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实现财富自由走向人生巅峰,他做好选择的3个逻辑

少毅老师您好,我是晋华,在某业内前十的公司做产品经理,工作了3年,今年28岁了。
每天的工作内容非常饱和且重复性很高,时常让我感觉到厌倦。
虽然在家人看来这是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但我却始终没有什么归属感。
前两天看到知乎的一个热门话题,28岁的郭宇在字节跳动退休。
让我非常感慨,甚至有点迷茫。想请教少毅老师,是不是我的职业规划出现了问题呢?
大家好,我是少毅。
我非常理解这位同学的焦虑,同龄人的成就远超自己,我们自然会有些困惑。
可能很多小伙伴不了解晋华所说的,郭宇从字节跳动退休这个热点事件。
我们先来简单复盘一下。
郭宇08年高考之后,开始学习写代码。
后来考入了暨南大学,大学期间也不咋上课,甚至挂过科,继续学习写代码,还做一个类似饿了么的「外卖」网站。
大二面试腾讯,大三拿到支付宝实习offer,实习并留下。
一直干到13年。后来从杭州到北京,跳槽到糗事百科做了1年,后来进了字节跳动。
字节跳动如今估值1000亿美金,郭同学14年底入职字节,作为一个有3年大厂工作经验的员工,当时分配的期权,现在价值7000万左右了。
于是28岁的他实现了财务自由,退休选择去日本经营温泉旅行,并成为一名职业作家。
这其实已经是半年前的事情了,最近不知怎么又火了。
通过复盘我们不难发现,从05年到20年,郭宇的每一步都顺利的有点不像话。
每一个选择都恰当好处,于是很多同学都羡慕郭宇开挂一般的人生,说他运气好。
但我想说运气的背后,一定是努力和眼界。有实力的人才有选择的实力。
我认为,这位郭同学之所以每一步都选的对,是因为他的发展复核职业规划的基本原则:
该努力的时候,他努力了,该选择的时候,也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也许他自己未必有这样的意识,但还是做对了,并不全靠运气好。
举个例子,郭宇进入重点高中后,在多数人只想着如何提高成绩,考入重点大学。
他就开始考虑今后想要的生活。如果我们站在更高的维度去看待自己的发展,这是比如何应付考试更重要的问题。
要知道,很多人都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以至于真的考到重点大学后,一度陷入迷茫,稀里糊涂的被生活推着走。把一手好牌打的啥也不是。
能根据自己的长远目标,去分配精力,去做更长远更正确的事情,这一点非常重要。

而且在他大学的时候,也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不喜欢上的课不去上,甚至大一还挂了两门高数,重修以极低的绩点毕业。
把时间都用来熬夜学编程,甚至到了自学拿到支付宝offer的程度,这背后,除了兴趣之外,还有他对未来的发展路径非常清晰,目标明确。
毕竟进入支付宝这样的大公司实习,这段经历几乎给了他进入任何一家中国工作互联网公司的资格。
所以说,比追赶世界,更重要的是先认识自己,这才是郭宇真正厉害的地方。

越早进行职业规划,试错的成本就越低,但如果不懂规划,那代价就非常高了。
如何像郭宇一样,在职业发展的每一个十字路口做好选择呢?
今天教大家3个原则。运气的背后,一定是努力和眼界。有实力的人才有选择的实力。
1、选择有产业理想的老板,而不是只想赚钱的老板。
什么叫有产业理想?就是热爱自己的行业。
很多公司之所以能做起来,未必需要老板自己多懂、多爱这一行,可能是行业正在风口上,招一些能干的人,也能把公司做起来。
但从长期来看,这样的老板不会把业务真正做深、做强。
举个例子,郭同学说他12年底差点成了有赞(前身)第三号员工,跟白鸦混了,白鸦要他降薪500块去;
郭觉得谁都不差500块,但白鸦显然不重视自己的能力,所以没去。
相比之下,字节跳动的创始人张一鸣,跟着王兴干了10年,后来他自己跳出来了。
收了一大票创业成功或者失败的公司与团队,薪资构成的方面给了员工大量期权和少许现金。
包括现任字节跳动创新业务负责人陈林,当年在张一鸣创业没多久就打包自己的团队入伙。
并不是白鸦这位老师不够出色,而是郭宇选择了格局更多,更愿意分享利益的老板。
那怎么判断一个老板有没有产业理想呢?
可以看看老板的公开讲话内容。
如果讲话内容里能让你看到“用户视角”,比如用户如何热爱和使用自己的产品,那么老板热爱行业的可能性就比较高。

