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我30分钟,打开1000颗心灵,植入无偿献血的种子

不方便看视频的,后面有讲义和讲稿。
这是9月份的一次党课,无偿献血作为自己的一个主张呈现给同学们,换来了积极的回应,我相信,这不到30分钟时间,已经将无偿献血的种子植入了1000颗心灵,总有一些在合适的时机会萌发。
课后的问卷里,印证了这一点。
这次党课,我给自己打满分。
课件及讲稿(看过视频的可以忽略这一部分,没耐心看视频的建议看一下,大约需要10分钟。)
上下滚动查看更多
我只花了不到25分钟的时间,讲了自己的献血经历,回答了社会、公众对于献血6个误解,介绍了自己宣传推广献血的9种做法,最后以济南市7岁男孩用血救助这个社会热点问题抛出了“献血观”这个概念,讲了我的理解。我想,我的“献血观”已经深深影响到同学们了。
相关的PPT总共13页,讲稿约4500字。每一页都精心制作,每一句话都字斟句酌,每一个事例都务求真实感人,每一个观点都力求碰出火花。
1
做健康的陌生人--洪哥谈无偿献血
我叫姜洪雷,大家称呼我工大洪哥,我是这个学校的96届的毕业生,在这个学校已经29个年头了。留校后辗转多个岗位,多数时间是在做党务工作,是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现在也是一名扶贫工作者,在生活中,还是一名跑者和献血者。
第二条路,公益之路
这个词“健康的陌生人”,是从无偿献血中总结得来的。在无偿献血领域,山东省走在全国前列,我们齐鲁工业大学走在全省前列,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拿了很多省级的荣誉,我个人又是走在学校前列的,总共献血82次,3万多毫升,也拿了全国无偿献血的两个金奖,一个银奖,今年还申报了全国的促进奖。
献血首先是可以救人,其实还可以利己,经常献血对我们是有好处的,首先,每次献血都会进行严格的化验,如果符合用血的指标,证明你的血液指标基本是合格的,这有助于我们及时了解个人的身体状况。此外,按照山东省的政策,只要献血达到1000毫升,个人就可以终身免费用血,家人也可以等量用血,这等于给自己和家庭提前储存一份健康的保障。
我个人的献血经历是这样的,1993年学生时代第1次献血,那个时候热血青年,老师一鼓动就参加了,后来不知怎么停了下来,到2001年才开始第2次献血,断断续续地有十几次,到了2009年,遇到了一个情况,我母亲突发疾病,应该是肝脏破裂大出血,到医院抢救,输了很多的血,我知道,有些病人遇到这种大出血,可能是因为没血可用而不能救,我母亲虽然没救活,但至少没有耽误用血,而且她用掉的血,跟我献过的血的数量基本相当,我就想,冥冥之中是我的血在努力挽救她的生命了,虽然未能成功,还是带来了一些安慰。也让我重新发现了献血的价值,不单单是可以救别人,还可以救自己。从这之后,我的献血连续起来,一年一次,或者一年两次,一直到2017年我开始捐献血小板。血小板这个词大家可能不了解,你可以跟白血病联系在一起,很多血液病患者都需要定期输入血小板,需求量非常大,保存期又非常短,需要人们经常的去捐献。然而血小板的恢复周期非常快,两周可以捐献一次,且对身体的影响比全血还小。所以当进入这个领域之后,就坚持定期捐献,到现在不到3年时间,已经有63次,125个治疗量。这是我的电子献血证,记录了我全部的献血数据,这3万毫升血,大概用到了100个病人身上,有100个人身上流淌着我的血,因为我的血支持了100个生命的延续,想想看,是不是很自豪?!
