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夫专栏◎散文:万花魂

著名作家厚夫授权       专栏

万花魂

文/厚夫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木兰辞》,这首北朝时期北方乐府民歌的杰出代表,记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花木兰。相传,故事的发生地就是在今日延安市的万花山下的花原头村。那位叫花木兰的巾帼英雄,女扮男装,替父从军12年,屡建战功,成为名垂千古的赫赫女英雄。而传说她栽种的牡丹花如今也漫山遍野,像一簇簇朝霞一样在春天里燃烧,把一个传说和一个优美的景观留给了后人。

五月的一个下午,我逛了一趟万花山。

时值骤雨初歇,阳光朗照,车出延安市区,沿杜甫川西行,湿漉漉的空气里夹杂着梨花、杏花、杜梨花的芳馨。远望山坳,那三五成群,白色、红色、紫色的云团,煞是好看。而间或的一声鸟鸣把人的遐想带到一个悠远的意境。它是那么婉转动听,对于久在喧嚣尘间的人来说的确是一味清凉。

车泊在万花山山脚。山脚有一人工湖,系拦河筑堤而成,约3亩,依自然沟坡伸延。湖水碧绿,清澈透明,东西两岸垂柳与青山倒映其间。微风徐来,水波不兴。我感到这汪湖水似乎是当年杜甫的眼睛,深邃而幽静,明彻而又灵活。

跨过湖堤,循香而行,让一条带状小径牵引到一面山坡。嗬,原来当年花木兰所植牡丹就在这里。这里牡丹花是白、粉两色,或含苞,或怒放,花冠圆状,单瓣,但芳香扑鼻。初看似不及洛阳牡丹的娇艳华贵、雍容大气,但气宇轩昂、风姿凛然。再登上半山腰的崔府君庙后,但见出现一片真正牡丹天地来。一片花丛,红、黄、紫、绿、粉、白,有单有复,大而美丽。姚黄魏紫,国色天香。一株株牡丹枝杆粗状,铮然挺立,浑身散发出一种骨气、一种斗志和一种力量。观此景,顿觉精神。其实,寄情山水也是阅读人生、审视自我。今日,我在这一片野生牡丹的雄壮特质和阳刚壮美中找到了我所要找寻的答案。

来万花山观牡丹,有此足矣,因为它是最正宗,最能表现这里地域风格的一种草木。野生牡丹在经历千年沧桑后,已经附加了人的一种美好情感。如果脱离某环境来考察一个具体事物的形成缘由,那是永远说不清楚的。对于万花山上的牡丹来说,不管它以前怎样生存,但它毕竟与花木兰的故事有联系。因此,我必须走近花木兰的故事,解读历史。

于是,我又来到木兰陵园。花木兰的陵园和牡丹园隔河相望,约两亩。园内雕一尊花木兰沙场御敌的巨型石像,栩栩如生,似乎把人生的想象带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的沙场征战场景。战马嘶鸣,一身戎装的花将军横枪立马,直捣敌阵。园内立一通石碑,勒有著名的《木兰辞》,笔力遒劲、雄厚,供游人在赏景物之时,缅怀巾帼英雄的感人事迹。陵园最上方是花木兰的墓冢,大书“花将军之墓”。相传,这里曾有人亲眼看到过用马青石雕制的石碑一通,尚依稀雕刻“花木兰之墓”,只因年久失存。当然,现在的坟堆墓志,是凭有关史料、民间传说重新而建。

对于历史学家来说,考证一个细小的历史细节所引起的快感是无法比拟的;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他亲历现场后所获得的感受上升到一种理性的高度,那种惬意也是别有滋味。花木兰是不是花原头村人,这已并不重要,关键是她的行为为后世提供了足以参考和借鉴的价值体系,提供了理想的范本。因为她是中华民族在危难之时出现的英雄,她是历经千年而不衰竭的话题。

花木兰的故事是这样有板有眼地在陕北地区流传。

那是1500多年前的北魏时代,陕北延安府万花山下花原头村有个叫花弧的庄稼人,曾当过几天兵,以后便一直务农,他靠苦力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名木兰。据说花弧家种了一棵木兰树,数年不开花。就在生下木兰的时候,木兰花突然绽开,老两口好生欢喜,为讨个吉利,就给孩子起名木兰。

