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专家教您收藏时大彬紫砂壶的辨伪绝招!
时大彬精选紫砂泥调配成各种泥色,用以制品,形成古朴雄浑的风格。他的早期作品多模仿供春大壶,后根据文人饮茶习尚改制小壶,并落款制作年月,被推崇为壶艺正宗。传世作品较多,北京、上海、南京、台 湾等博物馆均有收藏。
目前博物馆展示的“时壶”都是其容量较大,多采用简洁、大度的点线面构造,并在壶盖和壶肩、壶裙恰到好处地点缀了一些用木龛印制出来的花样图案,虽然略显粗糙,但不失气韵,浑然一体,同时具备了使用功能和欣赏效果。“时壶”的最 大特点是简洁,所以后人称其为“光货”,这就从供春的承袭自然过渡到时大彬的人为创意,这是早期紫砂壶的质的建树。
时大彬创出提梁壶、扁壶、线豆壶、瓜楞壶、僧帽壶、六方壶、鼎足圆壶等造型各异的多种型制式样,又受文人字画落款格式的影响,爱在得意之作的盖、底等部位刻上姓氏、堂号、印章等标记,进一步增加其艺术价值而为人们所宝藏。为使时氏技艺发扬光大,时大彬广收门徒。李仲芳(宜兴人)即为时大彬的高足。时大彬爱其所作“老兄壶”,发现精品即征得李氏同意款上己名,时人称“李大瓶、时大名”。
时大彬的紫砂壶风格高雅脱俗,造型流畅灵活,虽不追求工巧雕琢,但匠心独运,朴雅坚致,妙不可思。他的高足徐友泉晚年自叹:“吾之精,终不及时(时大彬)之粗也。”徒弟徐友泉,手工精细,擅长将古代青铜器的形制做成紫砂壶,古拙庄重,质朴浑厚。传说,徐友泉幼年拜时大彬为师学艺,恳求老师为他捏一头泥牛,时不允。此时一真牛从屋外经过,徐急中生智抢过一把泥料,跑到屋外,对着真牛捏了起来,时大加赞赏,认为他很有才华,于是欣然授其全部绝活,后来果然自成一家。以上四人为第 一期时代的紫砂壶大师。时大彬的弟 子徐友泉,李仲芳并称为万历以后的明代三大紫砂“妙手”。
时人彬一生剖作许多经典壶式、为后人 心箏手追,形制有圆壶、执壶、提梁、僧帽、六方、八角、方扁、瓜棱、玉巧、合葵、龙带等几十种,流传深远,历代不乏珍藏者。他生前广收门徙,如徐友泉、李仲芳、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陈俊卿、 蒋时英等人都为一代名家,成为紫砂茗嵌 的正宗流派。
宜兴时大彬时氏家族,父子两代深耕于紫砂壶艺,为紫砂壶艺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是壶艺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大师。称得上“陶神”,为后世留下了惊世杰作,创紫砂艺术陶文化的先河。乃时氏骄傲和榜样。
时大彬常与陈继儒讨论品茶试茶之奥妙,一 天,陈继儒建议“把壶从大改小,做成一把可以一手持之,一手捋须吟诗的雅器,那该有多好”。于是,时大彬这开始改制小壶,茗壶才由大而改小,改到了只有300毫升-400毫升。时大彬这一变革,将壶工艺手法和壶形大小规格基本固定下,并流传至今,他与陈氏之论也成为史上一件趣闻乐事。