今年疫情发生恰逢春节,春节本来就是采血的淡季,因为疫情的影响,人们被封闭起来,采血量大大减少,正月初二那天下午,我路过洪家楼广场的采血车,上去问了一下情况,往年一天会有20人左右献血,当天只采集了3人。我知道,疫情导致的血荒是不可避免的了。于是,14天间隔期满的2月2日,一个很喜庆的日子,我就克服重重困难,去捐献血小板,今年已经有18次,疫情发生之后从未间断,人们也把我们这些人称为“热血蒙面侠”。今年614世界献血者日活动,我作为献血者代表出席了省里的庆祝活动,第一个上台领奖,也是我第一次C位出镜,当主持人介绍我的身份时,我看到包括教育厅、团省委在内的省里各部门领导为我点赞,我为自己是一名教育工作者自豪,为自己是齐鲁工大的一员而骄傲。
到了2018年。我对无偿献血又有了新的认识,一人献血百次,不如百人献血一次,我觉得应该动员更多的人加入到献血队伍中来。与此同时,我认识到无偿献血对于大学生提升社会责任感,培养大家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有积极作用的,党中央也要求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无偿献血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这给了我在高校里宣传无偿献血以充足的理由,自己又变身为一个无偿献血的宣传者。
2018年3月组建了志愿服务队,开始立足长清大学城献血屋,宣传无偿献血。宣传献血的过程中,认识了很多的牛人,其中也包括郭明义,当代雷锋,我跟他分享一下我自己和齐鲁工大献血的一些事迹,也得到了他的点赞,这也是对我们工大献血事业的一种肯定。
开始做献血宣传之后,逮我着机会就会宣传献血,我注意到,包括同学们在内,公众其实很关心无偿献血,但获取献血知识主要来自网络,然而网络上充斥着大量错误信息和负面信息,这也影响了公众对于无偿献血的认知。这堂党课开始之前,我也征集了一些大家关心的问题,今天也占用一点点的时间,解答一下大家的疑惑。
第一,献血安全吗?都是一次性的材料,不存在感染的风险。
第二,献血是否有害健康?献血法首先是保证献血者的安全与健康,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是无损健康的,而且对献血者的身体条件还有要求,你身体素质不合格,比如说体重不达标,转氨酶高,脂肪血等等,也是不能献的,并不是你想献就可以献。
我已经连续40次献血成功,意味着我接近两年的时间内没有生过病,哪怕是小小的感冒。
第三,社会上流行的一种说法,说医务人员和血站的人不献血,而实际上实际情况是医务人员献血比例很高,春节前,疫情期间他们是主力军。而血站的工作人员献血率更高,都达到了百分之50以上,甚至七八九十。
第四,够用了吗?全国的献血水平是千人口11.6次,也就是1%左右。这个血够用了吗?不够,现在叫紧平衡状态。统计数据显示,高收入国家献血率32.1次,中上收入国家14.9次,中低收入国家7.8次,低收入国家4.6次,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中上收入国家的水平,献血率如果能够达到2% ,就能够超级满足了,从1%提高到2%,还有很大的空间,还需要更多的人加入进来。
1%是什么概念,一个人一生平均不到一次。每个人一生奉献2次,就足够用了。
第五,献血无偿用血有偿,这也是一种误解,血站是搬运工,搬运过程即为在血液采集制备的过程中化验、耗材、储存、运输等都有成本,是相当高的。我们国家的用血标准是220元钱一个单位,也就是折合34美元,这一个单位对应的是200毫升,血小板成本更高,1份顶8个单位全血。
对比一下,高收入国家每一个单位用血要在这个基础上再高274美元,中高收入国家要+33美元,中低收入国家,+16美元,即便低收入国家也要+2美元,实际上我们国家的血是最便宜的,因为我们只收成本费,而采血机构都是一类事业单位,是由国家全额负责工资奖金和日常支出。实际上我们国家对于用血是有隐性补贴的,所以我们不要再去抱怨我们国家用血贵了,真的不贵,用血这件事,我们是有制度优越性的,真正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第六,用血报销很不方便。以前有个新闻,一个人献血很多次,等到他妈用血的时候,需要证明我妈是我妈。这个新闻坑害无偿献血不浅,深究起来,是她的问题,不是献血机构的问题,是名声不好的“小莉帮忙”的记者和稀泥出了问题。现在问题已经解决,献血数据已经全国联网,新的规定也已经出台,同省的出院就可以同步结算,跨省结算也指日可待。
