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毅教授:医家不传的秘密!

本  期  导  读

十二脏腑功能多样,如何准确把握其角色与秩序,从而判断脏腑功能的好坏呢?几千年前,黄帝也有此一问。

六腑,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它们的生理功能主要是:接受、容纳、消化、吸收以及传化水谷。

在具体了解中医六腑的功能前,我带大家先简单地梳理一下中学学过的消化过程的知识。

食物进入身体后经历了什么

首先,口腔对食物进行咀嚼,加上唾液中酶的作用,这是消化的开始。

然后,这些食物通过食道下送到胃。胃中的胃酸与消化酶一起参与对食物的消化,这是化学性质的;而胃的平滑肌蠕动,也促进食物的消化,这是机械性的。

之后,这些食糜(mí)下传到小肠,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与此同时,胰脏分泌的消化液,胆分泌、排泄的胆汁,也参与了消化过程。

最后,食物残渣下达到大肠,大肠吸收剩余水分,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因为六腑的功能主要是传导、消化食物,并将糟粕排出体外,所以,六腑宜通畅不宜停滞,故而有「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的说法。

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那么首先就是胃,在《灵兰秘典论》之中,胃是跟脾是连在一起论述的:「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它的意思是,脾胃就像储存粮食的仓库,包容五谷,粮食输送出去,就可以营养全身,所以说「五味出焉」。

这里胃的功能并没有讲得很详细,我们细化一下,看看胃有什么功能。

胃的功能是受纳、腐熟:受纳,指的是吃的食物进到胃里,由胃接受和容纳;腐熟,腐是腐烂的腐,熟是饭煮熟的熟,腐熟就好像煮饭的过程,胃气对吃进去的食物进行初步消化,形成食糜。

因为饮食经胃腐熟之后,必须下传到小肠,对食物进一步消化吸收。所以,关于它的功能特性,又有了「胃主通降」这么一说。

胃腐熟水谷的功能如果正常,就表现为食入能化;如果腐熟功能减弱,则表现为胃脘胀满、不思饮食。

如果腐熟功能亢进,比如,有胃火的时候,有火代表阳气过旺,阳气代表功能,那么有胃火就是胃的腐熟功能亢进,就容易表现为吃得多,但不长肉,教材里一般叫做「消谷善饥」。

那是不是说,从食欲上看,就可以判断胃功能的好坏呢?不一定!因为跟食欲有关的,除了胃,还有脾。

脾跟胃的功能,区别就在于:脾的功能特点是主上升,所以脾有病,就容易不升,出现水谷往下走、大便溏泻之类的降的表现;而胃的功能是主通降,胃有病就容易不降,常常表现为:恶心、嗳气、呕吐、呃逆等往上升的症状。

所以,胃以降为和。那么临床治疗胃病,常以「和胃」加「降胃」为原则。

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再来说小肠,《灵兰秘典论》说:「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这里的受盛化物,包括受盛和化物两个方面:从胃腑传来的食糜,小肠接受并且盛纳,也就是受盛;食糜在小肠内停留一定的时间,在脾气与小肠的共同作用下,进一步消化,使食糜化为精微物质,也就是化物。

受盛化物的同时,还要泌别清浊,就是指小肠对食糜消化后,将其分别为清跟浊两部分。

清者,指的是水谷精微和津液,这部分由小肠吸收,再经由脾气转输到全身,为全身所用;浊者,食物残渣,下传到大肠;其中的部分水液,则通过三焦,传到肾,进入肾主水的环节。

到这里,懂点中医的人,可能会有疑问,怎么会没有小肠气虚、小肠阳虚这些说法?

这是因为,脾主运化的这个「化」字,内涵太大,基本上把小肠的化物功能涵盖了,所以脾气虚、脾阳虚,实际上就包括了小肠气虚、小肠阳虚。

另外,中医藏象学也习惯把小肠的功能归纳到脾胃升清降浊的作用当中去。

其中小肠受盛和别浊的功能,视为胃受纳和通降的延续;小肠的化物和泌清功能,则又属于脾运化升清的组成部分。

因此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失常,多从脾胃论治。

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下来就是大肠,《灵兰秘典论》说:「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传道,说的是传不洁物之道,就是大肠接受由小肠下传的食物残渣,吸收其中多余的水液,形成粪便,然后排出体外。

这里说到了大便的问题,现代人大便的问题太多了。我们看看,判断大便是否正常要从哪些方面来看。

(预警:下方是一段有味道的中医课)

一般要观察的是,大便的量、色、质,还有次数、伴随的症状等。

比如说颜色,一般如果大便颜色偏淡,是偏寒的多;颜色比较深的,是偏热的多。

再比如说质地,指的是质地是正常,还是偏硬,或是偏软、偏烂、偏水样。如果长期偏软或偏烂的,多半是脾虚,用药的话多半用参苓白术散,或者附子理中丸。

如果是急性起病的大便清稀,一般是寒湿下注,用藿香正气丸就好了;如果是大便烂的,又偏黄臭,拉完又想拉,拉不干净,那是大肠湿热,就用葛根芩连丸。

大便偏硬的,大多是实热伤津,或者大肠阴虚,这种可以通过清热,或者滋阴通便的方法来解决。

大便偏硬,也不完全是因为缺少津液。比如有些病人伸个舌头出来,你看那舌头淡胖,边有齿印,舌苔粘腻。

那么这种情况就有点复杂,不是单纯体内缺津液,而是他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去不到肠道导致的。也就是说,体内的水液分布不均匀。

