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体耗神,繁细庞杂,我在新华储运的初体验—我的出版生涯忆事之三
文/杜辉
书接前文,还算轻松的实习生活结束了。我们这批傻孩子又回到了新华书店,为XX图书大厦的开业做筹备。岗位分配直接就放在了储运部(库房),其实实习时候让我们去商场的库房、退货什么的,书店早就算计好我们了,只是那时小,没往这块想。结果还以为实习结束,有机会去前台卖书,结果折腾半天还是躲不开做牛做马的工作。
前文说过实习时候搬运秋季课本的工作强度,在新华储运真的是女的当男的使,男的当牲口用。书这东西和木头基本相同,死沉死沉的。如果不是年轻,这活真干不了,或者可以说这活真不是“人干”的。当然,工作有一定的机械化、自动化,但体力工作高强度并不一定会减少什么。反正这边不用出力,那边肯定让你用尽力气。
年轻时候不懂事,争强好胜,真玩命干活,逞能工作。结果那批同学加同事,好几个工作不突出,业绩不突出,腰椎间盘突出,这就是累的,其实就是工伤。时至今日,自己为椎间盘的疼痛所困扰,说实话真后悔当初的傻。还是老员工看得明白,工作是干不完的,慢慢来呗。那时候年轻,努着劲的干,很多老员工懂事,时不时劝劝我们别傻干,悠着点。可惜那时年轻,不懂。不过话说回来,懂了,也就不年轻了。
储运看着简单,实则相当繁复,不光是体力活,还有很多脑力活,真是需要文武兼备,然后年轻、身体做后盾才能做好。这活真不是谁都能干好的,不信你试试?
刚开始分在了收货组,就是出版机构送货,我们收货。外地的是铁路件送后来,本地的直接出版机构开车送货来。货来了,放在院里空场的铁台子上,然后一一清点。多了的一般就扔边上一堆,有的算盘盈给前台卖去,有的就补盘亏的亏空,有的替换脏的、破的,还有的就自己看了,丢了。少了的让出版机构补上或者到时算账扣减出去。之所以放到台子上,也是为了方便叉车插起台子搬运。叉车有机械动力的,柴油?电动?忘了。还有人力的。轻的人力,摞得多的就只能机器了。看着自动化、机械化,能省劲了吧?错了,真不是。首先大件小包(大件是铁路件,20公斤左右,多的有更沉的。小包是一包书,几十本。)你要摞台子上,搬下来,没完没了的倒腾。时不时的地方堆不下了,叉车忙不过来了。那就哥几个,甚至哥俩抬着台子走人。那一台子轻了几十公斤,重了好几百斤,椎间盘躲在角落哭晕了......
那时候收货特喜欢收大社畅销书的,为什么?品种少,副本量多,好数。
来个几十种,每种几十到几百册。大部分都是整包整件的,数包件就好。有的专业社,一来上百个品种,每种就几本,都是散的,放那一大片,且点呐,很烦人。其实上学时候数学一直很差,在这储运练得,心算还说得过去。收货除了点数,还要调出残次品,不一定都能发现,因为很多是整包的,但看到肯定要挑出来,让业务和出版机构对账去。一般是攒一起,随退货退给出版社。读者们,你们在书店买的书背后有无数的工序和汗水呀。
收货组干了一个月左右,又调岗了,被调去了库房。分配在库房四楼,对应的也是书店的四层,科技、医学、计算机什么的。工作内容是把收货组清点好的书,分类编码入库。根据中图法,库房做了图书分类编码,好几级分类,记得当时要求分到三级,要背分类码,这个可要命,数百条还是近千条,反正记得背的编码一摞纸。
这个编码经常弄错,因为来货了,就看下书名,书名看不明白再看下内容简介然后就编码归类。看着简单,但一天少了几百种,多了上千种的到货,这个真没时间琢磨,都是一眼带过就分类了。而且中图法是五几还是六几年编制的,真的过时了,完全不适应当时的书店管理要求。为什么?中图法是根据当时的意识形态做的,里边不是政治思想就是重工业、轻工业、农业什么的。对于人文分类很槽,更何况后来的计算机、互联网什么的,很多东西分类编制时就没发明,后来都是硬塞进去的,所以库房分类容易乱,到了门店就更乱了。但要调货品上架分类,设计到系统、库房,以及门店货架,还挺复杂麻烦。所以后来图书渐渐的写上上架建议,也是方便书店的分类上架。当然上架分类大部分编辑也是胡写,以前写文章说过,大家可以搜出来看看。但没在库房和门店做过的编辑乱分也不能怪他们,因为他们都没接触过,根本不懂,当然胡写。这个就是这行很多环节脱节的问题,需要复合型人才,但真很少。因为做储运的可以转岗干别的,但做别的岗位的,真不一定能干储运,最起码很多人身体吃不消,心力承受不了。
这个补充一下,中图法到现在问题更多,所以网店基本不按他那个分类了,很多书店也不用中图法了,或者只用一部分,当然新华书店用的还是多点。但这个还不好更改,因为图书馆系统还有档案资料什么的许多地方都在用中图法,如果重新编制新的分类法,那整个系统调整的工作量是天量,在现有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条件下是根本不可能的,整个难题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解决,还是最后干脆就放弃中图法也未尝不是好事。如果你不懂,你看下图书版权页的CIP,那个最后一个什么F270,TS971就是中图分类法的分类了,不了解的可以上网搜下。
图书分类看似简单,其实学问很大,很多书都是跨类的。写历史事件的纪实文学,你是算文学里还是算历史里?计算机美术设计,你是算计算机技术,还是算艺术设计里?诸如这类的情况特别多,所以分类乱,不准,很正常,体现在门店就是很多书上架的莫名其妙,但这个在现有图书分类法下真的没法彻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