木兰年少时,正值北方突厥入侵,战争连年,百姓不得安宁。就在木兰17岁那年,朝廷下达了十二本征兵名册,册册都有年过花甲的父亲的名字。可年迈体弱的老父怎么能应征呢?聪明、睿智的木兰,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杀敌报国。她把这个想法告诉老父母时,他们说什么也不同意,但木兰的主意已定。木兰和父母跑遍延安的街市,备办行装,买齐战马的马鞍、马辔头、马鞭子。于是,木兰头戴壮士帽,身穿箭衣,腰挎宝剑,一派武士打扮。她过黄河,跨黑山,上战场。战争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木兰和男人们一样行军打仗,但谁也没有识破她的女儿身。她作战勇敢,屡建奇功,由一名普通的士兵终于荣升至先锋将。突厥求和后,当了12年兵的木兰终于得胜回朝。天子召见她,亲封木兰为尚书郎,还准备招为驸马。但木兰婉言相谢,她归心似箭,非常想念年迈的双亲,只求天子放她早日省亲。就这样,木兰回到了花原头村。走时还是17岁的小姑娘,归来时已经成为战功煊赫的年轻将军。木兰的老父母激动不已,庆幸女儿能活着回来。一家人又是杀猪,又是宰羊,请来全村的亲戚朋友庆祝。一时间,木兰家门庭若市。木兰的那些战友们,纷纷赶来为伙伴庆功时,发现戎马倥偬、杀敌沙场的木兰竟是一个容姿娇美的俊美女子,他们变得目瞪口呆。就这样,一个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传播到全国各地。

我还是宁愿相信这样的传说,即花木兰征战归来时,路过洛阳、长安等地,看到那里的牡丹开得格外鲜艳,就挖了不少根茎,解甲归田后,她就亲手把那些根茎插在万花山上。这些根茎一入土,便在万花山扎下根,年年月月,牡丹越开越旺,到处生根,长得满山都是……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牡丹是花木兰生命的写意,那如锦似缎的牡丹是花木兰高洁心灵的象征。因为花木兰的神祇保护着这一片花仙们自由自在地生长,使它们通过千年的不懈演绎仍传递着一个明确的信息,那就是勿忘中国妇女的骄傲,勿忘历史。本来战争是属于男人的事情,战争让女人走开。可在一些民族矛盾黏稠的特殊历史时期,我们应该为我们民族中曾诞生过的王昭君、花木兰、佘太君、杨排风而骄傲,为那些高坐于君王之位而号令天下的男人们而羞愧。于是,花木兰走进我的视线后,她变得愈来愈楚楚动人了。她是花神,热爱和平,替父从军,保家卫国。因此,这满山遍野的牡丹,必定是她的精魂了。

传说花木兰返乡后,不仅栽种牡丹,而且还和从军前一样纺纱织布、耕田种菜、扶老侍小。她忘不了12年战场养成的习惯,每天清晨都骑马练武。于是,万花山顶上又有了一块被马蹄子踩出的平地,长约2里,人称“走马梁”。

至于花木兰是怎样死的,无从考证。相传她无疾而终,高寿80有余。坟墓是她亲选的,与万花山一河之隔,为的是一睁开眼就能看到万花山的牡丹。相传埋葬花木兰时,葬礼十分隆重,皇帝都派人来了。花木兰的墓位于山顶,墓下有石阶路,路旁有石人石马石狮和拴马桩。陵园长时间享受祭祀,香火绵绵不衰。百姓是不会忘记自己的英雄的。直至今日,木兰墓所在的这座山,仍被花原头人称为“花家陵”。人们宁愿相信这一切是真的,花木兰既是传奇英雄,又是尘间凡人。

一种美好的风景,一个优美的传说,一位千古传奇式的女英雄,构成陕北众多光山秃岭中间的万花情致。我必须这样理解,花为悦己者开。万花山的牡丹是专门为花木兰而绽放的。正因为这苍茫而厚重的土地上诞生了一个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巾帼英雄,雍容华贵、国色天香的牡丹才不远千里扎根于此,咏喟着美丽的传说。历史虽然离我们已经很久远了,但它会永远启迪未来,启迪明天……

结束万花之行,但见杜甫川里游人如潮,源源不断地往沟里涌。脑际一热,我又想起一位当代诗人的小诗:

五月

一个燃烧的季节

千万只牡丹

用花会的形式

咏喟着关于英雄

恒久的故事

是啊,每个人心里都会有这样的体会!