如果讲话核心内容都是各种数据的增长,可能说明老板更在乎赚钱。

2、在大趋势中找到自己能驾驭的小趋势。
微软的首席战略官马克·佩恩曾经提出过,现在的环境不再以某个大趋势为主,每个事实之下都暗藏着多种小趋势。
比如郭同学,12年左右正是移动支付兴起的时候,这看起来和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的他并没有什么关系,如果想要乘势而起,必须要掌握与之相关的技术。
刚好哪个阶段,郭宇需要帮助高中时期社团做网站,于是他主动开启了自己的编程生涯。
后来这个技能也帮助到他赶上了社交软件的兴起,到短视频的热潮。
所以说,虽然大趋势看起来离我们很远,但如果找到自己能驾驭的大趋势下的小趋势。那么久能获得可累加的成功。
3、把自己当作一个企业去经营
有时候,职业发展是从跳槽开始的,有一种观点认为,频繁跳槽对职业发展并不好,会显得对雇主缺乏忠诚度。
但事实上,如今人们比过去任何时代,跳槽的都更加频繁。
据我了解,现在很多公司都喜欢招那种能够长时间高强度工作,完成短期项目的人。
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和公司不再是依附生存的关系,而是合作共生,互相选择的关系。员工在接受一份新工作的时候,就在为下一份工作做准备。
还是用郭同学举例,他大三就进入了支付宝工作,三年的时间,学了一身本领。
然后跳槽了几家公司,甚至做过一段时间的自由职业者,最后进入了字节跳动,现在选择了退休创业做温泉旅馆。
可以说每一家任职过的公司,都在为他的能力背书。不断的跳槽,让郭同学的收入不断翻倍。这就是我们说的跳槽思维。
所以,在未来, 人人都应该把自己当做一个企业去经营。
最后咱们简单总结一下:
郭宇的运气背后,是努力和眼界。有实力的人才有选择的实力。
如何在职业发展的每一个十字路口做好选择呢?
今天教大家3个原则分别是,选择有产业理想的老板,而不是只想赚钱的老板。
在大趋势中找到自己能驾驭的小趋势。以及把自己当作一个企业去经营。你学会了吗?
我在个人发展精英会,我们一起成长,不断精进。
作者介绍

少毅

国家认证生涯规划师

个人发展学会合伙人

个人成长类超级爆款畅销书

《反惰性思维》作者

国内首家职业思维研究机构合生商学院-职业精英研修班总教官。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权威杂志《意林》集团前高级讲师,通过数百场线下演讲,影响数十万人,被学员誉为最有影响力的明星讲师;北京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多所985高校特邀职业规划讲师。

他的音频节目在喜马拉雅、蜻蜓、网易云音乐、网易公开课、网易云课堂等各大平台首页轮番推荐,全网收听量已达数千万;他的线下一对一咨询2000元/小时,被称为最贵的85后职业规划师;积累数千1vs1咨询案例,指导5000+人成功找到好工作,累积超过3500小时课程研发+授课经验,职业四维判定模型与动态平衡理论的创造者。

他的培训学员遍布香港、澳门、悉尼、东京、法国、非洲等全球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学员多在阿里、腾讯、百度、头条等众多一线公司担任要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