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医养生方法【道医】

中国道家思想的一个核心,乃是向往长生不老。基于这一思想形成了道家对养生学的研究和养生术的追求。 

道家养生,提倡“性命双修’。性,乃天赋之性。包含着人的精神、心理、气质、品性、意志、情趣,以及人性的本能诸方面。命,乃客观之命,表现在人的生、死、强、弱、智、愚、贫、富,以及人的时运等各方面。而性与命又浑然一体,相依相关而不可分。性依命而显神,命以性而显存。故道家对性与命乃双修并养。 道家养生,在于炼心、炼意、炼性,在于炼精、炼气、炼神。修天性并修天命,以达到“天人合一”。天人共存,乃道家明道、修道、行道、成道之本。所谓“性之造化系乎心,命之造化系乎身”,正是性命相依方合于道,心身相交方成于道之至理。道家提倡“性命双修”。修性,则重于习练内养功法;修命,则重于习练外动功法。修性,则要修养心、意、性而善养神;修命,则要修养精、气、神而善养形。故,道家养生之道,重在善饮善食,习气练功,调和阴阳,“性命双修”“锖静无为”,养育神行。概括而言,道家养生之要旨,在于道以养性修神,法以益寿延年。因而,道家养生之道,乃修养神形,使其交融;习气练功之法,乃内养心性与外炼形体,使其相合,从而,使“性命双修”之养生之道,臻于合一,达到升华。 

道家养生学所遵循的原则:一是养生与天地环境统一;二是养生与形神的结合,使养生与精神形态统一。因而道家的“性命双修”和“精气神合修”的学说,便形成了道家的养生体系。

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道教养生方法: 

守一 在身心安静的状态中,将意念集中于对“一”(即“道”)的信仰,以求得长生的养生方法。此法大约在东汉时就曾广泛流行过。魏晋以后,守一逐渐同存思、吐纳、导引等方法融合在一起,成为后来内丹修炼的一个重要环节。

存思 在高度入静的情况下,将意念存放在体内或体外的某处,以求得到长生。魏晋时期,此法曾广泛流行。有的称体内各部分各有神灵居住,将意念存于体内,称为存神,存神而与神合一,即可登临仙界。有的主张存思中应以意念内观自身脏腑,就可获得自身脏腑之形象,这就是内视。 

 导引 是伸屈、俯仰、行卧、倚立等各种人的肢体运动。它与气息调节相配合,求得血脉畅通、延年益寿和祛除百病。导引大约在秦汉时已经流行。其后,导引之势越来越多,并与气息调节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成为后来的内丹修炼的一个内容。各式太极拳,六字决,八段锦,五禽戏,扶阳功等都属此系。 

吐纳 是在呼吸调节中,吐出胸中的浊气,吸进新鲜空气,以求长生延年。吐纳大约秦汉时已在流行。后来的内丹功夫也十分重视气息,强调在呼吸中获得先天之气以补后天之气。 

胎息 是在呼吸调节达到一定程度时,神气相结,鼻息若有似无,呼吸似在脐部进行,如同胎儿在母腹中一样。胎息大约秦汉时已在流行,魏晋以后逐渐同吐纳、导引等方法融合在一起。调节呼吸达到似胎息之状,成为后来内丹功法的一个重要环节。 

服食 是通过服用特定的食物或药物来求得长生成仙。该法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并流传,在魏晋和唐代曾两度成为养生的主要方法。服食的对象大致又有两类,即草木药和金石药。草木药的功效在于补救“亏缺”,就是中医常说的补养元气、调理五脏、滋养精血、治疗疾病的意思;金石药石因为采自天地之间,古人取类比象认为服金石药即可长存不朽。 

辟谷:又称'却谷'、'断谷'、'绝谷',即不食五谷杂粮,通过采能服气等手段养生的一种方法。用道家特有的方法把人带进一个不饥饿的生理状态,再通过吐纳导引功法等调理机体,对人体后天形成的功能及心理养成的习性进行弱化与减低,直至激发与启动人体先天之能量,最终达到对身,心的净化与统合,使机体自身功能修复,从而疏通经络,调畅气血,平衡阴阳,达到祛病养生,美容瘦身,延年益寿及怡养心境的功效。 