《走过陕北》是有关陕北人文、历史的散文随笔集,在这本对陕北具有典型意义的故迹寻访并与之倾心对话的散文集中,作者以现代人的眼光,对陕北有代表意义的地域或文物触景生情,讲述历史,倾诉情怀,用睿智的思考与优美的文字加以记录,被誉为“黄土地上的壮丽诗篇,人文赤子的深情恋歌”。

厚夫本名梁向阳,陕西延川人,系延安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已出版《路遥传》《当代散文流变研究》《心灵的边际》《边缘的批评》《行走的风景》等多部著作,曾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表彰奖、柳青文学奖、冰心散文奖等多项荣誉。

微风轩书香社,专注签名书

赞是一种鼓励 |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本栏目广告热线:15592025920

(0)

相关推荐

  • 【诗】万花山

    如一位言辞激辩的演说者 傲然挺立,魁伟的身躯上顶蓝天 幽幽的野径,湮没在疯长的藤蔓中 人迹罕至的岩间,偷偷盛开着牡丹 大辩无言,所以山中如此寂静 嘚嘚的脚步,如散落草间的流萤 密叶间的天空,陶醉于石上 ...

  • 【博闻天下】木兰故里行 | 游记 徐小玉

    木兰从军是中国妇孺皆知的故事,自从被美国迪斯尼电影公司改编成动画片后,更是扬名寰宇了!可木兰是哪儿人呢?凭我过去的印象,她好像是河南人.也许是常香玉表演的豫剧花木兰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比如那段人们常唱的 ...

  • 20201206湖北花木兰故里木兰胜天游感

    ​湖北花木兰故里木兰胜天游感 文/全兴(付春兴) 最敬巾帼花木兰, 谁说女子不如男. 今朝千里来溯源, 哪个不是半边天.

  • 厚夫专栏◎散文:千古范仲淹

    著名作家厚夫授权       专栏 千古范仲淹 精品文化是大浪淘沙后澄出的金子,时间愈长光泽愈亮:精品文化也是一种经年佳酿,岁月愈久酒香愈醇.翻开泛黄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注目那一首首唐诗.一阕阕宋词时, ...

  • 厚夫专栏◎散文:大风中的西夏王陵

    著名作家厚夫授权       专栏 大风中的西夏王陵 风就是这样魔幻一般在广袤的戈壁滩上展开-- 刚游沙湖时,风和日丽,可转倏间天色就暗了下来,它设计着一种意蕴深刻的风景,等待着要去贺兰山脚游览西夏王 ...

  • 厚夫专栏◎散文:过金锁关

    著名作家厚夫授权       专栏 过金锁关 一 从西安沿210国道北行陕北,穿铜川市区:再北行,进入一个渐行渐窄的峡谷地带.这里仿佛上帝的巨手在巉岩中硬抠出的一条缝儿,窄窄的.细细的只留出一条公路的 ...

  • 厚夫专栏◎散文:芦关访古

    著名作家厚夫授权       专栏 芦关访古 文/厚夫 延州秦北户,关防犹可倚. 焉得一万人,疾驱塞芦子.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以<塞芦子>为题作诗,表示忧国忧民.报效国家的决心." ...

  • 厚夫专栏◎散文:杨家城记

    著名作家厚夫授权       专栏 杨家城记 文/厚夫 杨家将为中国老百姓传颂,已经有近千年的时间了.在我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很少有像杨家将那样,被民间热烈地赞颂和深切地同情.有关杨家将的故事,从最初 ...

  • 厚夫专栏◎散文:​羌 村

    著名作家厚夫授权       专栏 羌 村 文/厚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稍有一点中国古典文学基础的人,估计不会对这 ...

  • 厚夫专栏◎散文:玉华清凉

    著名作家厚夫授权       专栏 玉华清凉 文/厚夫 拂起一缕又一缕轻雾,拨过一重又一重松涛,我在跳跃的山路间找寻你散佚千年的古意--玉华宫. 没想到,我的所想便是我的失望,我的失望激发了我的渴望. ...

  • 厚夫专栏◎散文:赫连勃勃墓考辨

    著名作家厚夫授权       专栏 赫连勃勃墓考辨 文/厚夫 早就听民间传说陕北延川县的稍道河乡有个赫连勃勃墓,我始终半信半疑. 赫连勃勃是东晋十六国群雄并立时期的一代枭雄,他可算得上是陕北高原上崛起 ...

  • 厚夫专栏◎散文:统万城寻踪

    著名作家厚夫授权       专栏 统万城寻踪 文/厚夫 唐代诗人陈祐有首<无定河>: 无定河边暮角声, 赫连台畔旅人情. 函关归路千余里, 一夕秋风白发生. 在陕北高原的无定河流域,到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