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亡帝责——游龙戏凤话武宗:玩伴
明武?宗
终于到了明朝最会折腾的主,不过从哪说起走呢?
大家知道明孝宗的谥号是什么吗?
敬。
夙夜警戒曰敬,这也可以视作常常自省的意思,明孝宗像他的老子成化一样也信鬼神之事,因而也宠信过一批神棍,但是他很快就幡然悔悟继续勤政;
夙兴夜寐曰敬,形容晚睡早起很勤奋,用来形容明孝宗再合适不过;
广直勤正曰敬,畏天爱民曰敬。
内远声色,掖庭无歌舞之娱;外绝游畋(音tián,耕种、打猎之意),苑囿(音yòu,动物园的意思,苑囿既是皇家猎场)无车马之迹。
这是明朝礼部当时对为啥选择这个敬字作为谥号给出的解释中的一句。
总之这个敬字选得很贴切,不但对明孝宗是对明武宗也很贴切,只不过得倒着看。
明朝时期的上林苑叫做南海子,也就是今天北京的南海子公园那一圈
历朝历代在京畿都有苑囿——皇家猎场,最有名的就是汉朝的上林苑,而在明朝叫做南海子。
正史中关于南海子的资料不多,但是正德朝在《明史》中专门被记了一笔。
正德十一年......录自宫男子三千四百余人充海户。
在明朝以前海户的意思跟字面上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区别——沿海的居民。
但是到了明朝就不一样了,因为南海子的关系为皇家看守猎苑的老百姓们便被称为了海户。
而到了明中期海户已经是一个很贬义的词了。
由于从明代宗时开始掖庭开始收录自宫者,明清民众自此开启了修炼《葵花宝典》的热潮。
不过需要指出一点,之所以明清人民对修炼《葵花宝典》如此热忱,要归功于王振王先生修炼后大获成功的模范带头作用。
割去烦恼根,明朝傲王侯。
不过《葵花宝典》集大成者是后来继往开来的李进忠了,这个以后到了再说。
正德皇帝要这么多海户做什么呢?
前面不是提到了他老子是“苑囿无车马之迹”嘛,自然的南海子就很荒芜破败了。
兴冲冲地跑到南海子打猎的正德皇帝一看很扫兴,这不明廷刚好在对集中到北京城的《葵花宝典》修炼者进行挑选嘛。
这些《葵花宝典》修炼者们经过挑挑拣拣,入宫的入宫进王府的进王府,有点权的太监们暖被窝的也挑够了,剩下的歪瓜裂枣还有3400多,正德顺手就拿来填南海子的空缺了。
翻看史料,明代宗朝首开了收纳《葵花宝典》修炼者的记录,但其后的宪宗很反感《葵花宝典》修炼者,明孝宗显然不需要太多的《葵花宝典》修炼者。
因此可以断定,明朝真正兴起修炼《葵花宝典》正是从正德时期开始的,可为啥正德时期会有这么多《葵花宝典》修炼者呢?
因为正德朝有“八虎”:刘瑾、张永、谷大用、马永成、丘聚、罗祥、魏彬、高凤。
这八位在北京城门前跺跺脚整个北京城都地颤三颤,更重要的是他们全是不带把的,有这些榜样天天在那摆着,为了一生富贵烦恼根还有啥舍不得的呢?
您不信?
这里科普一个历史冷知识,历史上中国太监最牛的国家不是汉唐而是偏安两广叫做南汉的割据小政权。
南汉太监牛到啥程度?绝对超乎您的想象。
在南汉后期去考科举想当官的人基本都是有了儿子才去考的,考完被录用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敬事房割干净了。
没错哦,南汉一水的太监官。
闲话少扯言归正传,为啥正德身边有这么多知名的太监呢?
正德爱玩呗。
明清皇家对男风十分反感,所以这两朝男人想天天腻在皇帝身边就得断了子绝孙才行,自然从小到大陪在正德身边的玩伴都是些太监。
正德爱好广泛兴趣无常,陪玩的太监自然也就各有千秋,宠宦多也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
可是宠宦一多僧多粥少的矛盾就产生了,哪有那么多位置给他们呢?
这可难不倒正德皇帝的宠宦们:
丘聚正德元年(1506年)掌东厂,因为得罪刘瑾被罚去南京守陵后由马永成接任;
谷大用正德元年求复开西厂,正德准;
刘瑾正德元年求新设内厂,正德准;
高凤这人史料颇少却值得多书一笔。
看八虎词条和高凤词条,似乎是两个人才对。
高凤词条那个高凤正德二年就被参劾免职;而八虎词条中的高凤则是正德四年请辞,但不知有没有被批准,在正德七年去世。
码字的比较了一下认为可能词条高凤是把高风误做了高凤(很多文章八虎之一都是高风),正儿八经的八虎高凤当是词条八虎中的高凤,至于理由就是内厂。
内厂的厂址就在当时的京师荣府旧仓地既惜薪司(主管宫廷炭薪的供应,兼顾宫中的一部分守夜之责),惜薪司常年与民间接触采买薪炭外界消息较为灵通,大概这就是刘瑾选惜薪司作为内厂根基的原因。
明朝司设监惜薪司掌印太监赵政铸造的北京摩诃庵铜钟
而高凤从成化十九年就一直主管惜薪司,所以他应该才是实际的内厂负责人。
对于高凤史书中并未记载他什么恶行,码字的认为既然此人能得正德宠信又名列八虎,还是内厂的实际厂公肯定不会是什么善茬。不过因为他历仕(景泰时就已经入内书堂)五朝(跟皇家关系深),和文官集团的关系又好(李东阳为其撰墓志铭),与张永一样后来劣迹都被刻意抹去了。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关内厂的史料我们现在很难看到,多半是明朝为了掩盖了高凤的罪责销毁了有关的史料。
可是明朝为什么这么做呢?
