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克己复礼,墨子为何却认为,原有制度是万恶之源?

我们知道在先秦的诸子百家当中,墨家和儒家的关系是比较差劲的,或者说墨家和儒家的学说理念有着本质上针锋相对的地方,原因在于,孔子认为天下之所以会出现冲突和矛盾,那是因为贵族阶级内部不讲孝悌,不守规矩,众多的大夫、诸侯等等纷纷僭越,不再遵守礼乐制度,导致礼崩乐坏,进而天下大乱。

而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在于进行内部整顿,也就是所谓的克己复礼,恢复曾经的统治,让不守规矩的人重新变得守规矩,让不遵守曾经制度的人重新遵守制度,如此天下就可以恢复到曾经有秩序的状态当中。

但在墨子看来,天下大乱的根本并非是原有秩序的崩溃,并不是秩序发展的过程中有人触发了秩序的逆鳞导致这个秩序无法再推行下去,他认为,动乱的根本在于秩序本身就有问题,或者说这个秩序就是万恶之源。

也就是说,

在孔子的认知中,

秩序是对的,只不过是有一些人不再遵守秩序,导致秩序无法再继续推行,

而墨子则认为秩序本身就是错的

,就不应该存在,或者没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墨子认为周王朝分封制度,是万恶之源

可是,周王朝毕竟利用分封制度或者是宗法制、礼乐制、封建制三大社会链条进行了很长时间的安稳统治,为什么墨子会认为这样的制度本身就有问题呢?本篇文章重点分析这样问题,看一看,墨子为什么认为周王朝的原有制度,是社会发生动乱的万恶之源?同时来了解一下墨子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儒家与墨家对影响社会动荡的原因认识不同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当时的社会秩序之下存在着哪些社会现象。我们上面说到,

儒家人认为秩序本身是对的

但因为有些人不守秩序,

所以,导致秩序的作用开始降低,所以,在儒家的观念当中犯上作乱,是导致阶级崩溃的主要因素。

但是,孔子所说的犯上作乱本身是存在着逻辑问题的,至少在墨家人看来逻辑不通顺,为什么呢?因为,如果说犯上作乱是社会动荡的根本因素,也就是说,普天之下的诸侯国、大夫、士,这些人在对抗上级的时候都有着压倒性的优势,或者说绝大部分拥有优势,那才具备着犯上作乱的基础条件。

但问题是,在当时那个时代,诸侯国只有几十个,但是大夫的独立势力范围就有成百上千个,至于大夫之下的家臣和士,这些人恐怕就是成千上万了,而这些成千上万的家臣或者士,他们并非都比大夫要强,而这成百上千的大夫也未必都比诸侯国要强,所以,犯上作乱的其实只在少数,或者说犯上作乱只是一个结果和表现形式,并非是社会动荡的根本。

因为,很多人其实并不具备这犯上作乱的条件,所以说,这其实是一个逻辑问题,当人们不存在犯上作乱的条件的时候,就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人,能够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危及社会,那么这绝对不是社会出现病症的根本因素。

弱肉强食是自然法则

那么,社会出现问题的根本因素是什么呢?其实应该是弱肉强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只有那些实力雄厚的诸侯、大夫、士,他们其实才能够僭越,就像我们上面说的,他们才符合犯上作乱的条件,也才有犯上作乱的可能。

当诸侯实力雄厚的时候,他们就可以不把天子放在眼里,当大夫实力雄厚的时候,他们就可以不把诸侯放在眼里,同样的,当家臣实力雄厚了,他们同样也可以不把大夫放在眼里,说白了,起到作用的不是思想,不是道德,而是枪杆子和钱袋子,谁的枪多拳头硬,谁的钱都人多,谁就能够越来越强大,谁就能够在当时那个礼崩乐坏的社会里寻找一席之地。

那么,这些人又是怎么来的呢?其实就是打出来的,按照周王朝刚刚成立之时,周公给社会制度的规划是天子、诸侯、大夫、家臣分别位列不同的阶级,就好比,天子是龙,诸侯是大鱼,大夫是小鱼,家臣是虾米,按照正常的秩序和规则,只能够是鱼有鱼路,虾有虾路,大鱼、小鱼、虾米和谐共存,而且就算要出现争斗,也只能是龙吃大鱼,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不应该存在虾米吃小鱼,小鱼吃大鱼的道理。

但从孔子那个时候开始,甚至在孔子之前,社会就已经存在着虾米吃小鱼,小鱼吃大鱼的现象了;这种现象又是怎么来的呢?其实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些能够吃小鱼的虾米,吃了足够多的小虾米成长了起来,这些小鱼也吃了足够多的虾米和更小的鱼成长了起来,当他们吃的足够多,势力足够强,他们就可以吃上一级了。

所以,就会导致某些小鱼能够吃大鱼,某些大鱼能够叫板龙王,所以我们从表面上来看这是犯上作乱,但实际上就是弱肉强食导致的,换句话来讲,犯上作乱其实是弱肉强食的一种结果。

墨子认为,社会制度问题会导致阶级崩塌

其次,我们再来看一下墨子认为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我们上面说,在当时的那种社会秩序统治之下出现了弱肉强食,表现出来就叫犯上作乱,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不正是因为曾经阶级划分的制度吗?

