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与古典艺术其实是相通的,只是看懂它们需要动些脑筋

上一篇:荷兰最古老的博物馆,诺奖获得者曾在此工作,也是荷兰最早的浪漫主义画廊

下午一点当我们回到大市集广场时,这里已是人声鼎沸。今天是星期日,同时也是复活节。

看这小姑娘玩得多开心呀。

我们穿过狂欢的人群,走进广场南边的大厅博物馆。它是弗兰斯·哈尔斯博物馆的分馆,被标注为Hal,主要展览当代艺术。与广场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博物馆里的观众屈指可数,偌大的展厅经常只有我们两个人。

展览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对应弗兰斯·哈尔斯画作的一个特点,展现出这位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的画家对21世纪当代艺术家的影响。

第一部分的主题是生动。哈尔斯曾经画过大量群体像,比如民兵队开会或飨宴的场景。他的笔法粗犷豪放、自由洒脱,在当时可谓独树一帜。有时只是寥寥几笔,就把一个人物最生动的表情勾勒出来。这幅当代群体像不夸张地说传承了哈尔斯的风格,它表现的是一个轻松的夜晚,人们暂时放下白天的一本正经,来到广场上尽情跳舞、开怀畅饮。整个画面充满动感。细心的人也许会注意到,稍远一点儿的人群中有个黑衣骷髅模样的形象,提醒人们欢愉中潜在的危险,也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丝神秘。

这幅画中间的人物仿佛在劝桌子对面的人(或者说观众)再喝一杯,诡秘的笑容中透出一种不怀好意的神情。

从这幅画中的人物表情可以看出大家都已经喝得差不多了,许多人陷入沉思和迷茫。刚才还愉快地大声交谈,现在则低头不语,似乎想起了各自的伤心事。

第二部分的主题是期望。弗兰斯·哈尔斯不仅给有钱人绘制肖像,同时也画了很多社会底层的人物形象,艺术史学家们常常将其归为风俗画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肖像画,就像我们之前在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看到的《快乐的酒徒》。如今一些学者有新的看法,认为哈尔斯其实是通过这种描绘人生百态的方式记录当时的社会全景,让那些没钱请人画像的穷人也能将形象留存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也许是画家与被画者共同的期望。这幅画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群穷苦大众,他们坐在街头等待被人雇佣打点儿零工。

这幅画的主人公不是人物,而是一只胖得像猪一样的宠物狗。它的身后是一辆童车和一把只有儿童才坐得进去的小沙发,沙发上还扔着一个骨头一样的人形玩具。这也是一种生活。

第三部分以“渗透”为主题。弗兰斯·哈尔斯曾在《圣乔治民兵队官员》的群像中把自己的形象画到其中。学者们认为,以他当时的收入水平是不可能成为民兵队官员的,也就是说他把自己与这些有钱的高官画在了一起。这就引出了一个关于“渗透”进某个本不属于自己的群体的话题。当代画家有时也会通过运用伪装或道具把一个人物形象画成不属于其真正身份的样子。

最后一部分的主题是噪音。哈尔斯曾经画过一些戏剧性的人物形象,比如男扮女装等。当代绘画也不乏各种奇异形象,有时把人与动物、植物或某些物品结合到一起,通过引入这些所谓的“噪音”来表达画家所期望的含义。

“噪音”这个主题分散在几个房间里,楼上最后一个大房间的作品尤为前卫。

这件作品整体上看是个人形,以一个破碎的形象倒在一处镜面上,但身体躯干部分被做成一个花瓶,下边还长着一条畜类的腿和蹄子。

这件作品是投影在一块幕布上用硬笔线条绘制的人物,眼睛和嘴还会动,不知为什么总给人一种猥琐的感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