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迹未干的便笺-王羲之《奉橘帖》

东晋的时候,有人在橘子成熟时选了三百枚,送给远方的朋友,并你附上一封简短的信:“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1500年前的那三百枚橘子,早被吃掉或烂掉,而纸上的字,却从此留下。若干字,轻轻念,三百枚橘子,挥之不去。主人的情意留在纸上,历经千年,墨迹未干。

秋天是收获与馈赠的季节,看着橘树的果实压弯了枝条,送亲友些许收获,托人顺路捎去,随手写个便条,便是一桩雅事。

这便是王羲之的《奉橘帖》。

《奉橘帖》虽聊聊数字,但各各不同,有的方折,峻棱毕现,有的圆转,圭角不露。视若轻盈,实则厚实,墨色湛润,神闲态浓,聊聊数字,令人回味无穷。

我们摘取局部图放大欣赏:

便签的起始处“奉橘”二字损,可辨识,第一字残损过半。这起始二字中规中矩,字体端正,从这个角度来说,羲之乃至你我及众多书人,皆如此。

从‘三百枚’开始,羲之书法若一轻轻巧巧的优雅的女子,缓缓走来,细如凝脂的皮肤,精致恬淡的妆容,令人浮想联翩。

书上三五字后,渐入佳境,灵活多变,意趣丰富,体态舒朗,活泼欢快,若丛林中的小鹿,时而蹦蹦跳跳,时而左顾右盼。

结尾一行‘可多得’为便签文末,三字大小不一,错落无致。一句话来形容吧,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