当这样一些问题得到正确的解答,我相信我们中很多人可能会认同无偿献血,甚至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齐鲁工业大学献血率有8%,比千人口11.2也高了很多,但潜力仍然很大。
做好献血宣传组织者,需要动一些脑筋,我在实践的过程中也采取了很多的方式,概括起来有9种:发圈影响、直接带动、撰文发动、志愿服务、典型互动、课堂推荐、媒体宣传、活动推动、文化引领,就不展开讲了,大家可以看一下我推荐的文章。
据估计,受我直接影响加入献血队伍的不少于500人,这500人又带动了很多人参与到无偿献血。我就是献血圈的“超级传播者”。
在齐鲁工大,2018年共有1700名师生参与献血,献血量52万毫升左右。2019年,有近2000人献血,总量64万毫升左右。学校的献血工作取得好的进展,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这里面的典型,就是我们的能动学院。
能动学院18-19级两个班78人,2018-2019两年献血量超过了5万毫升,他们的贡献量是全省大学生平均水平的30倍,全省平均水平的200倍。在刚刚公布的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名单中,这个班有一个银奖,5个铜奖。而在齐鲁工业大学历史上,在2016~2017年评奖期,金奖1人,是我,银奖也就两三个人,铜奖也不超过5个人。两年的时间。一个学院不到80人,已经接近了全校上一评奖期的总和。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有一个周末,19级的17个人不约而同地集中去献血,他们说是18级的学长影响,这就看到了一种献血文化的传承,热血能动也成为热血工大的缩影。
除了校园采血,作为志愿服务基地的大学城献血屋,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在2018年这个献血屋的采集量达到了2800份,占整个省血液中心采集量的1/6,而到了2019年又增长了2000份,占比已经超过到了1/4,齐鲁工大的总贡献量约占15%。在这些数字增长的背后,是大家的努力,也有我个人的努力,这里的工作人员称我为“大学城献血屋的守护神”,我很喜欢这个称号。
关于献血,最后想跟大家来一场灵魂拷问,我们该持有什么样的“献血观”?
这个问题会比较深刻,也极易引起不适,大家心里先铺垫一下。
血液不可制备,假如没有人献血,每天会有多少病人死去?
你和你的家人有没有可能是那个“会死去”的病人?
那应该由谁来献血?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看这个案例。
就在月初,济南市一个7岁孩子每天用血3000毫升牵动众人心,在媒体的宣传动员下,有近千人为之献血,其中同为AB血型的425人,孩子没救回来,这425人集体被授予“济南好人”荣誉称号。中央级媒体也跟进报道,说见证了济南的温度和爱心。
对此,我是泼冷水的,连续写了好几篇文章讨论这个话题,我断言,看似很热的话题肯定很快会冷下来,无偿献血并不会因此受益。
历史是面镜子,相似的一幕,在2015年的济南上演过,为救一个产妇,济南市民跑步献血,169人的集体被评为济南好人。同样被中央级媒体围观过。
这一幕在齐鲁工大也上演过,2017年,学校100多名老师在暑假为了救一名同事献血。
后来如何?济南市血荒依旧严重,要不然也不会出现这次血库被一个病号击穿的情况,而2017年献过血的工大老师们也很少有人再次献血。2019年,有一位老师又因出血热需要用血,照样没血可用,又激发了很多人去为她献血。过后,又是低潮。
我认为,这次济南市授予“济南好人”的做法,是欠考虑的,制造了一些感动,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伤及无偿献血。
当时,网络上得有千万之众围观,点赞,血站只是AB型暂时缓解,其他的仍然缺,需要多数人行动,但围观者几个人有跟进的行动?这跟当年鲁迅《药》中的众多围观者,又有多大差别?
