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浓朴汤治妇人咽中证
半夏浓朴汤治妇人咽中证
来源:《女科经纶 》
作者:萧埙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属性:《产宝百问》曰∶喉咙有咽门,二者各有所司。
喉咙者,空虚也。肺之系,气之道,络肺应天,故属天气所生。
有九节,以通九脏之气,所以谓之嗌。或阴阳之气,痰结咽喉,膈塞噎状若梅核,妨碍饮食,久而不愈,即成翻胃,或胸膈痰结,与气相抟,上逆咽喉之间作聚,状如炙肉之证也。
以半夏浓朴汤,治妇人喜怒悲思、忧恐惊怖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情所为。
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中滞,呕逆恶心。
慎斋按∶以上二条,序妇人有咽中炙脔梅核之证也。徐注主寒冷气,《产宝》主七情痰结。一属外感,一属内伤,当兼参之。
半夏浓朴汤,乃二陈汤去陈皮、甘草,加浓朴、紫苏、生姜也。
半夏降逆,浓朴兼散结,故主之。生姜、茯苓,宣至高之滞,而下其湿。苏叶味辛气香,色紫性温,能入阴和血,兼归气于血,夏天暑伤心阴,能下暑郁。
〖方剂别名〗厚朴汤、大七气汤、四七汤、厚朴半夏汤、七气汤、四七饮
〖方源〗《金匮要略》卷下。[1]
〖组成〗 半夏一升(130g) 厚朴三两(45g) 茯苓四两(60g) 生姜五两(75g) 苏叶二两(30g)
〖方歌〗 半夏厚朴痰气疏,茯苓生姜共紫苏,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滞皆能除。
〖主治〗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喜、怒、悲、思,忧、恐、惊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气所为也;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中结,呕逆恶心。舌苔白润或白腻,脉弦缓或弦滑。
〖功效〗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用法〗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注:这个方子出自张仲景,是汉代以前的计量单位,1升水=200毫升,1升半夏=130克、一两=15克]
〖附注〗厚朴汤(《圣济总录》卷一二四)、大七气汤(《三因》卷八)、四七汤、厚朴半夏汤(《易简方》)、七气汤(《直指》卷五)、四七饮(《杏苑》卷四)。
辨证要点:
该方为治疗情志不畅,痰气互结所致的梅核气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咽中如有物阻,吞吐不得,胸膈满闷,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散人评注:
有人用本方加味:半夏12g,厚朴10g,茯苓12g,生姜10g,紫苏10g,日1剂水煎服,治疗咽喉异物感症状均获良效。
如兼有喉痛,可加陈皮9克、乌梅肉9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