这种情况,其中不少是因为吃减肥药,或者是吃了所谓的清肠排毒的通便药,而且形成了依赖,不吃这些药还排不出大便。

这时候治疗就不是一般的润肠通便能够解决的,最好找专业医师来看。

下来就是次数。次数偏多的,假如是慢性的,多半是脾虚;假如是急性,多半是因为寒湿,或者湿热,治法上我们可以参照上面所讲的。

我们很多人对便秘这个词恐怕有点误解,以为大便干硬就是便秘,其实便秘诊断的重心是次数。

大便次数比平常减少了,就是便秘。比如有些老年人,几天拉一次。但如果排便的时候很费劲,拉得全身乏力才排出来,排出来的又是软的,这说明气虚了,不能推动。这个也是便秘。

看伴随症状的话,一般会看大便有没有伴随粘液,有没有出血,或者有没有脓,有没有肠道里面的一些剥落物,还有,有没有拉完又想拉、拉不干净的感觉,这是伴随状况。

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下来就是胆了,《灵兰秘典论》说:「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我们先来看看结构上的胆。它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贮藏、排泄胆汁,适时适量地把胆汁注入肠中,胆汁可以促进水谷中脂肪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所以,如果胆汁分泌、排泄受阻,就会出现右胁下胀满疼痛、厌食油腻,这是因为消化不了脂肪类食物,所以怕油腻。

但如果胆汁外溢到肌肤,就会发为黄疸;如果胆气上逆,则会出现口苦、呕吐黄绿苦水这样的表现。

胆汁本来应该排泄到小肠,但假如胆汁下不到小肠,却去到了胃,我们一般叫胆汁反流,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烧心感,这种烧心感,甚至可以上延到食道。

但《灵兰秘典论》里所说的「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要表达的并不是这个结构的胆,这里说的胆,更接近平时讲的胆大胆小的胆的意象。

胆主决断,也包括主勇怯。

决断,就是决定判断,主要表现为,在精神意识方面具有不偏不倚地判断事物、做出决断的能力。

一个人胆气足,功能正常,他的决断力就强;一个人胆气虚,则胆小怯懦、优柔寡断,或者稍微遇到刺激就魂魄不宁,睡眠也容易受惊,甚至不敢自己一个人独处。

但是,胆为什么叫作中正之官呢?

首先,胆是属于六腑的。其次,虽然它的形态是中空的,像腑,但是里面却藏有「胆汁」,具有五脏藏精气的特性。对这种形态像六腑、功能像五脏的脏器,在中医分类上,就叫做奇恒之腑。

说回来,由于胆藏「胆汁」,具有五脏藏精气的特性,所以,胆与脏,可以说相亲性较高。

另外,胆在贮藏、排泄胆汁这个功能外,多了一个主决断与主勇怯的意象功能,这与五脏的构象方法一致。

因此,胆虽然属于腑,在功能上,可以说与脏互相勾连。「中正之官」的功能,近似于脏腑体系内的法官,法官处事必须中正不偏。

人体脏器分类为五脏和六腑,还有奇恒之腑三方,胆本属于六腑与奇恒之腑,又与脏暗通勾连。实际上,胆作为法官的身份,具有了被三方认可接纳的身份优势。

在所有脏腑中,具备这个条件的,就只有胆。

那么,由胆作出的「决断」各方都可信服了。如此一来,守中、持正合一,体现出儒家「执中行、守中道、达中和」的观念,也是执法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还有,决断,属于思维、精神、气质范畴,与心神关系密切。

而惊恐、不能独处、失眠、易被惊吓这些精神情志症状,临床上,虽然诊断为胆气虚,但治疗上,实际是心跟胆并治,这说明胆与主神明的「君主之官」心的关系密切。

有这样一个既得「君主」信任,又得诸方认可,「中」「正」兼备的脏器(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德才兼备),那么,胆不做大法官,谁能做?

另外,再说说胆的决断功能。决断功能影响到对人性格勇敢还是怯懦的判断。比如,决断果敢、准确,我们经常说,有胆识、有胆量,这个人就叫做勇。

有个词叫「杀伐决断」,决断与杀伐有关,这需多大的勇气!反过来,假如犹豫、迟疑,谋而不决,就是无胆识、无胆量,这人就叫怯。

在疾病治疗上,胆气豪强之人,对不良的精神因素刺激,防御力较强,恢复也快;胆气怯弱的人,在不良精神因素的刺激下,往往容易形成疾病。

可见,胆主决断与勇怯,是维持心君统治下,政官体系高效运作的有效保证,对于防御和消除某些不良精神因素影响、维持气血的正常运行、确保脏器功能正常以及互相协调有着重要意义。

州都之官,津液藏焉

再下来一句,就是「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什么叫州都?张景岳注解说:「膀胱位居最下,三焦水液所归,是同都会之地,故曰州都之官。」

膀胱的功能,就是贮尿和排尿。膀胱贮尿和排尿的功能,主要依赖于肾的气化功能。

什么叫气化?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肾中阳气就像一把火,人体代谢后下到肾的水液,借由这把火,重新蒸腾为水蒸气,供人体再利用。

而确实没有用的部分,则化成尿液,贮存在膀胱。然后,再通过肾气对膀胱开合的控制,有度地排出体外。

肾气充足,气化与控制正常,那么膀胱就开合有度,表现为贮尿、排尿正常。这就是「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如果肾气不足,既可以是膀胱开多合少,表现为尿频、尿多、小便余沥不尽,甚至遗尿、尿失禁等病症,也可以是膀胱合多开少,表现为尿少、尿闭、水肿这些病症。

下来就是「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这句。

三焦是我们特别不熟悉,也不容易理解的腑,所以我们在后面专门另辟一讲来谈它。

好,今天我们讲到这里。

注:本文是潘毅老师喜马拉雅FM线上课「中医文化必修课」第11集《<黄帝内经>之灵兰秘典:医家的不传之秘(上)》的文字版节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