码字的瞎猜一下,刘瑾之所以倒台那么迅速,恐怕历仕五朝深受皇家信任的高凤比张永那个暴脾气起到的作用要大得多。
内厂是刘瑾的主要耳目,可内厂实际却是由高凤掌控。因此高凤一旦背弃刘瑾,就意味着刘瑾又瞎又聋了,所以刘瑾才会那么轻易地被正德手到擒来,这可能是明朝当政者抹消高凤劣迹的一个原由。
严格的说高凤不应该算是正德的玩伴,他更像是正德派进八虎中的卧底。
魏彬、张永则是陪在正德身边陪他玩打仗游戏,平时负责管理京营兵马,战时作为正德的替身去当督军。
罗祥,此人资料全无,有些文章介绍八虎时引用的资料竟然言他弘治年间死,显然是把另外的一个罗姓太监当成他了,这只能说引用者对明朝起码历史都不清楚。
这其实蛮奇怪的,罗祥名列八虎地位肯定不低,但是却没见他在任何重大事件中露面。这完全不合理啊,似乎明朝刻意地想抹消这个人,他到底是犯了什么事如此为当权者讳就不得而知了。
正德朝最初的五年那是一个热闹啊,锦衣卫和东厂盯着天下,西厂盯着它们俩,内厂盯着他们仨,这些哥们相互盯着不停地往正德那打对方小报告。
当然它们手也没闲着,为了跟自己的大老板邀功请赏不停地在祸害天下。
总之正德朝前期三厂一卫闹得整个大明朝那是一个乌烟瘴气。
这里顺便再说一次,东厂没资格管锦衣卫,这两个机构最多算是相互监督,大老板偏向谁谁在当朝就坐大。
纵八虎噬人的不正是正德
不过实际上正德的阉人玩伴们并没有得意太久,到了正德五年刘瑾被安了个谋反罪名剐了以后,这些太监们贬的贬的,收敛的收敛,其后就没惹什么大麻烦了。
那么是什么让正德对刘瑾动了杀心呢?
张永拼死力谏?
怎么可能。
刘瑾有不同于王振和魏忠贤的最重要的一点——揽权。
史书记载刘瑾理政比王振和魏忠贤认真多了,他真的把自个当成皇帝一样在理政。
你是一个皇帝看到这么一个把自己当成你的太监,你不害怕吗?
八虎应该是正德学习爷爷成化用宦官制衡朝臣,但是正德显然水平不如自己的爷爷玩脱了。用来制衡文官集团的右臂刘瑾制衡到了他自己头上,最后只好用左膀张永把自己的右臂刘瑾剁掉了。
然而正德皇帝还是需要玩伴啊,于是太监的义子钱宁得到了重用。
钱宁钱大指挥使那也是一个一等一的人才啊,做为刘瑾身边的红得发紫的红人,他不但没有被牵连进刘瑾案反而还因为刘瑾案得福了!
锦衣卫指挥使杨玉、石文义坐刘瑾案被处理了,钱宁接替了空缺成了新的锦衣卫指挥使。
跟刘瑾不同钱宁那是一个正常的男人,所以他自然比刘瑾更懂得怎么让正德感到愉悦。于是刘公公身边的原大红人钱宁摇身一变,成了正德皇帝身边红得发黑的现大红人。
正德皇帝名闻遐迩的豹房正是出自这位钱大指挥使的手笔,正德皇帝有钱宁作伴确实是玩得更加愉快了。
不过钱宁这家伙却自己犯了傻,为了点好处将江彬推荐给了正德。
钱宁再受宠也只是把大腿给正德当枕头,而江彬则是直接给正德当抱枕,正德对这两人的亲疏那是一目了然啊。
在钱宁和江彬的鼓励下,正德有了和曹老板一样的嗜好,不过他可没有曹老板的矜持。作为让皇帝开心的回报,钱宁、江彬比刘公公那是不如却也让北京城天高三尺。
钱宁后来被江彬告发下狱,江彬也没得意太久,正德一挂他也被下狱。
最后,钱宁、江彬两人双双赴刑场——磔刑(这个到底是类似车裂还是就是剐刑似乎没人能说清)。
陪着正德玩的玩伴大多没啥好下场,不过张永是一个例外,毕竟刘瑾江彬都是他带兵抓捕的。
虽有张永、王凤这样的例外,但正德的这一帮子玩伴确实陪着正德把明朝玩得山河日下,正德“名垂青史”这些玩伴们一个个“居功至伟”。
比起正德的轶闻来,明史中正德朝最令码字的印象深刻的还是各地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和北方来客。
知道为啥明武宗和汉武帝一样都带武字吗?
下一篇码字的带领大家一起欣赏下明武宗的武从何来吧。
有兴趣了解更多的您可以在头条中搜索码字的文章,《明亡帝责——孝宗中兴:力不从心》或点击文末的传送门了解更多。
都到这了,给个赞给个关注鼓励下码字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