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六进士 中药界的养生鼻祖—人参(一)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王培珍
人参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种之一,古人认为它形态如人,功参天地,所以取名为人参。自古就被认为是滋补上品,因其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安神益智、生津止渴等功效,素有“补气之王”、“百药之长”等称,历代医药古籍对它的特殊功效都有记载。《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新增物质批准人参(人工种植)为新资源食品。
人参全身是宝,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人参的参芦、参条、参须、参花、参叶和参子虽同生在一株上,但其功效主治却不尽相同。
【功效】
1、参芦:参芦是人参的根茎。我国古代大部分医药书籍中都有人参“不去芦令人吐”的记载,从而把参芦列为催吐药。因此,临床上以参芦救治痰涎壅塞胸膈、食积阻于胃脘等症。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翻阅大量本草古籍,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参芦催吐作用进行了再评价,用实验药理学的方法系统观察了带芦人参与不去芦人参对动物和人的致吐作用,结果表明,即使加大剂量也未见参芦有明显催吐作用,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参芦的有效成分含量并不比须根、茎、叶逊色。这些研究既推翻了以往对参芦的片面认识,又为人参的合理运用创造了理论依据。
2、参条:人参根茎上的不定根,称为参条。参条补益之力相仿,《本草从新》载,参条能“生津、止渴、补气,其性横行手臂,指臂无力者,服之甚效”。因而古代医家用其治疗虚弱病人的肩臂及上肢痛、抬举无力、手指麻木,相当于肩周炎、网球肘等病,实际上是人参的抗疲劳、调节神经系统,治疗亚健康的药效作用。
3、参须:人参的细小支根及须根,状若胡须,故有参须之称。参须性平、味甘而苦,功同人参而力逊,但因其价格实惠,故临床上非危急重病,常以参须替代。《本草从新》载,“参须,生津补血。亦横生芦头上而更细者,其性与参条同,而力尤薄。要知参条、参须,不过得参之余气,危险之证,难断依仗。”医家用参须治疗肺胃气虚的呕吐、呃逆、咯血,气津两伤的口渴思饮等症。
4、参花:人参的花蕾称为参花。参花与人参的功用相似,但力量远较人参为弱。《本草纲目》记载:人参花性温和,味甘微苦,气清香,善于生津又不耗气,人参花中含有丰富的生物,可强心、益智、通神,临床多用于降压、降糖、降血脂,调理胃肠功能、缓解更年期综合征。
5、 参叶:即人参的叶子。参叶在清代以前很少作为药用。《本草纲目拾遗》中说参叶气清香,味苦微甘,其性补中带表,大能生胃津,祛暑气,降虚火,利四肢头目,浸汁沐发,能令光黑而不落,醉后食入,解醒第一。现代临床应用除了用参叶较弱的益气作用外,主要借其生津润燥、甘寒清热,用于治疗气阴不足的萎缩性胃炎、糖尿病、肺结核以及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参叶外用洗头,还能够治疗脱发。
6、 参子:人参的果实。参子具有极弱的补益作用,除此之外,尚可用来“发痘行浆”。据文献记载:“凡痘不能起发分标行浆者,药内加参子,后日无痒塌之患。”可见参子曾作为痘科要药,但后世已很少使用。
■ 上海医药集团特别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