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宝玉去找妙玉乞红梅,林黛玉为什么不让人跟着?

《红楼梦》第五十回细节较多,我们就再说一个问题,就是:宝玉去找妙玉乞红梅,林黛玉为什么不让人跟着?
安排宝玉去找妙玉乞红梅花,是李纨的主意,原文如下:
宝玉也乐为,答应着就要走。湘云黛玉一齐说道:“外头冷得很,你且吃杯热酒再去。”湘云早执起壶来,黛玉递了一个大杯,满斟了一杯。湘云笑道:“你吃了我们的酒,你要取不来,加倍罚你。”宝玉忙吃一杯,冒雪而去。李纨命人好好跟着。黛玉忙拦说:“不必,有人反不得了。”李纨点头说:“是。”一面命丫鬟将一个美女耸肩瓶拿来,贮了水准备插梅……
注意,当宝玉要冒雪去求梅花时,同时跳出来嘱咐他“吃杯热酒再去”的,是湘云和黛玉。可见,与宝玉真正默契,了解宝玉的脾性,对宝玉有十足的、抵达细节关心的人,就是她们两个,连同事事周到的李纨也未曾想到,识大体的宝钗却不会关心到这个几近私情的层面,能说这句话,表达这个关心的,只能是湘云和黛玉。湘云是个直脾气,不避嫌疑;黛玉对宝玉的关心,众所周知,也不回避众人。所以才会有“湘云黛玉一齐说道”这样的情况出现。
这不是关键,关键的是,当细心的长嫂觉得宝玉孤身去折梅花似乎不妥(多是从安全角度考虑),“命人好好跟着”时,黛玉却“忙拦说:'不必,有人反不得了。”那么,黛玉为什么会这样说?老于世情的李纨为什么又赞同黛玉的意见点头称是呢?
(林黛玉)
一般的认知会认为,妙玉是出家人,她跟湘云和宝钗没办法比,妙玉不可能成为“宝二奶奶”的竞争者,所以黛玉愿意这样做。但我们认为另有原因,并且这个原因很简单,只是很多人都忽略了。
实际上,原因很简单:林黛玉成长了!
1、林黛玉的性情变了。黛玉初入贾府,给人的印象是高傲、清冷的人,是个动不动就嘴上不饶人的刻薄性子,是个动不动就哭鼻子的“小性子”人。但请注意,林黛玉是个人,是个活生生,有精神意志,会学习,会成长的人,特别是他在宝玉那里获得了爱情的“保障”之后(“你放心”之后),又加以宝钗的“教育”之后。
(初入贾府的林黛玉)
一个人是会成长的,曹雪芹的高明就在于,他笔下的人物,都是鲜活的,有成长性的,会随着年岁的增长,随着个人经历改变人物的性情。
一般读者,会以林黛玉初入贾府的性情为林黛玉的固定性情。但实际上,这位多才多艺的文艺少女随着年龄的成长,随着阅历的增加,早就成长成了一位典型的贵族女性,她变通透了,也变得识大体,懂人情世故了。简言之,此时的林黛玉,已经“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了。如果仔细阅读《红楼梦》文本,就会发现,林黛玉在后来的大部分情节里,渐渐“宝钗化”了,她“中庸”多了,变得平和了。
(黛玉和宝钗)
实际上,作者也的确是这样安排的,“钗黛一体”的安排是始终如一的。
2、林黛玉太了解妙玉了。刘姥姥进大观园时,林黛玉是亲眼看到妙玉把自己日常用的茶杯让宝玉共用的人(这在那个时代是完全不合礼法的),她知道妙玉心里喜欢宝玉,她也知道,这仅仅是一份“发乎情、止乎礼”的“暗恋”罢了,这份感情永远也摆不到明面上,妙玉也永远不会成为宝玉的“某某某”。
黛玉也从妙玉身上看到了自己,他们同样的孤独、无助,同样渴望被爱。
(妙玉)
妙玉年龄较宝玉大四、五岁,这种年龄差,让妙玉对宝玉有一种姐姐对弟弟的爱恋,对于妙玉的性情,黛玉不喜欢,但却从妙玉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她愿意成全妙玉与宝玉有单独相处的时光,使这份跨越世俗的爱恋有短暂的温馨时光。
说白了,黛玉愿意成全宝玉与妙玉的短暂“两人时间”。这份成全里,或许有她在妙玉身上看到自己继而投射出来的自我悲悯。
所以,她相信,只有宝玉自己去见妙玉,红梅花才可能折得回来,实际上,世事洞明的李纨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当黛玉先说出来这一点时,李纨立即点头称是。
(妙玉给宝玉奉茶用的是自己的杯子)
3、林黛玉太了解宝玉了。林黛玉了解宝玉,这是不用多说的,她太知道宝玉“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的性情了。她也知道宝玉对于妙玉有一种对于美好女性的“莫名(明)”痴恋。于是,她愿意成全宝玉的这份“功绩”,也愿意给宝玉与妙玉独处的美好时光,或者,算是对于宝玉的一种“爱的报偿”。
(宝玉与红梅花)
这份“爱的报偿”,是黛玉眼下没有办法给宝玉的,又是黛玉愿意给宝玉的,如同她愿意喊袭人为“嫂子”,她愿意把妙玉的“痴”替代自己的“痴”,让宝玉知道。
综上,黛玉之所以不愿意让人跟着宝玉去乞红梅花,且认定有人跟着反倒拿不到红梅的原因,绝不是因为她思量过妙玉是不是自己的竞争对手,而是基于她对妙玉和宝玉的了解,是她人格成长之后迅速做出的清醒决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