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药企走下坡路的四个征兆
专栏作者/栋哥
实践工作者,边干边学边总结。共同分享,共同成长。
沸沸扬扬的“996和ICU”之争已经尘埃落定,但是表面的平静不代表这种矛盾已经盖棺定论。无论是身在职场还是企业安身立命,最担心的莫过于没有“自知之明”。
前些年,有些医药营销公司借助“风势”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有了一定业务基础。但随之而来的沾沾自喜、甚至自我膨胀,往往在失去自知之明后,昏招迭出、失误连连,从而迅速走向下坡路。
成就一家企业很难,稍不留神就可能成为过往云烟。成为一家“百年字号”企业,可谓是难上加难,毕竟能够时刻保持清醒,除了自知之明,还需要始终秉承着“不贪心、不折腾”。
为什么明明是小企业的命,却得上了大公司的病?
“做大、做强”一直是每个企业的梦想,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瓶颈。此时,企业老板不是从自身找原因,寻出路,而是希望借助其他企业成功的方法,复制现成的经验,图省事、走捷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理想和现实大相径庭。
企业越改越乱、越走越难,导致老板身心俱疲,只能将“生命不息、折腾不止”信奉为座右铭。
越是贪心,越是得不到,越要拼命折腾。
在小公司中,如果出现下列的迹象,常常是步入下坡路的“征兆”。
感恩文化和“画大饼”
有些老板很喜欢将“感恩”作为一种企业文化。信奉着因为企业多年的栽培令你成长,因为企业给了你薪水奖金让你衣食无忧,所以你应该感恩老板、感恩企业,以至于老板辱骂贬低,是为了你更好的发展,企业对你有过分要求、动辄拖欠克扣,也应该学会承受忍耐,毕竟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之心”是人们社交交往时时刻提醒自己“善待他人”,值得倡导。但是利用“感恩”之名行“画大饼”之实,纯属可恶至极。雇主和雇员之间还是纯洁一点更好,劳动合同关系,我出力你出钱天经地义,老板花钱购买雇员的劳动价值,赚取更多的利益,各取所需。
无需美化加神化,借助道德绑架,掩饰自己不仁不义,还要他人懵逼盲从,看着热气腾腾的大饼,却总也啃不到。
如果企业中盛行“感恩文化”却处处充斥着可望不可即的“大饼”,往往是一家企业步入末路的开始。
没有节制的定位和打卡
作为出勤考核的工具,各种定位工具和指纹打卡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企业与员工之间失去了基本的信任,利用钉钉定位时时监督业务人员的行踪,甚至要求公司内部一天多次打卡,说明企业老板已经完全对员工失去了信任,甚至莫名恐惧的“失控感”,觉着只有这样才能监管到每个员工的行踪,只有这样才将“混日子、混工资”的程度降到最低。
殊不知,越是缺乏信任,越是增加监管杠杆,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越差。无节制的“定位、打卡”往往是企业走向衰败的第一个重要标志。
不能解决问题的文山和会海
缺乏信任,感觉失控,那就进行思想改造,各种管理文件和大大小小的会议漫天飞舞,这是企业管理中惯用的伎俩。能够解决现有的问题吗?
绝大多数都是徒劳无功的,员工往往用表面地顺从、默默地抵抗来消极怠工,极大的降低了工作效率,与此同时敢怒不敢言的抗拒,涣散了人心、失去了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这样的企业能够长久吗?
所以,不能解决问题的文山和会海,往往是企业迅速衰败的主要表象。
莫名的减员和拖欠克扣
增加利润、提高效益,是每个老板的企业梦想。当大环境出现外部阻力,公司内部出现利润率降低时,不是想着如何提高将士的战斗士气,想着如何提高运营效率,而是在裁员降薪上动脑筋、做手脚,莫名以各种理由逼迫高薪资员工自动离职,莫名以各种借口拖欠克扣发放绩效提成,短视的行为必将造成企业伤筋动骨的损伤。
如果企业妄图通过裁员、拖欠的手段降低经营成本,增加公司利润,往往显露出一家企业即将消亡的端倪。
做企业犹如人在江湖漂,谁能不挨刀?当企业面临发展困境,是加强管理还是善于发现自身问题?如何才能突破一个个的瓶颈,从而取得长足进步呢?
关于企业管理,那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谈谈我个人对于“企业管理”的认识。
首先说,管理是一门艺术,需要具备一定的境界格局,需要结合人的本性,而不是简单的一种工具,一套手段。
管理的本质是管理科学和管理艺术的有机结合。制度、流程、法则属于科学的管理方法,但并不意味着每个企业都可以生搬硬套。
企业的发展来源于人、员工去干出来,这也导致必须去结合人的本性、性格,考虑到他们的心理、行为,兼顾到人的心态和思维。
我们往往过于关注于管理的科学,忽视了管理的艺术,如果非要将这两个方面做一个比例分配,科学的方法只需占20%,而管理的艺术应占到80%。
另外,企业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设置管理措施,也就是前文说到的“自知之明”。
处在怎样的发展阶段,上什么样的管理手段。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十几个人千八百业务量,就不必追求什么完美的管理制度,如前文所说,又要树立企业文化、又是监督定位打卡。而需要多加关注于业绩的快速增长。随着规模效益的显现,结合企业的自身特点,分阶段、分步骤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方式,在这期间尚需不断调整、不断适应。
作为企业老板,能够做到“不贪心、不折腾”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有时候一时的利润率降低,就抓耳挠腮急着搞整改;有时员工出现工作小失误,就火急火燎加管理措施,这都是不可取的。长此以往,势必事与愿违,将企业引入条框限制、互相推诿的危险境地。
企业和个人之间难道真的势不两立?老板追求的996,员工想法设法逃避着ICU,两者之间难道总是水火难容?
也许,每个人的出发点都是以“自我”为圆心,以“利益”为半径,相互交融难免产生磕磕碰碰!
企业的管理,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善并行之有效地运行,彼此多一份理解、多一点宽容,共同去创造一个和谐共处的工作环境。
欢迎各位行业人在留言区讨论,小齐会在评论区随机挑选若干位评论人员,送上200点思齐圈贡献值~
投稿,合作事宜请咨询小齐:
15951611765(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