正是因为有了当时的分封制度,才有了逐个阶层的阶级,同时在阶级之下的诸侯才有着强大的自治权,他们自给自足,同时自负盈亏,而在诸侯之下也有大夫,他们同样自给自足、自负盈亏,虽然比着诸侯的权利要小,但是同样拥有自治权。

如此,当大夫强大起来,诸侯也就失去了立足之地,比如说曾经鲁国的季孙氏,他们占据着整个鲁国绝大部分的社会资源,那么最终也只能有一种形式出现,那就是季孙氏代替鲁国国君执掌实际的鲁国政权。

而同样的,当诸侯强大起来,也就没有天子什么事了,比如说春秋时代的楚国,就敢自立为王。所以,在墨子看来,社会制度本身就有问题,而且问题很大,社会应用这样的制度,那么最终必然会导致阶级崩塌的问题,这并非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不守规则的人,而是这样的规则只能够导致如此的结果。

墨子的理念与社会制度相矛盾

那个时候采用的是一种什么制度?其实是封建制,这种封建制与后来的封建社会采用的制度是不同的,主要指的是封邦建国的形式,或者说是一种等级制度,又或者说是封建秩序和等级秩序,在这种秩序和制度之下,政治实体要分为三等,天下、国和家。

阶级社会,人要分为三六九等

天下是天子的势力范围,虽然说天下又被瓜分成很多政治实体,天子在这一阶层更多的也只是虚名,但是天子是最依旧高等级的统治阶层,而国则是诸侯的势力范围,是真正有领土、人口的势力,家则是大夫的领地,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家庭概念是不相同的,他们与诸侯一样都有着真实权利和统治势力。

而在政治实体之下,人也要分三等,贵族、平民、奴隶,在贵族当中又要分四等,天子、诸侯、大夫、士,诸侯当中又分五等,公、侯、伯、子、男,此外,还有男性和女性的不平等、嫡子与庶子的不平等、长子与次子的不平等、君子与小人的不平等,这些都是社会阶层的体现。

所谓,

天上日月星,人分三六九

,不平等这件事,无论是在周公那里还是在孔子那里,其实都是天经地义的,或者说这两个人都是赞同阶级划分的,可是阶级存在就必定会出现我们上述所说的问题,当底层阶级的实力不断强大之后,他们就会吞噬上一层的势力,最终导致阶级的崩溃,社会也就出现了问题。

因此,当我们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象时,必定会分成两种观念,一就像孔子一样,认为秩序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人的影响,从而出现了崩坏;但是也有像墨子一样的观念,认为秩序本身就是错的。

墨子核心理念——平等

而且墨子的核心理念其实只有两个字,

就是平等,

既然平等,就不应该有阶级的划分,在墨子的心目中,人与人天生平等,应该平等,同时也必须平等,其认为当时之所以会有天下大乱,世道之所以会不太平,就是因为在此之前使用的政治制度就不平等。

只不过当时人们的认知并不是很广泛,无力在一种不公平的制度之下进行诸多反抗,就像是儒家所说的封建秩序规则,

男尊女卑、父尊子卑、君尊臣卑

,这其实在墨子看来就是公开的宣布可以“贵傲贱”,高贵的可以傲视卑贱的,也就会出现强执弱、诈欺愚,换句话说,高阶级对低阶级所做的任何一切事情都是正常的,也都是可以的。

但是,在墨子看来,人与人之间不应该划分如此大的差距,人的出生是不能自己决定的,无法决定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无法决定自己是贵族还是平民,难道就要通过一个出身问题就决定一个人的所有吗?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如果社会环境如此的话,那谁还愿意努力呢?社会生产的积极性又要如何去带动呢?

所以,在墨子看来,无论是孔子还是之前的周公,他们都是自作自受;因为他们赞同的是阶级的观念,将人们差别化看待,却没有想到后来被他们看轻的人,本来应该地位低贱的人,却有了翻身做主人的念想,虽然他们给这些人扣上了僭越的帽子,但是不得不说这些人一脚踩痛了孔子或者周公的心。

而墨子对于这些人的批判,也恰恰印证了当时糟糕的社会环境,甚至解放了平民百姓的思想,也让他们有了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和想法,不得不说,对于时代的推动是非常有利的。

讨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

,墨子之所以认为,西周原有的政治制度是万恶之源,有着很多依据的,首先阶层的存在,必定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地位差距、阶级差距或者是贫富差距,而有了这样的差距,有了地位上的区别,很多人也就可以无故富贵了。

就比如说,春秋战国时代的很多贵族,在他们那一代又给社会创造了哪些贡献呢?甚至有一些不但没有做贡献,还在阻碍社会的发展,可是他们依旧依靠前人留下来的功勋耀武扬威,不断的压榨平民的生存环境,这必然会让平民百姓感觉到压迫,而始压迫的时间一长就会让人产生反抗心理。

再者,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父亲还是儿子,生而为人本应是平等的,只要是认同了阶层的存在,而且在当时没有法律约束的前提下,贵族其实掌握着平民或者是奴隶的前途甚至是生命,如此一来,对于低阶级人的打压岂不是就可以顺理成章了吗?这样的社会又怎么能够安稳发展呢?

所以,在墨子看来,并不是那些不尊奉阶级的人错了,并不是那些不再赞同西周原有秩序的人错了,而是西周的原有秩序本身就是错的,只不过受惯了打压的人,不愿意再承受继续的打压了而已。

结尾

其实,说来也是,虽说儒家观念在后世的发展过程中成为了主流,但儒家思想中的糟粕也是很多的,比如,

男尊女卑,这本身就是造成社会矛盾的一个方面

,又比如说,符合封建的三纲五常,这其实也是对人的打压。

当然,批判儒家学术的墨家也并非是完全正确的,对于诸子百家的理念,我们需要仔细分析,认真评判,单纯地将它们独立来看始没有任何意义,对于社会的发展也没有任何的价值,最重要的是将理念进行融合,取其中最为精华的部分应用于现实的生活,如此才是古代的思想家对于我们最大的启发和价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