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征之歌
东征之歌
《诗经欣赏》—小雅 ‧都人士之什·《渐渐之石》
(峻岫)
这是一首描写古人夜晚出征的歌曲。
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武人东征,不皇朝矣。
渐渐之石,维其卒矣。山川悠远,曷其没矣。武人东征,不皇出矣。
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武人东征,不皇他矣。
“《渐渐之石》,下国刺幽王也。戎狄叛之,荆舒不至,乃命将率东征,役久病于外,故作是诗也。”[《毛诗注疏》]《诗序》说,这又诗一首讽刺周幽王无道的诗歌。因为“西戎北狄共违叛之,荆楚之群舒又不来至,乃命将率东行征伐之。”[《毛诗注疏》]“西戎北狄”是部落名称。“荆楚”指楚国。“荆楚之群舒”指从属于楚国的舒鸠国。其实说《渐渐之石》是讽刺周幽王,没有根据。这就是一首“将士东征,劳苦自叹之诗。”[清·姚际恒《诗经通论》]宋人朱熹也说《渐渐之石》是:“将帅出征,经历险远,不堪劳苦而作此诗也。”[南宋·朱熹《诗经集传》]
诗歌分为三章,第一章,诗人写道: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武人东征,不皇朝矣。
【注释】“渐渐”:读音chán,山石高峻的意思。“劳”:通“辽”广阔的意思。“武人”:指将士。“不皇朝”:等不到黎明。
陡峭的高山,多么高呀。山高水远,多么辛劳呀。将士连夜东征,何时才能破晓?
第二章,诗人写道:渐渐之石,维其卒矣。山川悠远,曷其没矣。武人东征,不皇出矣。
【注释】“卒”:山势高峻危险。“曷其没矣”:什么时候可以结束。“不皇出”:只知深入,不顾退却。
陡峭的高山,高峻又危险。山高水远,何地才是尽头?将士奋力东征,绝不后退直向前。
第三章,诗人写道: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武人东征,不皇他矣。
【注释】“有豕白蹢”:“豕,猪也。蹢,蹄也。”[《毛诗注疏》]“烝,众也。”[《毛诗注疏》]“烝涉波矣”:就像野猪一样的争着过河。“月离于毕”:天象。月儿偏离毕星,有下雨的征兆。“滂沱”:下大雨的样子。“不皇他”:无暇顾及其他。
有猪皆现白蹄,成群蹚水涉波。月亮偏离毕星,一定大雨滂沱。将士奋勇东进,无暇顾及其他。
《渐渐之石》是一首描写将士东征的诗歌。这次行军不只是山势高峻,山川悠远,而且是夜间行军。“不皇朝矣。”就是等不到天明的意思。将士奋勇向前,眼看就要下大雨了。“武人之沾体涂足,冒险东征,而不遑他顾者更可见。”[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诗人着力写实。山势高峻,山川悠远是照实描写。“月离于毕,俾滂沱矣”也是写实。将士涉过激流险川,争先恐后的样子都是写实。可见作者身历其境,且又抓住了夜晚行军,奋勇激进,不顾一切地特点,构造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两次“渐渐之石”,两次“山川悠远,”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再地强调山高路远,道路艰险。第一章,说“山川悠远,维其劳矣。”山高路远,行军非常疲劳;第二章,说:“山川悠远,曷其没矣。”是说,环境艰险,有进无退。诗歌的结尾,第一章是“不皇朝矣”,就是连夜出发等不到天明了。第二章,是“不皇出矣”,“出”就是退却,只知前进,没有想到退却。第三章写:“不皇他矣。”就是顾不得其他了,天阴要下雨顾不得了,道路泥泞顾不得了,一条性命都豁出去了。
第三章诗人用了一句俗话来描写天象,“有豕白蹢,烝涉波矣。”乌压压的天空,突然露出了一条白色,就像是黑猪的白踢一样。接着诗人说“烝涉波矣。”那些“黑猪”争着抢着地过河而去。这是在描写天象,也是在描写行军的队伍,将士们争先恐后,奋不顾身的形象跃然纸上。然后又说:“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月亮离开了毕星,古人说:“月离阴星则雨。”从天象看,马上就要下大雨了。所以“武人东征,不皇他矣。”诗歌“记异而造语甚奇。”[清·方玉润《诗经原始》]令人印象深刻。(署名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