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治双目失明医案一则

中医书友会第1116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小编在还没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刚好用了桂枝加附子汤治疗一例小儿散光,服药一周后家长反馈孩子食欲大增,眼睛还没去查。我似乎隐隐地感觉桂枝汤和视力有一定关系,同仁们有何心得不妨分享一下~(编辑/王超)

桂枝汤治双目失明

编著/贾河先、王辉武

彭履祥教授治一男性患者,20岁。初患眼病,红肿疼痛。经西医治疗,红肿消退,但逐渐弱视失明,而外观双目圆睁,毫无异感,身无不适,经久不愈。初诊时,据述原住院一年多,中西药无效,痛遂日增。查所服方药,均以“目为火户”作依据,多系清热泻火之类。分析其初病时,目虽红肿疼痛,尚能视物如常,肿痛消失,反而不明,愈治视力愈弱,此必苦寒阴柔过剂,损伤中气,以致营卫紊乱,精血不能上荣于目,故目盲不能视物。此医药不当,非目病所致。

彭老拟以调和营卫之法,处以桂枝汤全方: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18克,甘草9克,嘱服六剂。复诊时据云:上方服三剂后,目有光感,模糊能视物。六剂服完后,视物比较清楚,仍守上方,嘱再服六剂。半月后再诊,询及目力,已能看书报。计上方共服十二剂,一年后随,据云未复发。

本案实为误用苦寒阴柔之坏症,历时一年多,诸药罔效,彭老善用经方,药仅进十二剂,如此顽疾,竟获全功。

(0)

相关推荐

  • 张仲景“健脾胃”第一方——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是经方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的方子.建中就是建立中气的意思,它也是非常经典的补虚解痉止痛方. 主要组成:饴糖,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是把桂枝汤的白芍加一倍的量,再放入饴糖做成的. ...

  • 关于桂枝汤中大枣功用

    伤寒论桂枝汤大枣用量最大,其由于中风汗出致虚,补津为要.尤氏于妇人脏躁证甘麦大枣汤之用大枣以滋阴,与此用同.现代科研认为,大枣可增加单核巨噬细包的吞噬能力.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02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02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102.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小建中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六两       ...

  • 【新提醒】桂枝汤治双目失明

    彭履祥教授,四川遂宁人.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成都中医进修学校教师,成都中医学院教授.医学系副主任,擅长治疗内科杂病.撰有[痰饮学说及其临床应用]等论文. 曾治一男性患者,20岁.初患眼病,红肿疼痛.经西 ...

  • 桂枝汤治荨麻疹配方、医案

    [原方配方组成]桂枝9克,芍药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12枚. [用法]水煎服,适寒温,服100毫升,服已须曳,啜热稀粥适量,以助药力.温覆一时许,遍身微汗者为佳.若一服汗出病愈,停后服,不必 ...

  • 桂枝汤治震颤症配方、医案

    [原方配方组成]桂枝9克,芍药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12枚. [用法]水煎服,适寒温,服100毫升,服已须曳,啜热稀粥适量,以助药力.温覆一时许,遍身微汗者为佳.若一服汗出病愈,停后服,不必 ...

  • 桂枝汤治心律失常配方、医案

    [原方配方组成]桂枝9克,芍药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12枚. [用法]水煎服,适寒温,服100毫升,服已须曳,啜热稀粥适量,以助药力.温覆一时许,遍身微汗者为佳.若一服汗出病愈,停后服,不必 ...

  • “无食(积)不感冒”,严子俊用桂枝汤合平胃散治食积感冒医案研读

    怀着空杯心态研读名家医案,一案一故事,一医一人生. [名医简介] 严子俊,民国时期名医,因民国时期激进维新,反对国术,中医也叫国医,很受社会大环境打压,所以很多民国中医都未留文献著作,生平不祥. [医 ...

  • 枳实薤白桂枝汤治室性早搏配方、医案

    [原方配方组成]枳实12克,厚朴12克,薤白9克,桂枝6克,瓜蒌实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心脏病患者和正常人都可发生.室早最常见于 ...

  • 桂枝汤治过敏性鼻炎配方、医案、经典案例

    桂枝汤治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属中医学"鼻鼽""鼻喷"等范畴. 究其发病原因,郑师认为多为肺气虚弱,腠理疏松,营卫失和,卫表不固,风寒乘虚而入, ...

  • 《陈潮祖医案精解》——双目失明

    李某,女,34岁,1984年1月8日初诊. 自述:双目失明1年余,经省级中西医眼科医生检查,均谓不能复原,求诊于陈老.症见视物不明,茶杯口大的"人民日报"四字都不能辨识,目睛流泪, ...

  • UC头条:四肢, 为阳气之本! 一张方, 固阳气, 治臂痛, 医案有趣, 请品读

    点击加载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