 内丹 是以人体作炉鼎,以人的精、气、神作为对象,运用意念,经过一定步骤,以求精、气、神在体内凝聚成“丹”,以求长生。内丹与外丹相对。内丹之说大约始于南北朝的后期。在外丹术衰微以后,内丹术逐渐成为道教养生的主要方法。从宋、元直至明、清,道教内丹术内容逐渐丰富,融会贯通了古代的守一、存思、导引、吐纳和胎息等各种方法,并且形成了南宗、北宗、中派、东派和西派等派系,各派功法也各有侧重。 

药物外用:将药物燃烧后,取其烟气上熏,借助药力与热力的共同作用,使腠理流通,气血流畅,对肿疡等皮肤有辅助作用。将药物用酒或醋炒热,装于布袋熨摩患处,借助药力与力直接接触患部,以疏通经络,调合气血,散寒除湿,解毒消肿,对痹证等筋骨疾患有很好的改善作用。药浴,热敷,艾灸亦是常用之法。 

道家独特方法:阴阳双跷,元炁疗法,符咒祝由,风水调整等。 

道家养生四大方法 

道家人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养生方法,道家养生强调精神的超然、安宁,渴望自由,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道家的四大养生法。 

  一 清静虚无 

老子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排斥人的一切欲望,排斥外界事物给人带来的诱惑。他主张通过柔弱无为、虚静自守来排斥干扰,达到返朴归真的目的。庄子的养生法则为“虚静自守”,“养神,守形,无欲”,“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

  二 顺乎自然 

崇尚自然是道家养生的基本原则。道家认为:以自然界的秩序变化为法,摒弃人的理性因素,在养生中采取顺乎自然的行动,就能维护健康,延年益寿。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认为人的一切都应顺应自然规律,不要悖天地之理。而人最初的状态接近自然,因此,养生要返朴归真,以重返婴儿状态为最高标准。庄子认为,人与自然合一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他主张破除一切人为地刻意追求,认为“无为”、“无已”、“绝对逍遥”,是达到天人合一的根本途径。 

  三 以气养生 

《史记》载:“老子百有六十余或二百余岁,以自修道而养寿也”。历史上有老子不知其所终之说,虽不可全信,但史学界一致看法是:老子比孔子年长近三十岁,又比孔子死得晚,孔子活了72岁,老子当是一位百岁寿星。 

老子长寿得益于其养生之道,其核心是:“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这食母就是“食气”。食气是老子创造的古人养生的主要方法,成为历代气功家练功之要旨。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1. 老子的经络之说 

老子发现了经络(经脉和经穴),说经气全身左右二十四条经脉往复运行,循环无端。这一发现,比我国四大发明意义更伟大,更深远。 

2. 老子的精气之说 

老子认为人的天地之根就是指人的口鼻。口进饮食为阴气,鼻入空气为阳气。要想不死就得依靠口鼻这个人与自然最直接的门 

户。这为练气功能养生,中医药能治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人类健康贡献巨大。 

3. 老子的神守养生法 

“凝神入气穴”的神守养生法是老子养生的主要方法。包括守督观窍法,守腹法和守中法。窍指人九窍之一的后阴上的尾阊穴,是督脉(经脉)这个纲的绳头。守督法对调节神经系统,改善全身机能具有很好作用。守腹就是意守以关元穴为中心的小腹处—下丹田。神守下丹田对于培养精气,改善消化系统机能和下肢好处极大。守中是说守中脘穴,即脐上三寸的中皖穴,又说为丹田。神守丹田具有清醒头脑,改善五脏机能的作用。 

老子以气养生之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其思想光芒可与日月同辉!根据老子以气养生的理论,后来的道家逐步创立了呼吸修练养生法。道家气功的主要练气之法即是呼吸修练,即通过对自然之气的呼吸吐纳,达到调和周身之气,并使之却病延年的一种功法。 

4.庄子吐纳法的最高境界为胎息 

庄子的“吹响呼吸,吐故纳新”即指此法。其最高境界为胎息,即不以鼻口呼吸,如在胎胞之中,以脐呼吸,故曰胎息。学会胎息,则道成矣。胎息有两个特点:一是在修练时把人体呼吸调整得极细极缓极深极匀,以之于把鸿毛放在鼻口之上也纹丝不动,同时在自己的思想上全然忘记呼吸的存在;其二是以意念想象其气由脐出入,又周流全身,循环往复,好比婴儿在母腹中,鼻无呼吸;又好比龟蛇入蛰,口鼻之气几乎处于停顿状态,只体内之气周流环注而已。 

  四 精神修练 

精神修练是道家修练的最高境界,也是道教养生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主要方法有:

