像天空划过的一颗流星,悄无声息。

二〇一九年清明节,我把父母的土坟从乡下迁移到一处公墓。公墓依山傍水、绿树环抱。骨灰移葬那天,细雨绵绵,云幕低垂。我和弟弟妹妹们心怀崇敬将父母的骨灰缓缓安放于花岗石墓穴中。我把那枚金光闪闪的抗美援朝纪念章端正置放在碑前,周围摆满了供品和鲜花,点燃香烛,倒上一杯酒,我们向父母叩首祭拜……

祭拜完毕,我说:“父亲是一名老兵,我们给他行一个军礼吧!”

我和弟弟妹妹们都举起了右手,向着父亲的灵牌——庄重地致了一个极不标准的军礼!

那一刻,我的心头一热,抑制不住的泪水潸然而下……

2020年11月20日

【作者简介】丁振春,黑龙江省地质文联会员,佳木斯市作家协会会员,《地质调查报》记者。出版《创业交响曲》《地矿正能量》新闻、文学及评论作品集两部,另有部分文学作品散发《中国矿业报》《黑龙江国土资源》《地质调查报》《中国作家在线》《佳木斯作家》《作家前线》《情感文学》《星期八文艺沙龙》等报刊和公众平台。

(0)

相关推荐

  • 奖给抗美援朝功臣纪念章

    奖给抗美援朝功臣纪念章   pingpu

  •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记抗美援朝老兵冯仲魁

    每当我回家看望父母的时候,总会在我们村看到一位耄耋老人,他精神矍铄,红光满面. 不是在滑子村文化广场看人下棋,或与人闲谈,就是骑着一辆除了铃铛不响全车都响的几十年前的老旧自行车向地里奔去.他就是我村退 ...

  • 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致敬最可爱的人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近日父亲收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在战斗的岁月里,父亲曾获得过多枚纪念章 ...

  • 抗美援朝纪念章

    抗美援朝纪念章   pingpu

  • 【记忆】“901”镍矿纪实:我的父辈们——抗日、抗美援朝老兵任玉岭 ‖ 任国庆 蒙琼英

    "901"镍矿纪实:我的父辈们 抗日.抗美援朝老兵任玉岭 任国庆 蒙琼英 1925年的一个清晨,冀中平原的一户农户家中,诞生了一个男孩儿.家人为男孩儿取名任玉岭(曾用名任玉嶺,任玉 ...

  • 散文《父亲的饺子》 陈久平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一辈子总是吃母亲做得饺子,吃一顿父亲做得饺子很难,我在一生中就吃过一顿父亲做得饺子,而且很香,永远不会忘记这种香味. 那 ...

  • 沉默的父亲

    人类进入21世纪,世界给中国人带来了两个充满人性与人情的节日:一个是母亲节,一个是父亲节.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关爱与思念父母的机会.它在不断地提醒我们,要铭记我们的父亲和母亲,不管是健在的,还是已故的! ...

  • 杨俊友||跨过鸭绿江,追忆英雄父亲杨国瑛!

    父亲1951年入朝参加抗美援朝,1955年回国,在朝参战五年,大小战斗无数次,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荣誉勋章.军功章数十枚.我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在战友给他写的一份信中才了解他在朝鲜战争中荣立二等功 ...

  • 【高光时刻】父亲的两枚纪念章(作者 庞立亚)

    小时候看什么都好奇,把家里大人有用的.没用的东西都拿出来耍,耍坏了.玩丢了是常有的事.父亲抗美援朝时的纪念章,就被我不知道什么时候玩丢了. 这事,父亲从来没有提起过.直到2020年10月抗美援朝70周 ...

  • 纪念抗美援朝七十周年(纪念章系列之一)

    今年是抗美援朝志愿军入朝七十周年,老父亲十月拿到纪念章.父亲的纪念章,我为我父亲骄傲!!! 一.抗美援朝纪念章(1951年) 铜质纪念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颁发.1951年为薄形,1952 ...

  • 【阅读悦读丨小说】王忠明《回乡》

    文/王忠明 [作者简介]王忠明, 1973年生,黑龙江肇东人,肇东市作家协会会员.喜好用文字抒发情感,展现内心世界,偶有小文发表小报籍此自乐. ----------------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