济南市每天有400人次献血就足够用,对一座近900万人的城市来说,需求多吗?而仍然供应不足,爱心温暖一座城,只是媒体的夸大之词。
而很多献血者只为身边人、为看得见的需要应急献血,秉持的是一份“狭爱”,平时不会默默地去献血。更让人寒心的是一些受助者及其亲属,用血时惶惶然,缺血时立下铮铮誓言,用血后把献血之事置于九霄云外,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例子,除了鄙视,我没有什么可以送给他们的。
人们不献血,总能找到一些理由和借口的。而献血的理由只有一个,救人。而只有“怀恻隐之心”的博爱,才能主动地定期献血,转为固定献血者,这才是献血队伍的中流砥柱,才是真正的“济南好人”。
以我跟媒体打交道的经历看,媒体更喜欢爆点,求关注,喜欢运动式的献血活动,对于常态献血者,并不感兴趣,也无意去主动宣传,更不愿意、也不敢直面这背后的深刻问题。我投过几篇稿子,都被打入冷宫了。
大家更愿意粉饰太平,然而,你去医院的患者中看看,去供血科看看,哪里有什么太平可言?
最近召开了一个教体文卫领域的座谈会。关于卫生领域,在这里面我没有看到无偿献血这4个字。而这次座谈会是为十四五规划和征求意见的,我又翻回头去查看十三五规划。依旧没有这4个字。这么重要的保证公民健康健康的一件事,没有出现在规划文件里,没有得到拥有的重视,只能说,干这个活的人,真是吃干饭了!
这说明,从上到下,真正懂无偿献血的人太少了,这也是无偿献血举步维艰的原因所在。
这是社会之病,病的还不轻。不是鲁迅的《药》能治好的,我开出的药方,没人用,也很苦恼,借这个机会跟大家倾诉一下。
我在众人的献血观里,能够提炼出这些词汇。在《再谈献血观》这篇文章里做了详细的阐释,这里不展开了。
我的献血献血观,概括起来有四点:
1.捐出去的血,肯定是用来救人的,这是张文宏的原话。我认为,还有可能是救自己。
2.唯有涓涓细流,才能确保用血安全,坚持赢得未来。
3.做健康的陌生人,不为特定的人去献血。
4.适度的“秀”,动员更多的人加入。
我在《成己达人的逻辑密码》这篇长文里写到,“跑步,献血,公益,事本平常,人人皆可为之,但我之所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是因为我把它们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而且比别人做得更执着一些,这也见证了坚持的力量。”
知易行难,知道该做容易,但做起来难。
始易持难,开始去做容易,坚持下来更难。
唯有开始,唯有坚持,方显可贵。
我的成己达人之路给大家分享到这儿,大家顺着我的思路思考一下,你的成己达人之路在哪儿?在加入组织的过程和将来成为党员的日子里,如何发挥你的先锋模范作用。
我还想说,我做这些事儿的时候,年龄已不小了,
4年前的我,刚开始跑步,那时我42岁
3年前的我,刚开始献血小板,那年我43岁
2018年初,我开了公众号,那年我44岁
只要开始,永远不晚。
你们都年轻,是“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是朱熹《春日》的名句,上两句是“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据考证,朱熹未到过泗水,而他所描写的春的盛况是对于孔子的遐思,“东风”吹过泗水之滨,化作春雨,滋润万物,万紫千红,寓意孔子教育思想的“东风”,教诲弟子三千,得一众贤者。
希望我今天的这一番自白,也能如一缕东风化雨,滋润大家的心田。
我们所有人,都行动起来,一定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谢谢大家!
在27分钟时间里,我没有讲“同学们你该怎么做”,但他们自然会领悟到“我该怎么做”。
课后通过公众号留言和作业收集了很多同学反馈,在1000条留言中,有260条提到了献血。在1100多篇作业中,每一篇提到献血的次数平均有8次。
在这些文字里,他们
有的谈到了自己对献血的误解,家人的不理解不支持,个人的恐惧心理;
有的谈到了自己以前的献血经历;
有的分享了听党课后首次献血的经历;
更多的是深化了对献血的认知,认为自己纠正了对无偿献血的片面认识
大约有8成左右的同学表达了参与献血或继续献血的意愿。
他们的心声,在这篇文章里《可否同向?无偿献血走进大学课堂,我这样讲,同学们这样想》。
我很满意,期待更好的回馈。也希望这段视频能被多多转发,让我的这30分钟,影响到更多的人。

下面四个按钮,点个在看,

来次分享,谢谢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