1. 清心寡欲 

老子哲学观核心是清静无为,反映在精神修炼上就是清心寡欲。即思想清静安宁而无杂念;不要有过多的欲望,对不良和欲要节制。方法上主张清静无为,绝学无忧,离境坐忘等。 

2. 信道修练 

即宣传“道”的功用,坚定“道”的信念,确立学道的志向,自觉地学道。道家豪放地提出:“天不可信,地不可信,人不可信,心不可信,唯道可信”,“我命在我,不在于天”,这种与天争寿,积极进取,人定胜天的乐观主义精神。 

3. 广积善德 

道家从天人感应,善恶报应的角度,确立了善德的修炼内容。认为心地善良,与人为善,多做好事,多做善事,也就是多积善德,才能感动主宰人间善恶的神明,由此才能得道成仙。 

4. 知足长乐 

老子在《道德经》中认为,世上没有比不知足而更大的灾祸了。只有知足,才能经常得到满足,精神上就乐观,少有烦恼,这样身心清静,就可以健康长寿。重视精神修炼是道家区别于其它学派的重要特征。中国历代医学家,养生家,哲学家无不重视精神调养。 

庄子说:“弃事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夫形全则精复,则精神不会消耗,与天地为一”。大意是说:把世事丢开则形体不会劳累,看破生死则精神不会消耗,身体就会健康。

1.衣不过暖。人体经脉气血畅通,就不会有寒冷的感觉。“衣不过暖”指的是不能过度依赖多穿衣来实现保暖作用,而是要提高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和生命活力。 

2.食不过饱。指的是不宜大吃大喝,要经常让身体保持一定的饥饿感,多食不利于养生,正所谓“常有三分饥,百病不相袭”。 

3.住不过奢。居住环境要简单、接地气。 

4.行不过富。意思是出行不能依靠豪华舟车、行为不能一掷千金、行事不能重财轻德、行动不能以金钱来开道。 

5.劳不过累。“五劳七伤”为道家养生之大忌。“五劳”指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伤”指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形劳意损伤神、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因此,善养生者要尽量避免五脏、气血、经脉、筋骨因过度疲倦或七情太过而受损。 

6.逸不过安。俗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超越现实、超越自我,让身心得到净化,境界得到提升,智慧得到增长。 

7.喜不过欢。提醒人们喜与欢不宜太过,不可超出人们的心理阈值。 

8.怒不过暴。老子说得好,“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很多令人气愤的事,如果我们能把发怒的心态转换为感激的心态,就能化怒气为祥和。 

9.名不过求。道家提倡“淡然”,凡事都要淡然处之,莫为镜花水月而强求。 10.利不过贪。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大凡利益熏心、贪得无厌之徒,肯定是一个不懂养生之人。 

道家养生的“渐”与“顿” 

道教的性命双修养生功,修炼法的种类有顿法、渐法、男擒白虎、女斩赤龙之分。因为人有男、女、老、幼之分,有生理与身体强弱之不同,在使用功法上有明显的补与泻,必须有所区别。 

成年人(16岁以上),尽管身体强弱差距很大,但采取的功法只有一个,即“渐法”,又称补法:亏损多者多补,亏损少者少补,以破而补囵、缺而补圆为目的。当筑基炼己完成后,渐法的任务也告完成。接着由“渐法”转入“顿法”。 

什么叫“渐法”,什么是“顿法”呢?所谓“渐”是指渐渐的、一点一点的、逐渐地填补,故谓“渐法”。所谓“顿”,从顿字的意义来说,有顿然、忽然之意,如禅宗的顿悟、顿觉,是忽然明白的意思。道家的所谓“顿法”,是捷径,比“渐法”进度要快。

但倘若炼己不纯,筑基不牢,很容易得而复失,事物发展的规律往往是其进急者其退速,练功亦然。当然事物的成败各有其因,也不是绝对的。道家正一派的创始人张伯端主张“顿法”,称南派。道家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主张“渐法”,称北派。故有“北渐南顿”之称。 

当人进入古稀之年时,身体内外的机件磨损殆尽,新陈代谢的功能失灵,生机断、精已竭,西归有日。但只要一息尚存,就有一线希望。,恢复生机,可再用“渐法”补而救之。 

道家饮食文化中的清淡养生 

古往今来,道家对于“淡”,可谓是情有独钟。倘若追根穷源,可上溯到先秦时期的道家学说创始人老子。《道德经》曰:“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道德经》又日:“恬淡为上。”道家不仅将“淡泊以明志”做为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还在饮食上主张清淡。认为淡味不仅是真正的天然美味,而且还可起到调补脏腑,扶正去邪、防病治病及延年益寿的养生作用。《黄庭经》中讲:“淡然无味,天人粮。”苏轼在《药诵》中记述说:“道士教吾去滋味,绝薰血,以清净胜之。”《保生贴》云,“以淡薄为主,可清气,可释欲,可宁神,可美福。”明代,字逸之,号梅巅道人的周履靖在《益龄单》中说:“宜淡食,食淡精神爽,五味多食则损五脏。”老子也日:“五味令人口爽。”而爽在这里是伤败的意思,味多味厚,容易乱口伤胃。葛洪在《抱朴子》中曰:“五味入口,不欲偏多,故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成多伤心,甘多伤肾。”孙思邈是唐代的道医,也是伟大的医药学家,据考证他活了120多岁。而他获得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与他一生食淡的生活方式有关。他认为:“淡有滋养气血、通利血脉之功。淡食总以素多荤少,滋味淡薄为主。”《黄帝内经》曰:“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然浓郁之味,不能生精,惟恬淡之味乃能补精耳。”道家祟尚自然,主张“清静无为”、“返璞归真”,即便是在饮食上也是如此。

(0)

相关推荐

  • 『呼吸吐纳』道家呼吸法

    道家认为人身有六气,也就是嘘.呵.呼.哂.吹.唏这六种六腑所发之气.道家呼吸法主要习练"服气"法.分为以下五种方法.第一为运气,就是内养法,既是内养之局部运行气息法,也是内养之气息 ...

  • “医武道”自修微信续编(6)中医文化与健康

    武术自由谈 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 本文作者   揭秘中医文化与健康的关系,进入21世纪随着物质生活发展的丰富,人们对生命质量身体健康和精神方向的富有,滋生出了新的需求.说到'健康″二字, ...

  • 法不轻传,道不贱卖,医不叩门,师不顺路

    郭朝刚谈管理2021-04-22 08:48:04 中国人的智慧,很多都蕴藏在约定俗成的话语里. 中华文化口耳相传辅以文字源远流长 比如,"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包 ...

  • 道医(师传道医秘笈)

    内容简介 本书分五章介绍了道医的起源及其与传统中医的关系,道医的发展简史,道医对人体及医药的认识,道医诊法与医技以及作者的学习心得和临证医案,包括一些极为珍贵的家传和师授的医术;分析了道医到底是&qu ...

  • (32)[转载]韩玉森教授治疗乙肝特效方 秘传道医“修道”

    韩玉森教授治疗乙肝特效方 韩玉森教授:中医所指的肝病大致包括黄疸(又分阳黄.阴黄.急黄).胁痛.臌胀.积聚.痞满等病.现代医学诊断的急慢性肝炎.重症肝炎.肝硬变肝癌.肝脓肿等,均可归类于中医肝病的范畴 ...

  • 【天星丹医】道医是练会的,不是学会的

    唐老师在讲课的时候经常说:道医是练会的,不是学会的.但是很多人不以为意,总是问这个病你是扎什么穴位?好像觉得知道了这几个穴位,他扎下去也能有这效果似的,有时候让人好无语. 一个人的思维不在一个层面上上 ...

  • 武医之道 | 病者武(医)之用

    编者:本文转载于嘿哈武术网,作者是该网主编邢学军先生 文武双修    文武双营 近来对武医有一些思考和实践. 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章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 ...

  • ​全国第四届道医会道医秘方分享

    秘方1:三七30克,紫丹参30克,赤芍15克.研末,每次5克,每天3次 主治:各种冠心病,心脏病,治愈率92%. 秘方2:苍术15克,鬼针草50克,人参9克,粳米9克,甘草6克,知母18克,生石膏48 ...

  • “医武道”自修微信续编(5)——解开制约众生思想迷茫的'钥匙″

    武术自由谈 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 本文作者 揭秘中医与文化的关系.时下的人们,已经开始学会运用各自肉身内环境的认识,对生命质量疾病滋生做认真的审识.人类已有的几千年实践和经验,学会了对身 ...

  • 【黄帝内经】学医入道(5)荷尔蒙的管理

    原创 汶东内经讲堂 汶东内经讲堂 讲阴阳,论五行,学医入道.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继续讲解<学医入道>这个话题.这堂课我们讲解荷尔蒙的管理.这是2020年我们发布的第二堂课,今年春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